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趙匡胤帶兵謀反,爲何後周沒有鎮壓呢?

趙匡胤帶兵謀反,爲何後周沒有鎮壓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1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得後周江山,後來又一統天下。趙匡胤蠶食後周江山彷彿很容易,不僅未受到後周宗室的反撲,也未有任何反對之聲,這又是爲何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其實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讚嘆趙匡胤的過人之處,先是準備工作做得萬無一失,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接着善待後周宗室,包括小皇帝柴宗訓和符太后;最後平叛朝中起義勢力。通過這三步,趙匡胤把政權從後周平穩過渡到北宋,堪稱一絕。

趙匡胤準備得萬無一失

首先,史書所言並不準確,趙匡胤並非臨時陳橋兵變,而是此前已做完全準備。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趙光胤出城前,便已經命令自己的死黨各就各位,比如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和王審琦。再比如趙匡胤安插王彥生在開封,有效阻止韓通的抵抗。甚至連朝中宰執大臣也已依附趙匡胤,黃袍更是已經準備好,只等有效時機。

從趙匡胤出開封前的佈局可以看出,趙匡胤早已經蓄謀已久,整個開封都以安插趙匡胤親信,準備得萬無一失。趙匡胤佈置好一切後,再率兵前往陳橋,給自己找一個合理藉口,自己本無二心,是部下非要推舉。最後率部下回開封,一切變得簡單又合情合理。《宋史》對這件事做了美化,實際上趙匡胤身爲武將,肯定不會打無準備之仗,更不會任由手下襬布。

所以,史書記載趙匡胤是臨時起意,但實際趙匡胤準備工作做得極其充分,可以說整個開封盡在趙匡胤掌握之中,取後周江山如同探囊取物,不費吹灰之力。

後周無反撲實力

其次,對後周來講,當時郭威柴榮已經去世,只有七歲的柴宗訓和符太后當政,孤兒寡母也難以反撲趙匡胤。

根據史料記載,後周君主柴宗訓當時僅有七歲,符太后能力有限,也難以力挽狂瀾。趙匡胤返回開封后,對後周宗室也並未趕盡殺絕,而是採取懷柔政策,親自下令不得侵犯宗室,不得擾民。對柴宗訓和符太后也是善待有加,公元973年以帝王禮儀爲柴宗訓發喪,993年以皇后禮儀安葬符太后。

從對宗室子弟的態度來看,趙匡胤也未仿照其他五代其他君主,而是選擇禮遇宗室子弟。實際上當時後周宗室根本對趙匡胤毫無威脅,但趙匡胤此舉不僅可以消弭宗室反抗,也減少自己實力的消耗,甚至於留下不少歷史好評。

所以,當時整個後周宗室沒有任何實力反抗,孤兒寡母又缺乏支持,只能任由趙匡胤惺惺作態。後周宗室乖乖聽話,才能留有性命,否則趙匡胤絕不會手下留情。

趙匡胤帶兵謀反,爲何後周沒有鎮壓呢?

趙匡胤的有效鎮壓

最後,雖說後周宗室無人反抗,卻也有朝中大將不服趙匡胤,但這些都被一一化解。

趙匡胤成功以後,朝中李筠和李重進立馬起兵平叛。對於李筠,趙匡胤先是派遣石守信,後來又御駕親征,李筠兵敗自殺。李重進是郭威外甥,朝中地位不一般,趙匡胤也是御駕親征,不久便被平叛。

由此可以說,朝中並非無人反抗趙匡胤,但幾乎很快都被趙匡胤鎮壓下去,有李筠和李重進這樣活生生的例子,估計也再無人敢自取滅亡。而且在五代時期,類似於趙匡胤陳橋兵變的例子數不勝數,百姓和朝廷衆人早已習以爲常,自然也無那麼多的平叛之心。更何況趙匡胤本身確實軍事實力出衆,一出手就已經震懾文武百官,誰敢不服?

所以,趙匡胤確實能力出衆,能夠有效鎮壓所以的敵對勢力,估計在整個後周,也只有趙匡胤能夠鎮住局面。事實也確實如此,趙匡胤後來結束五代亂世,建立大宋。

綜上所述,並非後周宗室不反撲,而是它們無能力反撲。趙匡胤假意北上抗敵,實際已經在開封做好萬全準備,而且後周宗室孱弱能力有限,大大降低趙匡胤稱帝的阻力。再加上趙匡胤本身實力出衆,能夠有效平叛各種起義,自然是穩如泰山,無人可破。趙匡胤之所以能成功,準備、時機和實力三者缺一不可。

趙匡胤帶兵謀反,爲何後周沒有鎮壓呢? 第2張

趙匡胤也給後人留下啓發,做任何事首先一定要做好準備,再增強自身實力,最後等待有利時機,出其不意先發制人,能夠大大提高做事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