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官宦家族出身的柳永,爲什麼沒能入仕?他爲何流連花間柳巷?

官宦家族出身的柳永,爲什麼沒能入仕?他爲何流連花間柳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柳永,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柳永,原名柳三變,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言人,正史無跡,卻留名千古。

很多人熟悉柳永,或許是因爲他“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亦或是“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的柔情似水。卻不知他也有“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想當年,空運籌決戰,圖王取霸無休”的意氣風發。他是風流天下聞的白衣卿相,他也是才情卓絕,奉旨填詞的柳三變,他還是那個寫《煮海歌》爲民請命的柳屯田,同樣也是醉臥紅顏,淺斟吟唱的柳七公子。

柳永一生是不幸的,他出身官宦,卻一生潦倒落魄難入朝堂;他才情過人,卻一生幾番落第抱負難展;他流連花叢,卻一人孤苦無依淒涼離世。

同時,他也是幸運的,他不理浮名,低吟淺唱美譽天下;他身處盛世,流連都市極盡繁華;他亦雅亦俗,時運不濟卻自成一片氣象。

官宦家族出身的柳永,爲什麼沒能入仕?他爲何流連花間柳巷?

01 /

官宦世家,少年神童

公元984年,大宋王朝建立的第二十四個年頭,柳永出生在一個世代爲官的家庭。

柳氏祖籍山西,後因祖上官職調遣舉家搬遷至福建,福建崇安就成了這個家族的桑梓之地。柳永的父親柳宜在山東爲官多年,柳永就出生在這一時期,後在山東、京城、揚州間長大。

柳永在家排行老三,起名柳三變,典出《論語·子張》:“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三變,則是希望既有莊重之儀表,又有溫和之性情,同時還有威嚴的品格。

長兄名爲柳三複,典出《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三複,既是書讀多遍之意,也是謹言慎行之意。

仲兄名爲柳三接,典出《周易·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三接,則是受到禮遇和重用的意思。

這起名的學問可見柳父滿滿的儒家風氣,以儒治家,出仕做官,光宗耀祖是最爲正統的路。

較三變,我更喜歡稱他爲柳永,少年柳永天資聰慧,在老家,沒見過大城市的繁華,也就談不上風月,十多歲,柳永一篇《勸學文》,讓他小小年紀便有了不小的名氣:

父母養其子而不教,是不愛其子也。雖教而不嚴,是亦不愛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學,是子不愛其身也。雖學而不勤,是亦不愛其身也。是故養子必教,教則必嚴;嚴則必勤,勤則必成。學,則庶人之子爲公卿;不學,則公卿之子爲庶人。——《勸學文》

任何人讀來也難以相信這些見地深刻,邏輯清晰的文章竟出自於一個十餘歲孩童之手,古來寫“勸學”文章的人很多,就同個時代來說,除了柳永還有朱熹和王安石,無論是朱熹的“勿謂今日不學而有來日,勿謂今年不學而有來年”,還是王安石的“讀書不破費,讀書利萬倍”,如今讀來,都不如柳永來得犀利。

此文一出,其父大悅,心知此子必然前途無量。

後來不就,十多歲的柳永隨叔伯回到故鄉,他再次大放異彩,一首《題中峯寺》讓他有了神童之名,又加深父親對他的期待。

攀蘿躡石落崔嵬,千萬峯中梵室開。僧向半空爲世界,眼看平地起風雷。猿偷曉果升鬆去,竹逗清流入檻來。旬月經遊殊不厭,欲歸回首更遲迴。

千峯萬嶺、石落崔嵬,半空爲世界、平地起風雷,豪邁和闊大,且不遜唐人半分。

官宦家族出身的柳永,爲什麼沒能入仕?他爲何流連花間柳巷? 第2張

02 /

遊歷蘇杭,沉迷繁華

寒窗苦讀十餘年,柳永滿腹才學,他走出武夷山,準備經杭州奔東京汴梁參加考試,延續家族“柳氏三絕”的榮耀。

初涉繁華,連空氣中都充滿着誘惑。

他從錢塘入了杭州後,幾日前的豪情壯志,一下子就土崩瓦解了,他浪漫而多情,轉眼就被湖光山色和繁華都市撩撥的五迷三道,於是前行的腳步慢了,最後索性留在了杭州,終日沉醉於聽曲買笑,專屬於青春的荷爾蒙,讓這個少年迅速的沉淪。

這個時候的心理其實是充滿着矛盾的,相信很多人都有過,一邊渾噩度日,一邊躊躇滿志,放不下眼前的舒適,也放下心中的宏願,柳永正式如此。

幾番躊躇中,柳永決定去拜會父親的同僚,其目的與唐時拜謁差不多,柳永也寫了一首詩作爲敲門磚: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望海潮》

此曲一出,歌女競相吟唱,一時之間,紅遍江南。

錢塘美景,觸動了柳永那顆想要雲遊四海的心,柳永在百般不捨中沿汴河入了蘇州,姑蘇同樣沒讓他失望,才思泉涌的柳永,隨手又是一首:

晚天蕭索,斷蓬蹤跡,乘興蘭棹東遊。三吳風景,姑蘇臺榭,牢落暮靄初收。夫差舊國,香徑沒、徒有荒丘。繁華處,悄無睹,惟聞麋鹿呦呦。想當年、空運籌決戰,圖王取霸無休。江山如畫,雲濤煙浪,翻輪范蠡扁舟。驗前經舊史,嗟漫載、當日風流。斜陽暮草茫茫,盡成萬古遺愁。——《雙聲子》

傍晚的姑蘇臺,雲霧初消,如此美景,吳王卻一心圖謀霸業,征戰無休,當年的熱鬧喧囂轉眼成空,唯餘這遼闊的天地,令人惆悵。

一路風光一路歌,柳永順流而下,又到了揚州:

鳴珂碎撼都門曉,旌幢擁下天人。馬搖金轡破香塵。壺漿盈路,歡動一城春。揚州曾是追遊地,酒臺花徑仍存。鳳簫依舊月中聞。荊王魂夢,應認嶺頭雲。——《臨江仙》

故地重遊,揚州依然車如流水馬如龍,那時的柳永,青春年少,不爲功名所累,終日倘佯在山水之美里,短暫的幾年,是他一生中最爲開心,也最爲浪蕩的青年時光。

03 /

青年疏狂,幾番落第

1008年,柳永結束幾年的遊歷隻身到了汴京,作爲大宋的都城,這裏繁華極盛,歌舞昇平、紙迷金醉,大才子不禁詩興大發,秉凌雲之志,激昂賦詞,寫盡帝都的鼎盛風流:

變韶景、都門十二,元宵三五,銀蟾光滿;這是元宵節君民同樂的歡騰;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這是清明時的悠然恬淡;

莫道千酬一笑,便明珠、萬斛須邀;這是大都市的燈紅酒綠。

一時之間,聲名鵲起,柳永之名在民間無人不知,自信定能金榜題名的他,參加了來年的春闈,“對天顏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待恁時,等著回來賀喜”,可沒想到,縱然才情萬丈,可文章主調與當時的社會價值觀背道而馳,皇帝滿臉不屑,於是給了“屬辭浮糜”的評價,還嚴厲譴責,自然,柳永第一次考試就以失敗告終。

正是意氣風發、炙手可熱的大才子頗覺委屈,深覺受辱,憤慨之下寫了《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遊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既然功名難尋,不若做個白衣卿相,填填詞,朝堂沒有人欣賞,就俯身煙花巷去找一個“意中人”。

這下又讓皇帝生氣了,大宋功名竟抵不上淺斟低唱,一時的疏狂揮灑,無意之間斷了自己的科考之路,之後連續三次參加科舉考試,都連續落榜,皇帝甚至親自把柳永的名字劃了,即使後來許多名士向皇帝推薦柳永,都被一句“且去填詞”堵回去了,滿腹經綸的他就這樣被“封殺”了。公元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榜,心灰意冷下,他決定離開汴京,另謀生路。

奉了那道“口諭”,柳永揮別仕途,轉身又入繁華,美其名“奉旨填詞”,過上了“淺斟低唱”的生活。

官宦家族出身的柳永,爲什麼沒能入仕?他爲何流連花間柳巷? 第3張

04 /

奉旨填詞,遊走江湖

離別汴京之際,寫下了那首著名的《雨霖鈴》贈給交好的青樓女子: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秋雨冷凝初歇,思緒凌亂,正依依惜別時,舟上人催,離別的話語哽咽難訴,此去一別,何時可見?

文人多才,煙花女子多情,在古代,他們常常相伴出現。但大多文人只是逢場作戲,他們享受着青樓女的柔情,同時又鄙視她們的豔俗,而柳永則不同,他爲青樓女填詞寫歌,視她們爲知己,爲她們發聲。

1024年他離開京城開始,柳永漂泊不定的生活也就開始了。公元1029年,柳永回過一次都城汴梁城,這裏繁華依舊,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柳永又帶着他的無奈與傷心前往西北長安。後來流寓成都,“錦裏風流、蠶市繁華”,再後來是湖南,湖北……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少年遊》

長安古道,高柳亂蟬,夕陽秋風,天幕低垂,道不盡的是羈旅的哀愁,是歲月的滄桑,人生匆匆,十年不絕,難免會有一些深沉的思鄉濃愁: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八聲甘州》

朝堂之高難入,廟堂之遠易融,江南海北,柳永樂得逍遙。

05 /

花街柳巷,聲名鵲起

真正的文學是雅俗共賞的,柳永筆下鮮有王公貴族,大家閨秀,更多的則是花街柳巷的風塵女子,沒有人理解,甚至爲人不齒,可柳永卻真心真意的放下自己的儒子身份,進入紅塵,以詞曲告慰風塵:

何當夜名入連昌,飛上九天歌一曲。英英妙舞腰肢軟,章臺柳、昭陽燕。有美瑤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詩長簡。言語似嬌鶯,一聲聲堪聽。柳街燈市花好多,儘讓美瓊娥。萬嬌千媚,的的在層波。

彷彿柳永成了衆多風塵女子的代言人,她們不全是豔俗,反而能歌善舞,能詩能文,嗓音婉轉,舞步翩翩,紅塵之中,唯有柳永始終坦蕩。

一時間,大宋各地的煙花巷陌,到處都在傳唱柳七公子的詞,他的詞受歡迎程度,令人吃驚,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行走在紅塵之中,熱鬧卻又寂寞,危樓高天,斜陽細風,春亦能生愁: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蝶戀花》

官宦家族出身的柳永,爲什麼沒能入仕?他爲何流連花間柳巷? 第4張

06 /

終入官場,慨然離世

柳永浪跡一生,卻內心深處始終有一個入仕願望,或許是從小的耳濡目染,又或者是文人士夫的普遍共性,哪怕時至暮年,柳永依然心懷一個入仕爲官的夢。

公元1034年,仁宗即位,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已近五十的柳永聞訊趕來京城,這一次,柳永終於中第,授睦州團練推官。

隨後,做過泗州判官,做過著作郎,做過太常博士,在柳永爲官的近二十年間,有太多人因傾慕他的才華想要推薦、提拔他,但這樣的好機會卻又因爲各種藉口被擱淺。

幾番調轉,最終任屯田員外郎,並以此致仕,定居潤州。

在其位謀其政,值得一說的是,柳永雖然爲官時短,每到一處,皆深得百姓愛戴,後來他一直被稱爲“名宦”。

直到1053年前後,柳永近70載的生命走向終點,讓人唏噓的是,柳永身後,羣妓合金葬之,還每逢清明去祭奠他,謂之“吊柳會”。

周國平說,詩人的執著,在於始終保持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詩人的超脫,在於沒有狹獈的佔有慾望。

柳永一生,何嘗不是如此,他天性不羈,又真情未泯,既放浪形骸,又善良摯誠,他有屬於自己的價值觀和審美觀,爲美而歌,爲美而嘆,半生風流浪蕩於風月,半生流離於官宦仕途,功名是他執着的追求,也是他一生的拖累.

相比圓袍加身,頭頂烏紗的柳大人,我還是更喜歡那個醉臥紅顏,淺斟吟唱的柳七公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