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周公作爲攝政王,爲什麼能留下那麼好的名聲?

周公作爲攝政王,爲什麼能留下那麼好的名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周公輔成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攝政王,大多是因爲皇帝年幼而代行天子之職的,霍光、曹操、諸葛亮、多爾袞都是,如果追溯到商朝,伊尹肯定也算一個。那麼,在中國歷史上哪位攝政王的名聲最好呢?

大家可能知道,歷史上能留下好名聲的攝政王是極少的,因爲攝政王位高權重,稍有不慎就很容易擦槍走火萬劫不復,在權欲的作祟下,是很難有人守得住初心的,因爲對於他們而言,只需要進一步就能到達權力的巔峯,觸摸到皇位龍椅,這是何等誘惑?就算沒有當皇帝的野心,只要稍有差錯,還政於皇帝后又極容易被人清算,所以攝政王也是個兩難的差事,進一步肯定不行,退一步好像也不太行,而把握這個進退的度就是決定了攝政王是否能得以善終的最重要的因素。

周公作爲攝政王,爲什麼能留下那麼好的名聲?

歷史上能把握好這種度、且得以善終還能留下好名聲的攝政王有好幾個,最熟悉的當屬我們三國的丞相諸葛亮了,商朝的伊尹也是一個,但若論名聲最好的,那肯定還是周朝的周公。

比起諸葛亮伊尹,周公還是周武王的弟弟呢,如果他有心把皇位篡了,社會上的聲討音浪肯定是小很多的,而且周公這個人太有賢名了,諸侯士族百姓都服他,曹操的《短歌行》中就用了“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來表達自己求賢若渴的心思。

周公作爲攝政王,爲什麼能留下那麼好的名聲? 第2張

“哺”指的是嘴裏咀嚼的食物,說的是周公在吃飯的時候,聽到有人求見,就趕緊把嘴裏的食物吐出來,先去接見那些求見的人,有時在洗頭髮碰到有急事,就立馬停止洗頭髮,把頭髮握在手裏去辦事。

不得不說,這段位非常高了。也是因爲如此,周公的美名四海皆知,各方人才上門求見,納入朝中,人才一多,國家不興旺都很難啊。

當時周成王即位時才13歲,他父親周武王建立周朝剛兩年就去世了,周公自然成了攝政王,一直到成王20歲,國家穩定後才還政於天子,也正是因爲他的輔佐鞏固了周朝的統治,爲後來的“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礎。

周公作爲攝政王,爲什麼能留下那麼好的名聲? 第3張

在周公盡心盡力別無二心輔佐成王的這七年中間,雖說周公美名遠播,四方歸服,但總會有人眼紅你的功績的,其中就有周公的弟弟管叔和蔡叔,這兩個好弟弟在外面造謠,說哥哥周公有野心要謀朝篡位了。當時商紂王的兒子武庚被封爲殷候,巴不得周朝內亂,於是就聯合管叔和蔡叔聯絡一批商朝舊貴族,煽動東夷幾個部落,鬧起了叛亂來。

周公用了三年才平定了武庚的叛亂,一大批商朝的貴族成爲了俘虜,周公對這幫人留在原來的地方不放心,又覺得京都鎬京在西邊,不太方便控制東邊的廣大中原地區,於是就在東邊新建了一座都城,叫做洛邑,就是今天河南的洛陽,然後把那些商朝貴族遷到那裏,派兵監視起來。

從此周朝便有了兩座都城,東西各一個,西方鎬京叫宗周,東面洛邑叫成周。

關於周公輔成王這七年所建下的功績,用《尚書大傳》中的總結最爲鮮明: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庵、四年建候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