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宋仁宗與柳永的關係如何?柳永爲什麼戲稱自己是奉旨填詞柳三變?

宋仁宗與柳永的關係如何?柳永爲什麼戲稱自己是奉旨填詞柳三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柳永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很多人應該都對柳永這個人物不陌生吧,他是宋朝時期一位非常有名的詞人,寫下了很多流傳千古的有名的詞作,然而柳永當然也是想要考取功名的,畢竟古代文人哪一個是爲了學習而學習,不都是想要獲得功名嗎?能夠考取一官半職,入朝爲官,是每一個文人學子的夢想。然而柳永卻是屬於那種屢試不第的人,時間長了,宋仁宗都知道他的名號了。然而據說柳永最後有一次終於考上了,卻是因爲宋仁宗不喜歡他而沒有入選,這是真的嗎?柳永還有一個外號叫“奉旨填詞柳三變”,也和宋仁宗有關係,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宋仁宗與柳永的關係如何?柳永爲什麼戲稱自己是奉旨填詞柳三變?

1.奉旨填詞柳三變是怎麼來的

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是宋代工部侍郎柳宜的小兒子。相傳柳永小的時候 很聰明,他的乳母略通詩詞,是一個敗落的官宦家的女兒。她很喜歡柳永,每天給他餵奶時,就用手指沾着乳汁在柳永的掌心寫字。小柳永雖不能出聲朗讀,卻在心裏默認。

這樣到了7歲時,柳永就成了鄉里的神童,才名傳遍崇安城。柳永年少多才,擅長寫詞曲,爲人狂放不羈。他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留戀於歌館樓臺,熟悉 了很多歌妓,並且替她們作曲。在北宋初年,詞剛剛興起,詞本來是一些教坊製作出來讓歌女唱的小曲,大多低俗不堪。

後來一些文人們也興之所至,爲歌女們填詞,那也不過是在花前月下、 酒席宴間,談情說愛、飲酒助興的一種消遣,很難登大雅之堂。所以柳永整天在“秦樓楚館”裏“淺斟低唱”,爲歌女們作詞,便被看成是行爲狂蕩的浪子。他本以爲憑自己的才華,參加科舉 考試應該輕而易舉,沒想到一發榜卻名落孫山。

這時他寫了一首詞《鶴沖天》,抒發自己落榜後的滿腹牢騷。他認爲自己是偶然失誤,失去了高中狀元的機會,也是主考官沒有慧眼,把自己這 樣的才子給遺漏了。於是狂傲的柳永便產生了逆反心理,既然自己的才華無人賞識,遠大的抱負無法實現,倒不如索性繼續過那種流連秦樓楚館的狂蕩生活。

他在詞中寫道:“且恁偎紅倚 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本來是柳永科舉失意後的恃才負氣,沒想到這首詞傳遍四方,讓宋仁宗看到了。柳永第二次參加科舉考試,本來已經考中,誰 知宋仁宗一看中榜名單中有柳永的名字,就把他給除名了,並且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還在他的試卷上批了四個字:“且去填詞。”原來仁宗皇帝對柳永上次科舉失意後寫了《鶴 沖天》來發牢騷,一直耿耿於懷,這次一看柳永又來參加考試,便借柳永自己詞中的句子來嘲諷他,意思是說,你既然把功名說成是“浮名”,要把“浮名”換成“淺斟低唱”,那你還要浮名幹什麼 呢!以後你儘管去填詞好了。

既然皇帝親自把他除名,柳永就再也沒辦法通過科舉獲得功名了。在封建社會裏,通過科舉而走向仕途,是知識分子實現理想的主要途徑。柳永因一首詞得 罪了皇帝而無法再參加科舉考試,別無出路,就更加以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在汴京、蘇州、杭州等都市過着流浪、放蕩的生活。

他戲譫地稱自己是“奉旨填詞柳三變”,這簡直是在向皇帝示威,突出地表現出了他的狂傲的性格。於是他就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寫詞的詞人。

宋仁宗與柳永的關係如何?柳永爲什麼戲稱自己是奉旨填詞柳三變? 第2張

2.宋仁宗真的不喜歡柳永嗎

宋詞婉約派代表柳永有很多軼聞典故,其中一則是“奉旨填詞”,稍晚於柳永的嚴有翼曾在《藝苑雌黃》提到這件事,說當時有人推薦柳永的才華,但皇帝卻問道:“得非填詞柳三變乎?”回答說:“然。”於是皇帝就說:“且去填詞。”柳永因此不得志,每天遊蕩於青樓酒樓之間,而且還自稱:“奉聖旨填詞柳三變”。

這則故事中,嚴有翼並未明說是哪位皇帝,於是大家紛紛展開想象,有人說是宋仁宗,有人說是宋真宗,甚至有人還說是宋神宗,從柳永的生卒年看,與這三位皇帝生卒年確實都有重疊的時間段,但宋神宗明顯不可能,他登基的時候柳永已經去世十四年了。

那麼這位皇帝究竟是宋仁宗還是宋真宗?

南宋人吳曾在《能改齋漫錄》中也記載了類似的故事,說宋仁宗留意儒雅,很討厭浮豔虛美的文章,而柳三變卻喜歡寫非主流詞曲,而且居然傳播四方,柳三變曾有一首《鶴沖天》詞,其中最後一句是:“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等到進士放榜時,仁宗刻意將柳三變之名劃去,並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後來柳三變改名爲柳永,這才中了進士走上仕途。

吳曾的這則故事曾多次被人質疑,比如有人認爲柳永所有詞作文章,從未自稱“柳三變”,柳三變之說不足爲信,也有人認爲景祐元年,宋仁宗親政,特開恩科,柳永與其兄柳三接同登進士榜,此前尚未親政,當不可能在放榜時劃去柳三變之名,這則故事應是虛構的。

以上兩種說法中,第一種明顯只是推測,不足爲證,其實柳永長兄是柳三複,仲兄是柳三接,兩位兄長名字都帶有“三”字,柳永原名“三變”也說得過去,而第二種說法則有一定的道理,《鶴沖天·黃金榜上》確實是參加科舉考試落第後所作,但第一句是“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其中“偶”字是“偶然”的意思,可見柳永仍然很自負,如果是第二次科舉失利應當不太可能是這種心態,因此這首詞更可能是第一次落第後寫的。

柳永第一次落第是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據此我們大體可以還原“奉旨填詞”的故事如下:

大中祥符二年,柳三變信心滿滿地參加科舉,誰料居然落第了,此時柳三變才二十六歲,還是文學憤青時期,於是在一次醉遊煙花巷陌後寫下《鶴沖天·黃金榜上》,當時柳三變已是天下聞名,這首詞也很快流傳開來,後來居然連宋真宗都聽說了,真宗也愛好文學,還是一名詩人,但柳三變詞中這種消極的態度明顯不是真宗喜歡的,所以後來柳三變參加科舉被人推薦時,真宗就隨口說:“且去填詞。”也正因爲真宗說過這句話,所以柳三變此後參加數次科舉都無人敢推薦,直到改名爲柳永,直到宋仁宗親政恩科。

宋仁宗與柳永的關係如何?柳永爲什麼戲稱自己是奉旨填詞柳三變? 第3張

3.真實的宋仁宗與柳永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親政,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柳永聞訊,即由鄂州趕赴京師。是年春闈,柳永與其兄柳三接同登進士榜,授睦州團練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悅不已。

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經蘇州,時范仲淹知蘇州,柳永遂前往拜謁,並作詞進獻。九月,睦州知州呂蔚愛慕柳永才華,向朝廷舉薦,因“未有善狀”受阻。

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調任餘杭縣令,撫民清淨,深得百姓愛戴。寶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曉峯鹽監,作《煮海歌》,對鹽工的艱苦勞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爲政有聲,被稱爲“名宦”。

慶曆三年(1043年),調任泗州判官。時柳永已爲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績,按宋制理應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選調”,遂有“遊宦成羈旅”之嘆。秋,柳永進獻新詞《醉蓬萊·漸亭皋葉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語,不合聖意,改官投訴無果而終。八月,范仲淹拜參知政事,頒行慶曆新政,重訂官員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訴,改爲著作佐郎,授西京靈臺山令。

慶曆六年(1046年),轉官著作郎。次年,柳永再度遊蘇州,作詞贈蘇州知州滕宗諒。

皇祐元年(1049年),轉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員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潤州。

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與世長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