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朱元璋是如何管理百姓的?文明與經濟建設兩手抓

朱元璋是如何管理百姓的?文明與經濟建設兩手抓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是徹徹底底的貧農出身,有根深蒂固的農民思想,這對他建國後製定的政治策略產生了哪些影響呢?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從秦始皇開始,中國一共誕生了六百多位皇帝,他們優劣不同,產生的作用自然也就不一樣。談及這些皇帝的出身,劉邦跟朱元璋的印象往往讓人最深刻。也許有人會說石勒是奴隸出身,比老朱老劉出身更低微。要知道他畢竟出身少數民族,有着一定的羣衆基礎。劉邦雖然是農民出身,可畢竟在秦朝擔任過小小的泗水亭亭長,芝麻大點的官也是官。朱元璋則不一樣,他是個徹徹底底的貧農,小時候因爲生計被迫給地主家放牛。正是因爲小時候的一些經歷,爲日後當皇帝治國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011:一個小故事足以說明問題,老朱很愛惜老百姓,一手抓經濟建設

“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猶初飛之鳥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搖其根。”

任何朝代建立之初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復國家經濟,以上這段話便是出自朱元璋之口。當年在召見各地府州縣官員,對他們言辭懇切。希望他們能夠學會拉攏羣衆,這就是所謂的官民一體。

朱元璋是如何管理百姓的?文明與經濟建設兩手抓

有一天朱元璋來到了南京的三山門,發生了一件事情讓朱元璋感到很憤怒。原來在城外的護城河當中,有老百姓在冬天裏光着身子好像在摸什麼東西。前去一盤問才知道他們在撈農具,而且是官員扔的。

這個時候老朱憋了一肚子氣暫時沒有爆發出來,皇帝出身的朱元璋出自愛惜百姓的緣由,讓身邊的官員從庫房裏拿出一些農具交給農民。農民耕種土地一定要鋤頭,一看到皇帝身邊人帶來的鋤頭。一時不好駁皇帝面子,便說陛下您的鋤頭跟我用的差不多,只不過短點。

朱元璋感到很奇怪,讓身邊的衛士跳到河中打撈這些農具。片刻之後朱元璋看到眼前打撈上來的農具大吃一驚,還真的比庫房裏的農具要大出不少。頓時老朱龍顏大怒,作爲當地官員不去支持老百姓耕地,你把他們的農具扔掉,他們如何生存?一生令下把負責這塊地區的官員暴打丟進牢中好好反省。

朱元璋是如何管理百姓的?文明與經濟建設兩手抓 第2張

這個故事恰恰說明了一個問題,再好的政策也要看手底下官員是否能夠如約執行。如果政策不能夠執行下去,最終遭殃的還是老百姓。

022:設立“老人制度”,鼓勵這些人把農村管理好,文明建設同樣抓

從先秦時代以來傳統國家的治理最低一級的行政機構就是縣,最小的官員就是知縣。到了朱元璋這裏,一切得到了改變。他設立了糧長,幫助他收稅;又設立了里長,輪流管理百姓。這些官員的任用大部分都是40多歲以上的中年人,他們有着深厚的社會經驗,在當地有着一定的影響號召力。

這些機構雖然不是官,卻起到了官員的作用,在當時叫做差役。縣官的地方就是一個個村落,這些地方得有人管才能號召農民。村裏主事的人歷來有“三老”,不但沉穩而且做事情踏實可靠。村裏設立了“老人”的基層幹部,必須要50歲以上,潔身自好。

“老人”主要管理生產,農村裏面有勤勞的,自然也就有懶惰的。後者讓人非常頭疼,有着豐富農村經驗的朱元璋自然瞭解這一切。過去生產隊裏有大鐘,敲鐘來下地幹活。村頭還要建造亭子,名爲“申明亭”。不斷向大家告知事情的亭子,看起來非常方便。

朱元璋是如何管理百姓的?文明與經濟建設兩手抓 第3張

這套制度足以說明朱元璋在治理國家這方面的確動了腦子,史料記載這些老人有各種各樣的。有掌管興修水利的,有管集市老人等等。權力大到有的時候可以制裁縣令,拿着鈴鐺,搖晃着就說明要來處理事情。

這些老人都來自於民間,在當地頗有威望。一年大概可以領取四五兩銀子。雖然數量不多,可意義卻非常大。就是拿着這樣的少數津貼,他們就這樣爲國家辦事情。爲了經常能夠鼓勵他們能做好事情,朱元璋下令親自接待他們。這些年長的人能夠得到皇帝接見,便能更加死心塌地爲國家賣命。

除了經濟建設之外,精神文明建設也在老朱的算計之中。正月十月兩次,全國都要舉行禮儀,大家在一塊兒喝酒。比如說縣裏,舉行鄉飲酒禮的時候得擺90桌酒。而且還分等級,上桌六桌;上中桌五桌;中桌26桌;下桌八桌;食桌45桌。這些不但代表的是等級,他們呈現的東西也不一樣。上席二兩一直到四錢。

說白了有地位的才能坐上桌,沒地位的只能坐下桌。有地位的還要看錶現,年長沒犯過錯誤的才能坐上桌,年長犯過錯誤的只能坐其他桌。不管你多有錢出身起點再高,按照對社會的貢獻程度取決於你坐的位置。

這些主要針對是官員,老百姓的管理朱元璋同樣有着獨特的見解,歸根到底就是六言。:“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爲非”。這個六言可以看到朱元璋治理國家的一面,沒有家處理不好,國家不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