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揚州十日事件指的是什麼?清兵屠戮劫掠的罪魁禍首是誰

揚州十日事件指的是什麼?清兵屠戮劫掠的罪魁禍首是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揚州十日事件指的是什麼,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揚州十日又稱揚州屠城。是指史可法率領揚州人民阻擋清軍南侵守衛戰失敗之後,清軍對揚州城內人民展開的屠殺。揚州在激烈抵抗後失陷,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幾世繁華的揚州城是時“堆屍貯積,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爲五色,塘爲之平”、“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城中積屍如亂麻”

揚州十日事件指的是什麼?清兵屠戮劫掠的罪魁禍首是誰

清軍入關前,揚州城面對最大的問題是明朝官員間的內訌,清軍入關後未攻擊揚州前,揚州城面對最大的問題並不是亂世土匪反而是依賴於南明的部隊。

1639年(明思宗崇禎十二年,清太宗弘德四年),袁繼鹹被任職爲揚州副使。但袁就任後,唯願民利謀福祉,不肯拍楊顯名(那時候執掌兩淮鹽政)的馬屁,迅速便被楊顯名罷免免去。揚州城內的老百姓獲知袁被免去後,啓動動亂,驅使揚州城門關掉(阻攔袁繼鹹出城)。這次動亂整整的連續了十日,第十日,揚州城內一位名字叫做鄭元勳的紳士領着侄子鄭俠如前去袁繼鹹住所。鄭氏弟兄與袁繼鹹聊了好多個時間後,袁繼鹹擺脫住所,勸導羣衆相互配合官衙開啓大門,揚州城再次修復以往活力。

1644年(明思宗崇禎十七年,清世祖順治年間),崇禎皇帝自縊在景山後,依賴於南明的名將高傑圍起來南明揚州城,這時揚州城內的南明高官、紳士分兩大陣營,一派是以城防副使馬鳴騄爲代表的攻城派;另一派是鄭元勳爲代表的和平談判派。攻城派固守的藉口:高傑在揚州城外開展規模性屠殺,假如願意她們入城,揚州城內必定民不聊生。

和平談判派的藉口:在揚州城外開展屠殺的是高傑的屬下楊成,南明如今最大的的對手是清軍,我們不應內訌,開啓大門放高傑進去,協同高傑一同抗清纔算是最好計劃方案。

揚州十日事件指的是什麼?清兵屠戮劫掠的罪魁禍首是誰 第2張

和平談判派所以有信心與高傑談和,與鄭元勳早前幫過高傑相關:高傑在山東督撫王永吉手底下當參將時違反了刑律,王永吉要將其處決,王的朋友鄭元勳獲知這事後,勸導王永吉以顧全大局,多考慮到高傑被處決後,江淮地區的軍事防禦是不是會受重挫。王永吉免了高傑死緩,高傑心懷感恩鄭元勳的協助。

有趣的是,攻城派確實固守着封地,和平談判派卻主動進攻,進攻了提前準備攻擊揚州城的高傑軍,並將虜獲的兵士釘在揚州城牆壁,用意告知高傑:和平談判並不意味着不抵抗,大家假如再次進攻揚州城,大家願意奉陪。

高傑看見自己的兵士被釘在揚州城牆,極爲惱怒,一聲令下再度屠殺揚州城外的羣衆作爲“覆信”。鄭元勳這時才意識到這種部隊只不過喊着南明幌子,割據一方的軍伐,但高傑自始至終欠他一條命,他也有交涉的資產。

高傑軍再屠揚州城外的村子後,鄭元勳隻身一人前去高傑軍營生活規定高傑退兵、懲處屠殺城邊老百姓的揚成、確保揚州城與外部的交通出行暢順(錢糧貨品能成功入城)。高傑接納了鄭元勳的一部分標準:部隊回來再次安營;確保揚州城北門交通暢順,但出城歷經高傑軍營生活的生意人務必擁有高傑派發的符券;懲處揚成。

鄭元勳領着高傑的符券返回揚州城後,將符券發送給城中的生意人。因爲生意人總數超過符券數,一部分生意人仍未獲得符券沒法出城。

揚州十日事件指的是什麼?清兵屠戮劫掠的罪魁禍首是誰 第3張

未得符券的生意人逐漸散佈謠言:“高傑以防死牌與鄭某,非(鄭元勳)親密與賄不可”。通商券搖身一變變成免死牌,沒有取得的人到高傑進城後都是會被屠殺。守業派的馬鳴騄與鄭元勳向來不和,聽到城裏有生意人散佈“免死牌”的謠傳後,馬鳴騄感覺祛除鄭元勳的現在機會來了,馬上向高傑軍啓動攻擊,對揚州軍未做提防的高傑軍嚴重損失,高傑馬上一聲令下還擊攻城略地並在城邊進行新一輪屠殺。

高傑軍還擊後,揚州城內的謠傳變得更加嚇人,高傑同意鄭元勳懲處“楊成”的規定被傳爲懲處“揚城”(屠揚州城),鄭元勳也被稱作是同匪(高傑)的匪黨。惱怒的老百姓衝進鄭元勳家裏,將鄭元勳自己及其家僕、妻子兒女悉數殺掉。清軍攻破揚州城後,屠殺城裏老百姓的不僅是滿人、蒙人,還有投降清軍的明軍也參加了屠殺。

王秀楚的《揚州十日記》與明朝末年曆史學家計六奇的《明季南略》中記述,清軍在多鐸的帶領下攻破揚州後,對揚州城開展了屠殺,這次屠殺共連續十日,後尊稱其爲“揚州十日”。可是這種史料中記述的屠殺數據經史料考證並不精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