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一位秀才涉及謀反,爲何他卻被雍正保了下來呢?

一位秀才涉及謀反,爲何他卻被雍正保了下來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古代長期處於封建社會,封建王朝的法律雖不斷改善,但始終也達不到文明社會的程度,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歷史上雖然也有幾個朝代崇尚法家,倡導以法治國,但對法的定義又有所偏差,崇尚皇權大於國法,本質上維護的還是皇權。

不過,儘管法律制度各有差異,但有個罪名在哪個朝代都被視爲十惡不赦之罪,那就是謀反之罪。

古代極其推崇等級制度,謀反就是以下犯上,自然無可饒恕,要是犯了謀反之罪,皇親國戚的身份也不好使,被觸及逆鱗的皇帝只有一個字“殺”!

往往一人謀反,全家乃至全族都要被株連,造成血流成河的慘劇。這個罪名的嚴重性,使它成爲了歷朝歷代的口袋罪,如果皇帝想要整治什麼人,安上一個謀反的名號,事兒就好辦得多。

不過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在清代雍正年間,一位秀才涉及謀反,但他卻被雍正保了下來,雍正還對他做出承諾:“只要我活一天,沒人敢動你。”這個承諾含金量挺足,不過雍正死後,乾隆一登基,這個書生就被大卸八塊兒了。

書生謀反

曾靜雖然搞了謀反這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但他本人其實只是個書生,在雍正年間考取了秀才。

可別小看了書生,他們讀了很多書,眼界開闊,自然容易產生變革的想法,科舉制度一大用處就是穩定這幫讀書人,讓他們入朝爲官,避免他們胡思亂想,胡作非爲。

但這又產生了一個悖論,很多沒有成功考取功名,入朝爲官的人又因此對朝廷心生不滿,舉起了反叛的旗幟。

唐代時期,落魄書生黃巢動搖了大唐的根基,晚清時期的洪秀全,也讓清代統治者大傷腦筋,雍正年間的曾靜也在他們之列。

曾靜一直處於鬱郁不得志中,而點燃他心中反叛火種的,是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對當朝皇帝做出了諸多評價,作者爲呂留良,呂留良生於元末清初見證了大明的滅亡,心中始終覺得自己是個明代遺民。

呂留良曾經組織義軍發起抗清活動,這篇文章也延續了他的一貫觀點,他認爲清代統治者其實是入侵的蠻夷,引經據典,洋洋灑灑,把清代批判得一無是處。

一位秀才涉及謀反,爲何他卻被雍正保了下來呢?

曾靜看了這篇文章,頓覺茅塞頓開,回味無窮,他乾脆派出自己的門人跑去位於浙江的呂家求取書籍,當時呂留良已死,他的兒子就把呂留良的遺作都給了出去。

通讀呂留良的著作之後,曾靜堅定了自己反清復明的信念,他打算繼承呂留良的遺志,完成將清代蠻夷趕出中原的目標。

尊敬的信念十分堅定,但他也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那就是他手中無兵可調,筆桿子在思想文化方面作用無窮,但到了實際的政變中,就不夠看了。

機密暴露

曾靜並不着急,心中已經有了打算,他決定向朝中的一位大臣伸出橄欖枝,約他共同謀反,而促使他作出這一決定的是流言,說起來曾靜也太迷信流言了。

雍正帝即位後,站穩了腳跟,就開始了清算,把他的弟弟胤禩軟禁,還把他的同黨發配到如今的廣西地區。這些人在流放途中,從曾靜的家鄉湖南經過,手中沒了權勢,就只能過過嘴癮,他們放出消息就說雍正謀得皇位靠的是見不得光的手段。

古代講究名正言順,如此名不正言不順的皇位傳承,正是多事之秋,容易生變。曾靜反正是信了這個謠言,並且覺得那清代大限已至,就開始籌劃着反清復明,所以又回到了那個最初的問題上,爲了獲得武裝力量,他爲自己選擇的合作伙伴是川陝總督嶽鍾琪。

嶽鍾琪祖先是岳飛,岳飛可是中國著名的抗金名將,一輩子抗擊金人,惋惜風雲變幻,屬於金人其中一支的女真族建立了清代,還入主中原。因此,在清代統治者看來,嶽鍾琪的政治背景很有問題。

曾靜所聽到的流言就是嶽鍾琪要率領川陝士兵造反,可能是他不瞭解,也可能是選擇性無視了一件事,那就是這個流言一流傳開來,嶽鍾琪就向雍正皇帝上疏澄清自己,此後,嶽鍾琪更加註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曾靜卻覺得自己看到了一個機會,於是他派出門人給嶽鍾琪送了一封信,信中羅列了雍正的種種罪狀,勸說岳鍾琪和自己一起反清復明,接到了這封信後,嶽鍾琪的動作很快,迅速就把這事兒上報給了雍正皇帝。

出乎意料

雍正帝對這件事十分重視,立刻下令另派人捉拿曾靜,曾靜供認不諱,於是又被押解到皇帝面前。

雍正帝做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決定,他留下了曾靜的性命,還對他做出了“只要有我活着,就沒人敢動你”的承諾。倒不是雍正帝突然想要放下屠刀了,而是他綜合全局才做出了這個決定。

呂留良文章中所傳播的華夷思想,以及那些關於雍正得位不正的謠言,流傳很廣,遺毒頗深。殺了曾靜,看似一了百了,解了一時之氣,但實際上倒成全了曾靜,把他塑造成了一位不畏死亡的反清英雄,十分不妙。

解鈴還須繫鈴人,破除流言,就要讓流言的發起者來親自解釋。於是雍正七年,雍正帝和曾靜之間的對話,編成了《大義覺迷錄》,還派出朝廷官員領着曾靜到江寧,杭州,蘇州等地大肆宣講此事,對那些不實的言論進行一一駁斥。

呂留良和他的兒子已經去世,但仍然遭到了雍正帝的報復,屍首被梟首示衆,其他受到牽連的人也都被下獄,成爲了清代衆多文字獄案件中的一個。

而曾靜的好運很快就用完了,雍正十三年,乾隆即位,迫不及待地就判處曾靜凌遲之刑。

一位秀才涉及謀反,爲何他卻被雍正保了下來呢? 第2張

小結:

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十分慘烈,而雍正也以實際行動證明,他能從那片腥風血雨中走出來,靠的是自己的實力。當時他剛剛登基,皇位還沒有坐穩,不能不重視謠言的危害性,雍正也正是從大局考慮,保下了曾靜的性命。

而等到乾隆即位時,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局已定,沒人會再去糾結雍正的皇位來路是否不正,所以曾靜也就失去了他的政治價值,他被延遲了的死亡最終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