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初唐四傑”中成就最高的人:王勃生平揭祕

“初唐四傑”中成就最高的人:王勃生平揭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初唐四傑指的是唐代初年,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爲“王楊盧駱”。四傑齊名,原並非指其詩文,而主要指駢文和賦而言。後遂主要用以評其詩。四傑名次,亦記載不一。宋之問《祭杜學士審言文》說,唐朝建立後“復有王楊盧駱”,並以此次序論列諸人,爲現今所知最早的材料。張說《贈太尉裴公神道碑》稱:“在選曹,見駱賓王、盧照鄰、王勃、楊炯”,則以駱爲首。杜甫詩句“王楊盧駱當時體”,一本作“楊王盧駱”;《舊唐書·裴行儉傳》亦以楊王盧駱爲序。

“初唐四傑”中成就最高的人:王勃生平揭祕

不過,在大部分人看來,還是將王勃稱之爲初唐四傑之首,也即在初唐四傑中,王勃的成績是最高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初唐四傑中,王勃的一生可謂輝煌而又慘淡,特別是他英年早逝的結局,更讓後人爲之唏噓不已。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首先,王勃幼年時就非常聰慧,六歲時便能作詩,且詩文構思巧妙,被父親的好友杜易簡稱讚爲“王氏三株樹”之一,表明了王勃早年就顯示出傑出的文學才能。對此,在筆者看來,在初唐四傑中,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也是年少成名。比如《詠鵝》是初唐詩人駱賓王於七歲時寫的一首五言古詩。

九歲時,王勃讀顏師古注的《漢書》後,撰寫了《指瑕》十卷,指出顏師古的著作錯誤之處,表現了王勃早年就博學多才。指瑕, “指”是指出,“瑕”是玉的斑點,比喻文章寫作中的毛病。“指瑕”即指出文章寫作中的毛病。正常來說,9歲還是學習和模仿的階段。但是,對於王勃來說,已經可以指正他人的錯誤之處,這無疑是王勃的厲害之處。

龍朔三年(663年) 王勃回到家鄉,寫《上絳州上官司馬書》等文章,尋找機會,積極入仕。麟德二年,通過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獻《乾元殿頌》,以圖仕進之意甚明。《乾元殿頌》出自《王子安集》,王勃在麟德二年乙丑乾元殿建成時所作的頌,王勃作該頌時年僅十六歲。

十六歲時,王勃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朝散郎,文散官名。隋文帝置,在八郎(見“朝議郎”)中位第四,隋煬帝時罷。唐爲文官第二十階,從七品上,宋同。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成功進入唐朝的仕途,但是,王勃一開始的官職,顯然是微不足道的。當然,如同年輕時的李白等人一樣,王勃顯然希望在仕途上獲得一定的成就。

根據《舊唐書》等史料的記載,王勃當上朝散郎後,經主考官的介紹,擔任沛王府修撰,並贏得了沛王李賢(唐高宗第六子)的歡心。一次,沛王李賢與英王李顯鬥雞,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討伐英王李顯(唐高宗第七子)的鬥雞,以此爲沛王助興。不料此文傳到唐高宗手中,對於唐高宗李治來說,認爲王勃這是在挑撥皇子之間的關係。所以,一怒之下,唐高宗李治欽命將他逐出長安。於是,王勃被逐。他憑着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經營剛剛打通的仕途,就這樣毀於一旦。

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對於王勃的仕途,自然是巨大的打擊。因爲在唐高宗李治心目中留下了壞印象,其他朝廷大臣和藩王,自然都不敢啓用王勃了。不過,對於王勃來說,這只是第一次打擊。

咸亨二年(671年)秋冬,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雖然之前的經歷讓他非常失望,不過,年輕氣盛的王勃,還是希望能夠獲得朝廷的任用。彼時,王勃的朋友凌季友在虢州擔任官職,就想着爲王勃推薦一個參軍之職。就在王勃任虢州參軍期間,因爲王勃牽涉到一件殺人案之中,這導致王勃被朝廷判了死罪。幸虧遇到大赦,王勃纔沒有被處死。

根據《舊唐書》等史料的記載,雖然王勃逃過一劫,但是,他的行爲還是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疇。彼時,王福疇從雍州司功參軍被貶爲交趾縣令。衆所周知,在古代歷史上,縣令是最小的官職之一。更爲關鍵的是,交趾縣位於唐朝疆域的最南端了,這是當時非常偏遠的地方。因此,這對於王勃的父親王福疇來說,可以說是一個類似於流放的懲罰了。

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這件事對王勃的打擊,遠遠超過對自己的懲罰。王勃爲人雖有放浪不羈的一面,但他立身處世的基本原則,卻以儒家的禮法爲標尺。進一步來說,王勃寧願自己受到懲罰,都不想連累自己的父親。而連累自己的父親,自然是有違孝道的結果了。

在此基礎上,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達了對父親的內疚心情:“如勃尚何言哉!辱親可謂深矣。誠宜灰身粉骨,以謝君父。”通過《上百里昌言疏》,我們從中可體會到身爲孝子的王勃內心強烈的羞愧和自責。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對於年輕時的王勃,滿懷壯志,卻是屢遭磨難,這促使他的一生既有輝煌的一面,也有慘淡的一面。

當然,雖然命運多舛,但是,王勃作爲初唐四傑之首,還是保留了樂觀積極的一面,這在《滕王閣序》中體現的淋淋盡致。

“初唐四傑”中成就最高的人:王勃生平揭祕 第2張

最後,《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創作的一篇駢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遊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接着寫作者的遭遇並表白要自勵志節,最後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

上元二年(675年),這時朝廷宣佈恢復王勃之前的官職。但是,此時的王勃已經沒有那麼醉心於試圖了,所以,他沒有接受唐朝朝廷的徵召。上元二年(675年)的秋天,王勃從洛陽出發沿運河南下;八月中旬,到達淮陰,又從淮陰到楚州,離開楚州,繼續沿運河南下。入長江後,折向西行,到了江寧。對於王勃來說,這個時候最想見到的,就是因爲自己而被貶低的父親。

大約在上元三年(676年)春夏之際,王勃來到交趾縣令王福疇處,見到了生活窘困的父親。對於交趾縣來說,治所在今越南河內市西北,這距離王勃的家鄉絳州龍門縣(今山西省河津市),遠遠不是千里之遙了。在見到父親王福疇之後,王勃便踏上歸途。當時正值夏季,南海風急浪高,乘船返回的王勃不幸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去世的時候,只有27歲左右,這自然屬於英年早逝的情況。在初唐四傑中,王勃應該是去世時,年齡最小的一位了。但是,王勃在文學上所取得的成就,卻是初唐甚至整個唐朝都位列前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