首頁 > 文史語錄 > 爲了養兵百萬而不費百姓一粒米,朱元璋是怎麼做的?

爲了養兵百萬而不費百姓一粒米,朱元璋是怎麼做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即明太祖,明朝開國皇帝,歷史上著名的貧農出身的帝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朱元璋自從走上起義道路後,一步步成爲了領導者,並最終趕跑了蒙古人,建立了大明一朝。在與元軍作戰以及平定大小割據勢力時,歷經了無數次的戰爭,他自己手裏也建立起了一支強大的軍隊。

即使大明建立了,面對外敵的威脅以及內部政權的穩固,他也不可能直接馬放南山,讓兵士解甲歸田。

爲了養兵百萬而不費百姓一粒米,朱元璋是怎麼做的?

可是,面對着上百萬的軍隊,急需休養生息的大明根本養活不了。可朱元璋自認爲解決了這個問題,甚至大言不慚說:“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其實,朱元璋的辦法就是衛所制度,說白了就是讓士兵自己解決。

衛所最開始是由元朝戶部尚書張昶提出的。簡單說一下這位,他可不是一般人,在元末他是戶部尚書,可元朝卻派他出使當時朱元璋的吳國。不過朱元璋見他很有才華,便把他扣下了,還委以重任。

然而這位卻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最終被朱元璋所殺。

爲了養兵百萬而不費百姓一粒米,朱元璋是怎麼做的? 第2張

但不管怎麼說,朱元璋最終採取了他的這個建議,在全國的各軍事要地,設立軍衛。

所謂衛所制度就是將軍隊的組織分爲衛、所兩級。每衛共有士兵5600人,最高長官是指揮使。衛的下級單位是千戶所,每千戶統兵1120人。千戶所下設百戶所,每百戶統兵112人。

到了朱元璋後期,大明帝國已經擁有326個衛和65個獨立所,兵力高達兩百萬。

爲了衛所制度的允許,必然需要保障軍隊數目的戶籍制度配合。這就有了軍戶,軍戶爲世襲,政府將這些軍戶分配到全國各地的衛所,並從事屯田工作。

爲了養兵百萬而不費百姓一粒米,朱元璋是怎麼做的? 第3張

打仗時那麼拿起武器作戰,而平時則從事農業生產。在朱元璋看來,這個問題完美解決了,既不用朝廷出錢養着如此規模的軍隊,又有了戰時的保障。

客觀說,這樣的制度在一定時期內是很有用的,但有時候卻弊端更大。比如戰爭頻發時,這樣的情況在後期更加突出,如果戰爭頻發的話,那麼他們根本不可能有屯田的時間,這樣一來,糧食的產量必然降低,漸漸地日子就不好過了,吃不飽了。

另外還有一點,那就是貪污腐敗嚴重的時候,屯田多被軍官、豪紳和太監所佔,慢慢地他們會逐漸侵佔軍戶的屯田。

再說,人口也在逐步增加,人多地少的這個問題,沒有解決的話,糧食必然會出問題。

所以到了明朝末年,崇禎手裏已經沒有這麼多軍隊,他更沒有朱元璋當年的豪情萬丈了,顯然底氣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