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哪些開國功臣爲何沒有一人反對?

在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哪些開國功臣爲何沒有一人反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唐朝崩潰到宋朝建立,中原經歷了五個朝代,趙匡胤在建立宋朝後自然不希望宋朝成爲這第六個朝代,如何讓宋朝成爲一個穩定的王朝,成爲了困擾趙匡胤許久的問題。而這五個朝代的滅亡,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爲統兵大將奪權,趙匡胤本人就是前朝後周的大將,在手下將士們的擁戴下才奪取了後周政權,成爲了大宋王朝的開國皇帝。

在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哪些開國功臣爲何沒有一人反對?

在宋朝建立後沒多久,趙匡胤有一次就找到了他的宰相趙普商量事情,在這次與趙普的對話中,他就提出了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他問趙普:五代以來幾十年間出了五個朝代,八個姓氏十幾個皇帝,整個國家動亂不堪,這種局面怎麼造成的?如何才能結束這種局面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趙普回答說,造成這種天下混亂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爲節度使們的權力太大了,而對他們的制約太少了。趙普認爲除了要削弱節度使們的權力外,在財政上也要約束這些節度使。因此趙普建議趙匡胤要收回那些節度使在地方上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但說到在這裏的時候趙匡胤馬上打斷了趙普的話,說道這件事情你不要往下說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也不要跟任何人去說。

趙匡胤在這裏打斷趙普的話,一方面是因爲他確實聽懂了趙普的意思,就是要把地方節度使的權力都收歸中央。另一方面,如果趙普繼續往下說,他就要建議趙匡胤殺功臣了,殺功臣的事在中國曆代王朝中屢見不鮮,似乎成爲了中國曆代王朝的潛規則,從無薪嘗膽的越王勾踐到推翻暴秦的劉邦,再到後來明太祖朱元璋,每一位帝王幾乎都是踩着屍骨堆來鞏固新生政權的,那麼對於剛剛建立宋朝的趙匡胤來說他會怎麼做呢?很顯然趙匡胤是一位非常仁慈的君主。

趙匡胤是被手下的功臣們擁戴上位的,這些擁戴他的功臣也都是手握重兵的人,再加上分佈在全國各地的節度使們,如果要殺功臣,就必然是一件大事,一旦傳揚出去肯定會造成人心惶惶,引起政局的動盪,是一件極爲敏感的事情。

在經過了周密的思考之後,到了第二年7月份(公元961年),趙匡胤就在皇宮中舉辦了一場宴席,將擁戴他上位的所有功臣都請了過來。這些人都非常高興地參加了宴會,酒過三巡後,趙匡胤做了一個手勢,讓所有的侍從人員都退了出去,把門關上。

關上門後,趙匡胤就感慨地說,現在當皇帝還真不是好玩的事情呀,我每天晚上都睡不着,一點都不像當年當節度使的時候那麼舒服,那麼自在。

這個時候趙匡胤的首席功臣石守信就說道,不會吧陛下,當皇帝應該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呀,您爲什麼會這麼想呢?

在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哪些開國功臣爲何沒有一人反對? 第2張

趙匡胤就指了指自己屁股下的椅子,說道,這把椅子誰不想坐呀?趙匡胤此話一出,在場的所有人都嚇壞了,因爲如果當時趙匡胤說的話是有所指,也就是趙匡胤如果是在暗示某人想搶班奪權的話,按照我國的政治傳統來說,頃刻之間就會血流成河。

石守信聽了這話,馬上就跪在了趙匡胤的面前說道,陛下,您告訴我是誰想做這種事情,臣馬上去宰了他。

趙匡胤便說道,我並沒有指向誰,當時我也是被你們推上了這個風口浪尖,當時如果我不同意你們這麼做,我也會被你們幹掉。以後如果你們的部下貪圖富貴,也想像當年推舉我一樣來推舉你們,到那個時候你們想不幹都不行了,如果你們不幹,你們也會被自己的部下幹掉。

石守信聽了這話,也不知道該怎麼做,便說道,陛下,您這樣說,我就真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請您給我們指出一條活路吧。

趙匡胤便說,人生苦短,大家如此辛苦地拼事業,不就是想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嗎?你們不如這樣想,把自己的兵權交出來,然後到一個富裕的地方當官,在哪個地方購置產業,每天都快快樂樂地生活,以後還能把大筆的財產留給自己的子孫,我們君臣之間也不至於會如此緊張,如果這樣做的話,你們覺得如何呢?

石守信等人聽完後,立馬全部跪在了地上,說道,陛下我們這幫粗人怎麼就沒想到這個呢?您真是給我們指了條活路,所有人便各回各家了。

到了第二天,石守信便向趙匡胤遞上了辭職報告,到了第三天隨着石守信帶頭遞交辭職報告,參加宴會所有的人也都遞上了辭職報告,趙匡胤就真的把所有遞交辭職報告的人都安排到了當時宋朝最富裕的地區做最高長官。

不但讓他們在最富裕的地方做了最高長官,趙匡胤也確實是說到做到,他把自己的一個妹妹和三個女兒都嫁給了這些人,與這些人結爲了兒女親家。我們都知道,宋朝官員的俸祿是歷代最高的,這些人做了最富裕地方的長官後本身就有很高的收入,根據歷史學家的統計,當時宋朝官員最高收入的級別是使相,使相的收入就相當於明朝宰相的十倍,這些人被封在了地方後都得到了使相級別的待遇,再加上趙匡胤還給了他們很多賞賜,到了地方後這些人都過上了非常富足的生活。

在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哪些開國功臣爲何沒有一人反對? 第3張

趙匡胤把這些人派到地方做節度使後,從名義上來說這些節度使擁有地方上的行政、財政、軍政、民政等大權,但在他們的下面趙匡胤還給他們安排了副手,這些權力實際上是掌握在了這些副手的手上。所以這些人只是名義上來說是這些副手的長官,擁有很高的地位、榮譽和待遇,手中並沒有實權,通過這個做法,趙匡胤把這些人的權力收歸了中央。

趙匡胤就通過這種不流血的方式成功地解除了大將們的權力,鞏固了朝政,趙匡胤這樣的做法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來說可能是最厚道的一種做法,也是最好的一種權力轉移方式。對於那些統兵作戰的大將們來說,一方面他們雖然擁有很好的軍事才能,但並不能代表他們有很好的治理國家的才能;另一方面,在戰場上廝殺久了,難免會對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這些在戰場上見慣了血淋淋場面的將領來說,這種戰場上給他們留下的心理創造經常會給他們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變態,很多時候他們也感覺不到這種心理變態。就拿現代的美國來說,上了戰場的士兵在回國後都會接受不同程度的心理治療,戰場上留下的心理創傷也會給很多人一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痛苦。如果讓這些有心理問題的人來治理國家,就經常會出現問題。

所以趙匡胤就採取了折中的辦法,這些功臣對國家有功這點沒錯,國家就給這些人很好的待遇、崇高的地位和無上的榮譽,讓他們能夠安度晚年。同時讓這些人把權力交出來,讓能夠治理國家的人來治理國家,對於這些功臣,對於整個國家來說也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做法,是非常高明的做法,他打斷了我國傳統政治文化中殺功臣這非常兇殘的一面,以一種和平的手段解決了功臣與國家集權之間的矛盾。這種做法是一種先進的做法,領先了世界的潮流,爲後來宋朝在經濟、文化、技術上的全面繁榮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