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匡胤在位時間那麼長 趙匡胤爲何沒有立下太子

趙匡胤在位時間那麼長 趙匡胤爲何沒有立下太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趙匡胤和太子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趙匡胤爲什麼一輩子沒立太子?

趙匡胤心裏苦啊!

自己頂着千古罵名,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篡奪了老柴家的江山,建立了大統一的北宋王朝,結果,皇位愣是沒有傳給自己的子孫。

因爲,被他弟弟趙光義“截胡”了。

趙光義這個人,也不講究,奪了哥哥的皇位也就算了,還弄出來一個“金匱之盟”,假模假樣的說:“我們哥倆感情好,老太太說了,讓哥哥把皇位傳給我”。

這個“金匱之盟”,有些朋友可能不熟悉,我簡單講一下。

趙匡胤在位時間那麼長 趙匡胤爲何沒有立下太子

話說,當年杜老太太,也就是趙匡胤和趙光義的生母,去世的時候,專門把趙匡胤和趙光義叫到牀前,問趙匡胤:“你瞭解你的天下是怎麼得的嗎”,趙匡胤很孝順,說:“全部都是託祖宗的福”。

杜老太太說:“別整那些沒用的,你能坐天下,還不是因爲欺負老柴家孤兒寡母,所以,你以後要把皇位傳給弟弟,這樣老趙家的江山才能穩固”。

爲了防止趙匡胤不聽話,杜老太太還專門讓宰相趙普把這個事兒記錄下來,放到一個“金匱”之中。

這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

如果趙匡胤能活過來,肯定會把這個玩意兒給撕得粉碎:“放屁,都是放屁,老子有兒子,爲啥不傳給我兒子,老子走的時候,我大兒子趙德昭都25歲,怎麼就不能接我的班?”。

這個金匱之盟,有個明顯的漏洞。

當年杜老太太去世的時候,北宋剛剛建立,趙匡胤35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老太太難道有前後眼,她怎麼就瞭解,趙匡胤去世的時候,小孫子還沒長大,這不是咒兒子早死嗎?

所以說,所謂的“金匱之盟”,只不過是趙光義的一個遮羞布罷了,爲自己的皇位,找一個合理合法的證據。

不過話又說回來,趙匡胤明明有兩個帥兒子,但是,他就是不立太子,直到他50歲去世,長子趙德昭也沒有當過一天太子。

這到底是爲什麼呢?趙匡胤心裏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提心吊膽,趙匡胤的北宋只是一個花架子

從我們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建立了相對大統一的王朝, 延續了300多年的歷史。

可是,對於當時的趙匡胤來說,這些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趙匡胤身處的是什麼時代?五代十國,城頭變幻大王旗,殺皇帝比殺只雞還容易,趙匡胤會黃袍加身,難道別人就不會嗎?

再說了,“黃袍加身”也不是趙匡胤的原創,這事兒,後周大老闆郭威早就幹過,趙匡胤,不過是一個“翻板的郭威”而已。

所以說,在趙匡胤心裏,“大宋”的旗幟能扛多久,他也沒有一點數,弄不好就會“二世而亡”,五代十國變成“六代十國”,甚至更多“代”。

趙匡胤在位時間那麼長 趙匡胤爲何沒有立下太子 第2張

趙匡胤是常年領兵打仗的人,他了解,如果立趙德昭爲太子,萬一哪天自己“掛了”,大家肯定擁立小趙德昭爲新帝,主少國疑,媽呀,這個畫面,趙匡胤太熟悉了,當年,他就是這麼欺負老柴家的孤兒寡母的。

所以,趙匡胤一直不敢立太子,他想等一等,等大宋江山穩固了,再立也不吃,反正自己還年輕,再活個三十年沒問題。

不過,趙匡胤也不傻,他了解,即便不立太子,他一掛,手下的人肯定也會造反,爲了能保證大宋江山穩固,他必須得有一個接班人,而且,這個人必須能鎮得住場子。

最合適的人,莫過於自己的弟弟趙光義。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趙大和趙二這哥倆還真完美地演繹了,當年陳橋兵變的時候,趙光義就是積極支持者。

北宋建立後,趙光義又多次參加各地平叛行動。

因此,趙匡胤就把趙光義作爲自己的“備份”,積極的培養,先是讓他擔任開封府尹,後來又封爲“晉王”。

在五代十國時期,“開封府尹”這個職位,是有特別含義的,不是誰都能當得,一般誰當了開封府尹,那基本就是下一任的皇帝接班人了。算是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大家都心知肚明。

當然,趙匡胤也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他一方面培養自己的弟弟,作爲關鍵時刻鎮場子用,另一方面,他也在努力地讓這個“關鍵時刻”不要出現。

具體的做法就是“杯酒釋兵權”。

通過兩次杯酒釋兵權,趙匡胤基本解除了各地藩鎮軍事力量的威脅,把軍事大權全部集中到了禁軍手中。

這個時候,趙匡胤才轉過身來,想立自己的兒子爲太子,但是,他發現,形勢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弟弟趙光義已經尾大不掉了。

尾大不掉,趙光義已經控制了半壁江山

趙匡胤讓趙光義當開封府尹,本來是做個備份,但是趙光義卻錯誤地理解成,這是一個信號,讓自己繼位的信號。

於是,在開封府尹的任上,他大力發展自己的勢力,做好了一切接班的準備。

對於大臣們來說,“開封府尹就是儲君”,這個不成文的規定,他們還是很懂規矩的,紛紛主動投靠了趙光義。

畢竟,誰不想給自己留條後路。

爲了削弱趙光義的實力,給自己兒子趙德芳鋪路,趙匡胤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遷都”。

公元967年,趙匡胤提出要遷都洛陽,甚至有可能的話,要遷都長安。因爲從周到漢,都在西北部,憑藉着獨特的地理位置,保證了幾百年的國祚。

這個計劃,對於趙匡胤來說,是一石二鳥。

趙匡胤在位時間那麼長 趙匡胤爲何沒有立下太子 第3張

說實話,開封確實不符合作爲都城,平原地帶,無險可守,黃河懸河,常年氾濫,遷都洛陽或者長安,都是比較理想的。

另外,趙光義的勢力在開封,遷都洛陽,必定能削弱他的勢力,順勢推出太子趙德昭。

惋惜,趙匡胤失算了,不但大臣們反對,趙光義也反對,他說了一句話:“治國,在德不在險”。

於是,遷都計劃就流產了。

對於趙光義來說,他當然不願意遷都,自己在開封經營了多年,遷都洛陽,自己就啥也不是了,對於大臣們,他們的全部家當,田產,地產都在開封,他們也不願意遷都。

多年後,金人直搗開封,靖康之變。趙光義如果泉下有知,我看他如果“用德,去和金人講理”。

回到開封5個月後,趙匡胤就離奇去世,留下了一個千古謎案“燭影斧聲”。

在北宋開國初期,趙匡胤確實沒有想過立太子的事兒,但是,到了後期,他想立太子的時候,卻發現弟弟趙光義已經做好了接班的準備。

200年後,趙構在江南建立了南宋之後,因爲自己生不出兒子,又把皇位傳給了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慎。

這對於趙匡胤來說,應該是一個小小的安慰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