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是如何選妃的?爲什麼明朝沒有外戚專權的情況出現?

明朝是如何選妃的?爲什麼明朝沒有外戚專權的情況出現?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明朝皇后,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在封建社會中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存在,爲了能夠確保自己的江山代代永傳,所有的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夠子孫滿堂。爲了皇帝能夠有足夠的子嗣來發展壯大家族的力量,皇帝們一般都會廣納妃嬪。爲了穩固自己的統治,皇帝納妃多數會從朝中的世族權貴中挑選,這樣隨着妃子得寵,就會出現一個嚴重影響皇帝統治的情況,外戚專權亂政。那明朝時爲什麼沒有出現外戚專權?明朝是怎麼選妃的?

佳麗三千,多爲小家碧玉,嚴防外戚

皇帝的後宮制度自周朝開始已經出現了明確的記載,在《禮記.昏義》中記載:“天子後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

明朝時,皇帝的後宮除了皇后以下有皇貴妃,貴妃,九嬪,才人等等,其中按照地位高低來說,淑女是最末等的,只要被選入皇宮就是淑女。

明朝是如何選妃的?爲什麼明朝沒有外戚專權的情況出現?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根據歷朝歷代外戚專權亂政的教訓,朱元璋明白禍亂的根源是妃子孃家是世族權貴,雙方相互扶持,就會出現外戚專權。爲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嚴格控制後宮外戚的勢力,所以明朝的皇后多是民間的小家碧玉。

據《明史.后妃傳》中記載:“明太祖鑑前代女禍,立綱陳紀,首嚴內教”。

在後宮的篩選上,爲了防止朝中的權臣與後宮相互勾結,規定皇后、妃子等,大多數都是民間選的,而且偏重於家中清貧的女子,這樣還有個好處是,清貧的女子多數較爲節儉,也能夠輔佐皇帝去節儉勤政,並且女子家中沒有勢力,即使想要扶持也難。不得不說朱元璋是相當聰明的一個人。爲了能夠提醒後宮的妃嬪,朱元璋在宮內還專門掛了一塊上邊刻有妃嬪不能參與政事、亂政之類話的紅牌,老祖宗傳下來的遺訓,明朝的其他皇帝多數也對此加以防範,因此外戚專權這樣的事在明朝沒有發生。

外在篩選,已是千挑萬選

皇后、妃嬪等的選擇雖然大多都是來自民間,但是想要在海選中脫穎而出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畢竟參加海選的人成千上萬,皇后卻只能有一個。

明朝皇后的篩選就跟現在的海選比賽一樣,按輪次篩選淘汰,皇帝尚未婚配且到了適婚年齡,皇宮就會派出宦官前往全國各地挑選年齡13到16歲之間的少女,在這些少女中宦官挑選出5000名,這5000名就是通過海選了,然後由皇家出路費,讓女子的父母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女子送到京城參加複賽。

第二輪選拔的時候,宦官們會找一個比較大的場地,將這些少女排列好,開始觀察這個外在形體,將那些鶴立雞羣的,過於高、過於矮、胖或者瘦的淘汰掉,這一輪一般就會淘汰掉1000人左右。

剩下的4000人將在第二天參加第三輪的篩選,這時候宦官們會仔細觀看每個少女的五官、儀態、音色、皮膚、頭髮,其中這裏邊只要有一項達不到標準就會被淘汰,這一輪淘汰人數大概是一半,淘汰2000人左右。

剩下的這2000名少女可以說是民間比較優秀的,但是第四輪的篩選依舊嚴格,宦官們不僅會用尺子細量女子的手足,還會觀察女子走路的步資和氣質,這一輪又會淘汰掉1000名,僅剩下的1000名,經歷了這四關,終於成爲宮女了。

明朝是如何選妃的?爲什麼明朝沒有外戚專權的情況出現? 第2張

成爲宮女是成爲嬪妃的前提,還需要繼續進一步的觀察篩選,宮中原有的宮女們會帶這些女子進入密室仔細觀察少女們的身體,身上有疤痕的不行,皮膚粗糙不細嫩的不行,這樣會再選出300人成爲宮女間的小頭目,這也可以算是第五關。

內在篩選依舊嚴格,皇后終脫穎而出

第六關是皇帝派遣信得過的宦官仔細觀察這300個宮女頭目一個月,觀察她們日常的行爲語言等,來判斷她們的性格是否溫柔,是否賢惠聰明,這一關再淘汰掉250人。

剩下的50人可以說是完美中的完美了,這50名宮女將直接成爲嬪妃,第七關是由皇太后或太妃從這50人中選出三人讓皇帝自己去挑選。最後一輪皇帝終於能親自出馬了,皇帝將在這3人中欽定一名皇后,歷經數次篩選的皇后就這樣脫穎而出了。由此也能看出,想成爲明朝皇帝的皇后,是真的非常難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