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大小金川戰爭之中 兩萬清軍爲何打不過千餘番人

大小金川戰爭之中 兩萬清軍爲何打不過千餘番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金川戰爭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談過乾隆皇帝在兩次金川戰爭中的主要失誤。雖然這是影響兩次金川戰爭的重大原因,但是作爲進剿大小金川之主力的綠營官兵之庸懦、畏戰,也是造成清軍的整體戰鬥力很差(在第一次金川戰爭中尤爲明顯),不利於兩次戰爭的順利推進的重要原因。

與大小金川番民同心誓死、全力戰守相比,清軍雖擁兵數萬乃至近十萬人,但在士氣、軍紀、山地作戰能力等方面均與兩金川番人形成了鮮明對比。

大小金川戰爭之中 兩萬清軍爲何打不過千餘番人

一、綠營官兵士氣低迷、戰鬥力差

從各省調往前線的大批綠營官兵,不僅紀律渙散,還不善山戰(川、黔兵丁除外)。這勢必不利於清軍進剿大小金川。

第一次金川戰爭期間,綠營兵丁的諸多庸懦無能之表現着實令乾隆皇帝切齒。以張興、陳禮部慘敗爲例,張興在馬邦駐營之右山樑系糧運經由要地,由遊擊陳禮帶兵三百名駐紮防守,大金川番人多次前來進犯均被擊退,然而,(乾隆十二年)十二月初七日,二百餘名大金川番人齊發槍石,官兵即相率逃奔,以致自相踐踏、墜崖而亡者達數十人,水運糧道亦被阻塞。

可以說,此次慘敗,既與張廣泗沒有及時救援有關,又與官兵怯懦無能不無關係

張興大敗不久,駐守曾達山樑上的郎建業、徐克猷二人所率千餘名兵丁亦不敵大金川四五百人之進攻,而馬良柱等發兵應援,遊擊孟臣亦帶兵出戰,卻都不能擊退大金川番衆,他們最後只能且戰且退,以致喪失所據要隘,並丟失大量軍事物資。

大小金川戰爭之中 兩萬清軍爲何打不過千餘番人 第2張

更有甚者,乾隆十三年秋,清軍進攻喇底二道山樑時:

“統領之副將、遊擊等,但督率至溝口而止,帶兵之備弁,又復落後,僅有兵丁在前,已至各碉下圍攻,忽聞應援賊番,有數十人從山樑吶喊壓下,我兵三千餘衆自相擁擠,踉蹌奔回,多有傷損”。

綠營將領不能身先士卒,兵丁不肯衝鋒陷陣,以致區區數十名番人嘶喊衝殺即可令三千餘官兵驚恐而逃。由此可知,軍營士氣之低迷、戰鬥力之差到了何種地步。乾隆皇帝對官兵俱懷畏怯、遇戰即潰之表現感到萬分氣憤,遂詰問道:“前後摺奏皆稱賊番僅數千人,乃我兵所到,伊等陸路俱能抵禦,何以我兵四萬之衆尚聯絡不嚴,致有疏漏?”

大小金川戰爭之中 兩萬清軍爲何打不過千餘番人 第3張

這番詰問從側面反映了清軍將士之無能、兵丁之怯懦、軍紀之渙散。可見,“漢兵素有不戰自潰之名”,絕非妄言。

二、將士無能、兵丁怯懦、軍紀渙散

面對各路官兵不能奮勇直前之情勢,乾隆皇帝大失所望,亦爲之感到萬分焦慮。他在上諭中連連責問道:“川兵行山是其所長,而一臨石輒覆敗逃,所長何在?……今覽奏又失所望,將來此事兵力何所倚仗?軍務作何調度?日復一日,師愈老而氣愈怯,豈能久頓堅碉之下坐待成功?”

乾隆十三年九月,張廣泗等又奏:“八月二十四日夜,有賊二三十人,假扮革布什咱之土兵,混入營內,值漢土官兵睡熟,以致守備王良弼帶傷,並亡漢兵五名,所得營卡仍被奪去,並失去半截廢炮一位。”

大小金川戰爭之中 兩萬清軍爲何打不過千餘番人 第4張

乾隆皇帝聞之氣憤不已。他隨即在諭令中一針見血地指出:

“夫立營,儆夜,嚴更鼓,慎巡防,乃軍法所最要,今有賊入營,兵將皆酣眠不覺,且賊不過二三十人,乃竟至傷兵失械,營卡不守,則其平日毫無紀律,視同兒戲。可知,金川自用兵以來,大約失之嚴迫者少,失之懈弛、總由軍紀不明者多,以致無一合宜。”

另外,守碉之兵丁竟因吸菸而引燃大量儲備火藥,造成巨大人員傷亡。

乾隆皇帝乾隆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值日看守碉樓火藥之兵丁魏良棟、王思賢二人叼菸袋上碉看漏,然後回卡歇宿,卻將菸袋遺留在火繩之上,以致延燒火藥十六籠,轟塌碉樓,壓死官兵及家奴共計四十六日,魏、王二人亦俱傷斃,又帶傷官兵數十人;對這樣低劣的失誤,將領竟然謊稱是碉樓遭雷劈所致。

大小金川戰爭之中 兩萬清軍爲何打不過千餘番人 第5張

由此可見,清軍的軍紀敗壞到了何等境地。

不過,我們也得承認,衆綠營官兵之所以長期士氣低迷、紀律渙散,實與統帥張廣泗等胸無進剿良策,經年駐守,且待下刻薄寡恩,以致軍心浮動不無關係,並且,官兵長期暴露在大金川山多林密、天寒雪多的環境裏,加之戰事進程阻滯,容易積疲。

由上所述,我們不難明瞭,第一次金川戰爭充分暴露出清軍人數雖衆,但怯懦無能,因而,他們根本無法與佔盡天時地利且同心誓死、擅長山地戰的大金川番衆相抗衡,遑論迅速攻克大金川及擒獲土司莎羅奔。

大小金川戰爭之中 兩萬清軍爲何打不過千餘番人 第6張

三、滿漢官兵不下2萬人,竟不敵大金川千餘番人

及至第二次金川戰爭期間,乾隆皇帝一再督令將領務必嚴明軍紀,還格外注重調兵遣將,特別要求派出大批滿洲精兵,清軍戰鬥力果然比之前次大爲提高,因而得以逐步推進,直至最後平定兩金川。

然而,在此期間,官兵畏戰、紀律渙散之事仍時有發生,同樣給清軍的進剿行動帶來了極壞的影響。

乾隆三十六年秋,在大兵齊集前,提督董天弼在西路先行帶領漢土官兵進剿,因帶兵少不敷調撥,以及及綠營兵怯懦無能,將已攻克之碉卡丟失,已佔據之畢旺拉一路亦被小金川奪去。

大小金川戰爭之中 兩萬清軍爲何打不過千餘番人 第7張

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董天弼一路官兵將已經攻得之牛廠石卡丟失,官兵多有損傷,還丟失槍炮,而且,該路官兵在德爾已經奪取的碉卡同樣丟失。董天弼希圖對這些失誤進行掩飾。

這讓乾隆乾隆皇帝對綠營兵之戰鬥力和將領的能力感到萬分失望。於是,乾隆皇帝在上諭中怒斥道:“綠營陋習,專仗土兵守禦,而無能之綠營兵衆,率皆畏葸觀望,領兵將弁,又不知督策而前,一遇賊至,輒爾動搖奔潰。”

另就前述墨壟溝失事而言,薛琮部三千餘人不能對抗數百名大金川番人之圍困,而救援部隊不肯奮力渡河相助,均表明該路官兵實非能征善戰之輩。墨壟溝大敗,南路清軍士氣銳減,按兵不動達數月之久,難有實質推進。同樣地,木果木大敗和小金川得而復失俱與官兵之庸懦無能密切相關。

大小金川戰爭之中 兩萬清軍爲何打不過千餘番人 第8張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初一日夜,大金川土兵等潛回小金川之底木達,趁官兵不備,和降番裏應外合,一鼓作氣攻下董天弼之軍營,放火燒燬了全部營帳,並將董天弼擊斃;隨後,大金川土兵又奪取了喇嘛寺糧臺,以及布朗郭宗等處,截斷了溫福一路之後路及其與阿桂一路的聯繫;緊接着,大金川土兵千餘人向木果木大營進逼,而駐紮木果山樑的侍衛德爾森保部官兵3000餘人聞風潰散;結果德爾森保斃命,大營炮局丟失;六月初十日,大金川番人設法切斷軍營水道,溫福見形勢危急,便與海蘭察一起帶滿漢官兵突圍,但遭大金川番人截擊,結果,溫福中槍而亡,官兵則爭相逃命,戰死及被俘者不下 4000 餘人,並丟失大量物資。

須知木過木大營有滿漢官兵不下2萬人,竟不敵大金川千餘番人,其怯懦畏戰自不待言。至於董天弼等奉命率兵駐守小金川底木達、布朗郭宗一帶,專門防守後路,卻疏於防範,以致小金川漸次失守。這直接導致清軍不得不從大金川境內撤出,由全面進攻轉爲全力防守,並且,還需再次進剿小金川。

大小金川戰爭之中 兩萬清軍爲何打不過千餘番人 第9張

總之,作爲主力的綠營官兵士氣積疲、怯懦畏戰,實不利於清軍進剿大小金川。也正因爲如此,在第二次金川戰爭中,乾隆皇帝於正式宣戰後,力主派出大量精銳旗兵,並極力督促將帥加強對綠營官兵的紀律約束,使之戰則銳意衝鋒,守則嚴密巡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