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丁卯奇荒造成了哪些影響?人間慘劇不斷髮生

丁卯奇荒造成了哪些影響?人間慘劇不斷髮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丁卯奇荒,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光緒四年(1878年),大清北洋大臣李鴻章與山西巡撫曾國荃,這兩位彼時大清的頂樑柱人物,竟是前後腳大倒苦水:先是李鴻章在寫給曾國荃的信裏,描述了朝廷高官們心急火燎求雨的場面,繼而語出驚人——倘若今年再不下雨,那麼北方“數省生靈,靡有孑遺,我輩同歸於盡,亦命也夫。”咱們就手拉手陪大清一道死吧。

而被李鴻章哀嘆要“一起死”的曾國荃呢,此時在山西巡撫任上,也是隔空一聲長嘆:“歷觀二十一史所載,災荒無此慘酷。”

1878年,在許多近代史眼裏,是捱打不斷的大清朝,看上去“還不錯”的一年:此時清王朝洋務運動正辦的紅紅火火,各種近代工業源源不斷涌現,還常被稱爲“同光中興”。

這麼個“中興”的好年頭裏,究竟是什麼事情,讓兩位大佬發出“同歸於盡”、“慘酷”之類的哀嘆?這正是晚清歷史上一樁破壞力空前慘烈的天災:“丁戊奇荒”。

丁卯奇荒造成了哪些影響?人間慘劇不斷髮生

1875年初,年僅4歲的光緒,剛剛被扶上皇帝寶座,北方很多地區便先後呈現出乾旱跡象。當年,京師和直隸地區一直到冬天,仍然雨水稀少。

一年後,旱情加重,以直隸、山東、河南、山西爲主要災區,北至遼寧、西至陝甘、南達蘇皖,形成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廣袤旱區。受乾旱影響,華北大部分地區的糧食等農作物全面歉收,產量減半,山東收成甚至不及往年的三成。大旱引發的饑荒,致使一些災民“飢則掠人食”,過境者往往失蹤,人們爲此甚至“相戒裹足”,不敢遠行。

1877年,華北旱情急劇升級,尤其是山西,旱荒空前。山西巡撫曾國荃向清廷奏報時稱:“晉省迭遭荒旱……赤地千有餘裏,饑民至五六百萬之衆,大祲奇災,古所未見”,“詢之父老,鹹謂爲二百餘年未有之災”。

當時在山西,饑民爲了活命,樹皮草根都已吃光。絕望的民衆甚至取小石子磨粉,和成面狀吃下,或掘觀音白泥充飢,結果,不數日間,泥性發脹,腹破腸裂。當再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吃的時候,“人吃人”的慘劇便發生了。

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曾在日記中記下了山西受災的慘狀:城門口旁邊堆放着被剝光了衣服的一大堆男屍,一個疊着一個,就好像在屠宰場看到的堆放死豬的樣子;另外一邊同樣堆放着一大堆女屍,衣服也全被剝光,這些衣服全被送到當鋪換取食物了。這一帶路上的樹都呈白色,從根部往上10尺到20尺的樹皮全被剝光充作食物。

旱災的陰霾,同時籠罩在河南、陝西等省上空。許多災民“不得不逃亡四出,扶老攜幼,號泣中途,帶病忍飢,踉蹌載道”。走投無路的饑民甚至鋌而走險,聚衆搶糧。他們打着“王法難犯,飢餓難當”的旗號,攔路搶劫,糧價因此又陡增十倍以上。直隸地區也有災民組成“砍刀會”,專門搶糧。

而在甘肅東部、四川北部以及山東地區,旱災同樣嚴重,以致“炊煙斷縷,雞犬絕聲,父棄其子,兄棄其弟,夫棄其妻,號哭於路途。是冬及次年春,或舉家悄斃,成人相殘食,殣(餓死的人)殍不下數萬”。

丁卯奇荒造成了哪些影響?人間慘劇不斷髮生 第2張

到1878年,大旱持續已三年,因旱災帶來的各種人間慘劇,更爲嚴重了。河南境內,僥倖活下來的饑民大多奄奄一息,一些氣息猶存的災民,倒地之後被餓犬、野狼殘食。在直隸河間府,一些壯年饑民竟在領受賑濟的時候倒死在地上。

這場持續四年的災難,真實的景象,遠遠超過了李鴻章曾國荃們口中的“慘酷”:清朝人對這場災難的筆記裏,全是“餓殍遍地”、“白骨盈野”、“日有路斃”、“因飢寒而死者不勝屈”之類的描述。在災區勘察的大臣閻敬銘估算,幾個受災省份,每個省每天餓死者,恐怕就在千人以上。

而放在各個受災省份裏,那更是種種慘不忍睹的畫面:山西南部的小麥全部枯死,山西省的樹皮草根,在1877年就全吃光了,災民多達五六百萬人。山西巡撫曾國荃在奏議中說災區“赤地千有餘裏,饑民至五六百萬之衆,大□奇災,古所未見”

直隸六十三個州縣受災,全省收成減半。旱災引發蝗災,從天津以北至南各地,蝗蟲遮天蔽日,把枯萎的殘存莊稼吞食精光;災區的兒童瘦到皮包骨頭,因爲長期吃雜草導致肚子膨脹。逃荒的乞丐塞滿了直隸周邊官道,場面“倒斃滿路”。

山東八十二個州縣受災,全省收成不到三分,以至於“哀鴻遍野,滿目淒涼”。《山東通志》稱該年全省“大旱,民飢”;各處“飢黎鬻妻賣子流離死亡者多,其苦不堪言狀”(1876年12月11日 《申報》)。

河南八十七個州縣受災,全省農業歉收,減產一半左右,饑民五六百萬,懷慶以南四百里的野草全部吃光。“乏食貧民,所在多有”,僅開封一地,靠賑災粥廠就食的災民即達7萬餘人。幫辦河南賑務的大臣袁保恆剛進河南,就看到黑壓壓逃荒的災民……

緊跟着饑荒到來的,還有恐怖的瘟疫,春夏之交,北方大部又因災害引發了瘟疫,河南幾乎“十人九病”,陝西“災後繼以疫癘,道殣相望”,山西百姓因疫而死的達“十之二三”。許多災區更成了動亂不斷的人間地獄,搶糧動亂此起彼伏。

丁卯奇荒造成了哪些影響?人間慘劇不斷髮生 第3張

“丁戊奇荒”也引發了中國近代史上大規模的災民遷徙潮,其中尤以“走西口”和“闖關東”最爲典型。

“丁戊奇荒”迫使大批山西百姓背井離鄉北上長城口外的蒙古,另謀生路,其中忻州、雁北等晉北地區最爲突出。山西北部向來土地貧瘠,自然災害頻繁,生存環境惡劣,“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民謠,便是當時社會狀況的寫照。每遇災歉,人們不得不流離失所。

這些從災荒中遠走他鄉的逃難人,將晉文化帶到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與當地的遊牧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富有活力的移民文化。蒙古地區傳統單一的遊牧社會,逐漸演變爲旗縣雙立、農耕並舉的多元形態,使得內蒙地區和內地漢族地區的關聯變得緊密。民國初外蒙古獨立了,內蒙古卻留下來了,也許這就是原因之一吧。

與山西類似,受“丁戊奇荒”影響,無以爲生的山東饑民,大量外出逃荒,紛紛“闖關東”,以致出現了大規模的流民潮。他們拋棄家園,逃至產糧較豐的東北奉錦一帶,那裏土地肥沃,人煙稀少,且與山東僅一海之隔,乘船當日可至,因此“闖關東”對山東災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至1877年4月底,逃出山東而投奔他鄉者已有300萬人。

以《光緒東華錄》等資料估算,從1876年到1879年,僅山東、山西、直隸、河南、陝西等北方五省遭受旱災的州縣就分別有222、402和331個,共955個;至少有兩億國人捲入了這場災難,約佔當時全國人口的一半。直接死於饑荒和瘟疫的人數,就有1000萬人以上,僅山西一省1600多萬居民中,就死亡500多萬人。流民人數不少於二千萬,冰冷的數字背後,是數不清的人間慘劇。

丁卯奇荒造成了哪些影響?人間慘劇不斷髮生 第4張

“丁戊奇荒”爲什麼會造成上千萬的人死於非命?考查一下清朝當時的政治和社會現狀,不難發現,這場觸目驚心的大災害,既是天災,也是人禍。

從1875年起,晚清王朝就遭受了酷烈的極端天氣,東南各省持續水災,北方各省卻乾旱無雨,就連西南的四川等省,後來也是“禾苗焚稿”。蝗災等天災也緊跟着爆發。洶涌逃難的難民,更令瘟疫加劇傳播,於是,就有了煌煌史冊裏,那些並不遙遠,卻不忍猝讀的記錄。

但比這些天災更嚴重的,是丁戊奇荒裏的人禍。

自古以來,完善的倉儲制度和充足的糧食儲備是國家穩定的重要保證。與歷朝歷代一樣,清王朝也在各省、州、縣設置了糧倉,並形成了一套較爲完備的管理制度。但隨着清王朝的日益腐朽,倉儲制度也漸趨衰敗。各級官吏非但沒有及時採買倉谷,反而藉機變賣、挪用、侵盜糧食。

道光十年(1830年),戶部清查全國糧倉儲備情況時發現,實存糧僅1400萬石,缺額達1800萬石。到咸豐十年(1860年),全國存糧僅523萬石。無怪乎“丁戊奇荒”爆發之際,災區缺糧,不但無樹皮草根可採摘,“抑且無糧可購,哀鴻遍野,待哺嗷嗷”,很多人因此活活餓死。

同時,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清王朝腹背受敵,內外交困,元氣大傷。僅鴉片戰爭就耗去了國庫存銀的3/4,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又至少耗掉4億多兩白銀,此外還有對列強的鉅額賠款和其他大小戰事的軍費,以致在同治三年(1864年),清王朝國庫僅存銀6萬餘兩。

“丁戊奇荒”發生時,“海內窮困已極”、“內外庫儲俱竭”,儘管清政府多方籌措,仍捉襟見肘。所籌賑款中,屬於部撥、協撥及截留的公款很少,受惠最多的山西也只有317萬兩,不足全部賑款的三分之一。

丁卯奇荒造成了哪些影響?人間慘劇不斷髮生 第5張

而時局的動盪,更使得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曾國藩就曾說:“近年從事戎行,每駐紮之處,周曆城鄉,所見無不毀之屋,無不伐之樹。”頻繁的戰火、社會的破壞、生態的惡化,嚴重削弱了清廷和民衆抗擊災害的能力。再加上當時災害來臨時,地方官員沒有及時通報災情,通報後也沒有如實彙報災情真實情況。

實事求是講,對於這場災難,當時的晚清政府,也是出了力的。爲賑災採用了不少辦法,有的開了中國賑災歷史上的先河。從光緒二年到光緒五年,清王朝平均每年都調撥給災區十七萬石漕米,還每年額外調撥五十萬兩白銀用於災區賑濟。

光緒三年七月,在曾國荃的奏請下,清政府發給他虛銜實職空白執照各2000張,他除了在山西就地開捐外,還派人到商賈富足之區如天津、上海、漢口、寧波各處及皖、湘、閩、粵、桂、川、浙、贛各省設捐輸局,按捐輸數量的多少,分別給捐者不同的官銜和官職。北方災區用此法集捐賑銀四五百萬兩以上,然李鴻章道:“鬻爵數萬,不過活人數千,言之痛心。”

然而把災情折騰到水深火熱的,恰是清王朝自己的苛政。

晚清時爲了增加賦稅和財政收入,清政府竟允許並鼓勵民衆種植鴉片。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迫使清政府解除鴉片禁令,使鴉片貿易合法化。自19世紀60年代起,西方每年輸入中國的鴉片有5.6萬擔,中國白銀爲此大量外流。

李鴻章等人於是提議:“洋藥不能禁其來”,不如“開洋藥之禁以相抵制”,不惜以自種自產鴉片的方式與洋人抗衡。幾年後,全國各省幾乎都有鴉片種植,山西、河南、山東等重災區更是生產鴉片的重要基地。以至於英國傳教士走遍中國地方地區之後,感嘆連孔聖人的故鄉也滿是罌粟花。

丁卯奇荒造成了哪些影響?人間慘劇不斷髮生 第6張

以山西爲例,1877年,山西耕地面積約爲530萬畝(當時全國耕地約8億畝),其中60萬畝種植了鴉片。以至於糧食大量減產,面對突發的災情,官府拿不出足夠的救濟糧,只能幹看百姓餓死。

山西巡撫曾國荃後來曾說:“此次晉省荒歉,雖曰天災,實由人事。”因爲種植鴉片不僅侵佔良田和勞力,造成糧食不足,而且誘使相當部分農民自種自吸食,影響了健康和勞動能力。繼任山西巡撫張之洞也指出:“丁戊奇荒,其禍實中於此”。

而且,即使災情如此嚴重,清政府一邊發着救濟,一邊橫徵暴斂。比如各省的“徵糧釀酒”政策,由於關乎朝中官員的“飯銀”,所以一度依然強徵,大批本該救濟災民的糧食,就這麼變成了官員們餐桌上的酒。直到災情越發嚴重,清王朝才把這惡政停掉。但修建西太后頤養宮殿等“採辦”,清王朝卻藉口“已有定例”,照樣往災區玩命強徵。慘重的災情,就這樣火上澆油。

更堪稱人禍的,還有災區各地官員的表現。爲什麼一場旱災,就能讓各省損失慘重?恰因各地官員的昏聵行爲。比如直隸地區,在大災爆發以前,當地的五條大河和六十條支河,全因年久失修而報廢,以至於“旱則赤地千里”。

更讓人不齒的,還有那些發國難財的貪官們。大臣閻敬銘視察山西石門災區時,驚見當地“餓殍遍野”,倖存者皮包骨,可官府裏的賑災糧堆積如山——原來所謂賑災糧,早被當地地方官劃入自家腰包,就想趁大災賣高價。

丁卯奇荒造成了哪些影響?人間慘劇不斷髮生 第7張

如此景象,在當時北方各地災區,也只是冰山一角。持續四年的大災裏,各地的貪官們挖空心思,除了操縱地方糧價牟取暴利,甚至還“吃災賣荒”,藉着災情大肆吞併土地。

靈丘縣的官吏甚至還和人販子勾結,把當地婦女兒童賣到他鄉,僅是衙門的賬薄上,就有十萬婦女兒童被拐賣了。憑着這“慘酷”的天災,好些官員撈夠了油水,成功一夜暴富。他們腦滿腸肥的背後,就是上億的災區百姓,掙扎在死亡線上的慘景。

總的來說,清政府的賑災是不力的,災荒引起的後果也是極其嚴重的。“丁戊奇荒”中,災民人數之衆、範圍之廣、時間之久,史上空前,甚至連北京這樣的地方,賑災的速度也趕不上災民的增長速度,“桀驁者沿街搶奪,捨命而不悔”。

腐敗猛於天災的歷史教訓,看過“丁戊奇荒”的歷史往事,點點滴滴,觸目驚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