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雍正臨終前安排了四位重臣,爲何下場卻都不好呢?

雍正臨終前安排了四位重臣,爲何下場卻都不好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735年,雍正皇帝在圓明園駕崩,雍正帝似乎對自己的這一天有所預料,所以早已經安排了後世,留下了四位重臣輔佐新皇乾隆,這四位顧命大臣最後命運究竟如何,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雍正帝在臨終前召見了一批親王和朝廷重臣,並任命他們爲顧命大臣,輔佐年輕的乾隆皇帝一同辦理軍國大事。雍正指定的顧命大臣共有七人,其中有四人爲核心成員,他們是: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非核心成員三人,分別是領侍衛內大臣(侍衛親軍統領,正一品)豐盛額、訥親,內大臣(協助領侍衛內大臣掌管侍衛親軍,從一品)兼戶部侍郎海望。

由於受到祕密建儲的限制,乾隆一直沒有太子的名號,也因此無法培植自己的羽翼,更談不上掌握什麼政治權力。包括乾隆繼承大位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他仍然沒有充分的人事任免權,對於政權和軍權缺少足夠的掌控力,因此我們也可以這樣說,乾隆對四大臣,與其說是信賴,不如說是依賴。

雍正臨終前安排了四位重臣,爲何下場卻都不好呢?

隨着乾隆地位的漸漸穩固,他和四大臣的關係發生了變化,首先就是和莊親王允祿之間的關係開始出現不愉快。其中最明顯的事情就是允祿所分管的宗人府,作爲皇帝的乾隆竟然無從插手,無權干涉,但乾隆此時還只能隱忍,不便發作。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比較之後,乾隆發現這四位重臣中,皇叔們雖說是宗親,卻遠不如鄂爾泰張廷玉來的忠心,乾隆二年(1737年)十一月,乾隆藉口三年喪期將滿,將允祿和允禮排除在軍機處以外,鄂爾泰和張廷玉二人得到重用,訥親也成爲軍機大臣,此外還增加了海望、納延泰、班第三人,使得軍機大臣的數量達到六人,與雍正朝相比,增加了一倍。

重權在握的兩位皇叔,其自身情況有很多的不同。允禮因爲長期患病,對於權力沒有表現出慾望,在乾隆進行人事調整的前後,他恰好染上足疾,行走不便,所以他的心思全在自己身上,王大臣一職被削奪後,正好是一種解脫,於是他安心回家養病。乾隆三年,這位康熙帝的皇子、當今的皇叔病逝,算起來是四大臣中結局稍好的一位。

莊親王允祿情形完全不同。允祿在康熙朝就一直受寵,雍正朝繼續得到恩遇,到了乾隆朝更是位高權重。此外,乾隆和允祿還有一層特殊關係,康熙六十年時,乾隆曾被康熙帶入宮中撫養,生活上就一直由允祿的母親密妃照顧,因此,乾隆和這位皇叔的感情非同一般。

雍正臨終前安排了四位重臣,爲何下場卻都不好呢? 第2張

就是這層關係害了允祿,他自認爲自己的地位特殊,對於宗室的事務干涉過多,引起了乾隆的不快,最終沒能在人事調整中進入權力中樞軍機處,從此後允祿被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

從此之後,允祿漸漸變得前瞻後顧,唯唯諾諾,生怕招惹出什麼事情來,可讓人意外的是,正是允祿這種避禍心態竟成了日後被懲罰的罪證。不久,乾隆指責允祿遇事不肯承擔責任,不知爲國分憂。

乾隆在之後給他列出的另一項罪名是結黨營私,私下與弘皙、弘升等宗室成員密切交往。因此允祿受到了嚴厲打壓,被罰俸五年,雖然之後允祿也曾被授予議政大臣,但始終被乾隆所防備,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允祿病逝,享年73歲。

而作爲非宗室的兩大核心人物鄂爾泰和張廷玉,在軍機處中是一對死敵,這對乾隆來說是也是他所需要的,在沒有培植出自己的親信之前,乾隆只能表現出安於現狀的架勢,樂得周旋與兩黨之間。

但忍耐也是有限度的,乾隆七年(1742年)二月,乾隆帝對鄂爾泰的不滿達到了頂點,他嚴厲斥責鄂爾泰即不善於選擇門生,又不能教育好兒子,而且犯有結黨營私之過。而此時的張廷玉一黨落井下石,門生故吏們紛紛彈劾鄂爾泰的種種不法。

經過這場變故之後,鄂爾泰威風掃地、顏面盡失。至於鄂黨,失去了往日的強勢。乾隆九年(1744年)冬,鄂爾泰患病臥牀,在與病魔抗爭了一段時間後,在第二年春天病故。而在十年之後,因爲胡中藻一案,鄂爾泰家族再次受到牽連,鄂爾泰的兩個兒子被逼自盡,鄂家從此一敗塗地。

至於張廷玉,熟悉的人就太多了,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時受到乾隆的種種羞辱,最終被奪爵罷免配享太廟的資格,死後乾隆又考慮到雍正帝的遺詔以及張廷玉的種種功績,纔不情不願地恢復了他的配享資格。

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在自己的政權得到高度集中後,對於雍正留下的這幾個顧命大臣一一進行了打擊清洗,不知此番作爲會不會有鳥盡弓藏的嫌疑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