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劉裕是如何靠兩千人戰勝北魏三萬大軍呢?

劉裕是如何靠兩千人戰勝北魏三萬大軍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裕是劉宋開國皇帝,同時他也是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劉裕在黃河岸邊擺出“卻月陣”,以兩千餘人戰勝北魏三萬大軍,是古代又一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416年,劉裕調遣五路大軍北伐佔據關中地區的後秦政權,第二年劉裕親率水軍前往接應。此時黃河北岸已經被北魏政權佔據,爲順利進軍,劉裕向北魏提出借道。北魏皇帝怕劉裕以借道爲名北上攻魏,因此拒絕,還派振威將軍娥清、冀州刺史阿薄幹,率10萬步騎駐紮在黃河北岸,監視晉軍。

當年三月初八,劉裕率軍進入黃河,逆流而上,北魏也派出數千騎兵在北岸跟蹤。黃河河水湍急,有的船隻不慎被水衝到北岸,北魏騎兵則將船上的人就地殺死。劉裕派軍上北岸攻擊時,北魏軍立即退卻,當晉軍退上船後,北魏軍又來襲擾。盛怒之下的劉裕決定給北魏騎兵點顏色看看。

劉裕命令自己的衛隊長丁旿率700名步兵、100輛戰車登上北岸,在距河水一百步的地方佈下弧形陣,在每輛戰車上配備7名步兵,“兩端抱河車”,陣形如同一彎新月,故此稱之爲“卻月陣”!北魏騎兵十分納悶,不知道東晉士兵在搞什麼把戲,因此沒有行動。劉裕這邊佈置完畢後,丁旿在陣中舉起白毦後,劉裕部將朱超石立即率2000步兵支援,他們攜帶大弩百張上岸,每輛戰車又增加20名士卒,並在車轅上架設盾牌。

這時候北魏騎兵纔看明白,原來東晉步兵是想來作戰的,但他們絲毫沒有把這不到3000的步兵放在眼裏。數千北魏騎兵對卻月陣發起了試探性攻擊,朱超石命士兵用軟弓小箭射擊魏軍騎兵,魏軍一看認爲晉軍人少兵弱,於是三面圍攻,另外北魏大將長孫嵩親率3千鐵騎馳援,魏軍妄圖一舉將晉軍趕進滾滾黃河。

劉裕是如何靠兩千人戰勝北魏三萬大軍呢?

面對三萬多騎兵的圍攻,朱超石一聲令下,晉軍“百弩俱發”,其他士兵則從旁邊“叢箭射之”,晉軍的弓弩雖然厲害,但北魏騎兵畢竟人數衆多,倒下一批,第二批接着衝鋒。這時候,朱超石於是決定使用自己的“祕密武器”,他命人將三四尺長的長矛放置在大弩機上,用鐵錘擊發。

伴隨着百支長矛的呼嘯聲,驕橫的北魏騎兵成了“糖葫蘆”, “一槊輒洞貫三四虜”,朱超石絲毫吝惜,他將一千多隻長矛全部奉送給了北魏騎兵。長矛貫穿的不僅僅是北魏騎兵的身體,它給魏軍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恐慌,魏軍四散奔逃,死傷慘重,東晉軍隊臨陣斬殺魏軍副將阿薄幹,大獲全勝。

劉裕坐在船上,氣定神閒的眺望着前方的戰場,目睹着眼前的一切,還有他那2700名步兵。劉裕用“卻月陣”給北魏騎兵一個慘痛的教訓,此後北魏明帝不敢再加以阻擾,下令麾下將士遠離劉裕的水軍。而劉裕則率水軍於四月抵達洛陽,並率軍攻克長安,消滅了後秦政權。

晉軍獲勝的原因何在呢?爲何後世卻很難複製出“以步對騎”的如此輝煌戰例呢?

首先,晉軍雖少,卻兵精將勇。

晉軍的主力,乃是北府兵,北府兵可以稱得上是我國冷兵器時期的步兵之最(淝水之戰,以北府兵爲主力的晉軍以八萬餘的軍隊破前秦八十餘萬大軍)。北府兵的成員主要來源於今天的江淮地區,而在歷史上,江淮地區是最出精兵的地區。如項羽的西楚兵、孫堅的淮泗精兵、乃至後來朱元璋的淮西軍等等。此次晉軍主將朱超石,史載其家世將帥,而朱超石與其兄朱齡石皆驍勇善戰。

再則,晉軍戰法、陣型及戰術得當。

劉裕是如何靠兩千人戰勝北魏三萬大軍呢? 第2張

晉軍背水列陣,軍無退路,是置死地而後生。以百乘戰車而擺卻月陣(半弧形),利於防禦,受攻擊面較小。同時主將朱超石先以軟弓小箭射敵,既是挑釁又在示弱,以激北魏軍強行攻陣。繼而,晉軍才改用勁弩,見弩不能制敵。才使用殺手鐗,以大錘錘擊三四尺長的斷槊,而一槊就貫三四虜,極具殺傷力與震懾力。

而後世之所以很難複製出“以步對騎”的如此輝煌戰例,固然有軍隊的質量很難達到北府兵高度的原因所在。更主要的原因是,騎兵的最大優勢在於機動靈活,採取避實擊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擊對方的策略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騎兵的優勢。而很少硬碰硬、強攻已列成陣的步兵防禦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