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趙匡胤爲什麼要花費大力氣建設金軍規模呢?明清時期的禁軍是怎樣的?

趙匡胤爲什麼要花費大力氣建設金軍規模呢?明清時期的禁軍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禁軍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讀過《水滸傳》的人,基本都會被林沖的出場白所驚豔,八十萬禁軍教頭,該是多大的官?

當然,也有人不屑,說小說基本都是虛誇數字。不過,八十萬禁軍還真不是誇。有資料說,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全國的禁軍數爲82.6萬。這裏的“禁軍”概念,應該理解爲“兵制”,而不是狹義上常人認知的禁衛軍、親衛軍、近衛軍、御林軍等。

趙匡胤爲什麼要花費大力氣建設金軍規模呢?明清時期的禁軍是怎樣的?

那麼,趙匡胤爲何要花費如此大的力氣建設禁軍規模呢?

之所以如此,還要從趙匡胤的上位史說起。當年,柴榮給了他一個殿前都點檢,讓他好好保護小皇帝。結果,他使了個回馬槍,奪了後周的江山。所以,趙匡胤上位後,特別重視自個兒身邊的“保護力量”。

剛開始的時候,形成了以殿前司和侍衛親軍司的“二司”管理機構。後來,侍衛親軍司被分爲了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形成了後人所熟知的“三衙”。因此,趙匡胤在位期間,禁軍人數接近了20萬,而全國的軍人數量卻不到40萬。

雖然,禁軍也參與徵戌,但大部分都駐紮於皇城之外,以保衛京城爲首要任務。後來,這一傳統得到了繼承,使宋朝的其他皇帝都非常重視禁軍建設。不僅在規模上擴張,更強調人員的訓練。比如:駐紮在京城內的禁軍,騎兵每天要進行5次操練,步兵是4次。

在趙匡胤時期,禁軍制度基本是沿用後周的舊制。趙光義上任後,番號和編制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過,直到南宋,擔任皇帝宿衛的依舊是諸班直,這是皇帝的貼身禁衛軍,地位在禁軍中最高。

於是,有人就有了疑問:禁軍規模如此龐大,且是各地招募的優秀人才,怎麼後來打起仗來,沒有一點威風呢?

其實,宋代軍隊的戰鬥力不強,不在乎兩點:

一是、衆所周知的原因,文官掌管出兵權,尤其在南宋,都統制基本就是虛設;

二是、腐敗,軍餉不到位,誰還爲其拼命?有時連人都招募不到。

不過,宋朝的禁軍制度的確耗費了不少財政支出,因爲,是終身制。也因此,從宋神宗開始,他便整編禁軍,到了南宋時期,禁軍的規模就相對較小了。

趙匡胤爲什麼要花費大力氣建設金軍規模呢?明清時期的禁軍是怎樣的? 第2張

到了明朝,爲了更好地護衛皇帝,禁軍除了有守備京師的京營外,還出現了十二衛。之後,發展成了上直二十六衛親軍,獨立於五軍都督府,錦衣衛就屬於其中。

雖然,上直二十六衛親軍任務看着不復雜,就是衛戍皇城,但是,他們做的事情卻是“面面俱到”。單單說錦衣衛,凡是涉及到明朝的題材,都繞不過這個話題。

錦衣衛的完整名稱是: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掌侍衛、儀仗、緝捕、詔獄。於是,有人將錦衣衛和漢武帝時的“繡衣直指御史”相比較,二者在“詔獄”上應是類似的。

但有一點不一樣,那就是:“繡衣直指御史”沒有緝捕權,且不常設置。由此可見,朱元璋是時刻提防着,生怕有人害他。

大概是影視劇的影響,錦衣衛給人印象大都陰暗。其實,看錦衣衛的服飾,不難發現,他們的功能首先是侍衛和儀仗,故服飾都很華美。然而,由侍衛這個角色生出更多的職責也是自然,畢竟,他們纔是皇帝值得信任的人。

後來,明朝的子孫後代更是將錦衣衛發揚光大,有了東、西廠。當然,也就有了相互之間的爭權與合作。但不管怎樣,皇帝設立的初衷只有一個:穩固皇權。到了清朝,錦衣衛的壽命只存在了一年,就被廢了。

因爲,清朝禁軍最大的不同在於兩點:

一是、組建的內務府三旗,部分宿衛工作由其負責;

二是、御前侍衛都是滿人,且家室背景要求很高。

到了清朝晚期,清廷在內憂外患的壓迫下,創建了新式禁衛軍:神機營,用的是西方近代武器裝備,兵員從八旗原有的禁衛軍諸營中選拔。但是,由於清王朝的腐敗和種種積重難返的問題,這支新建的禁衛軍與近代化勁旅的要求相去甚遠。

趙匡胤爲什麼要花費大力氣建設金軍規模呢?明清時期的禁軍是怎樣的? 第3張

其實,禁軍的出現並非和國家同步產生。夏商時期,打仗都是貴族的事情,國家不養兵,偶爾會招募平民或奴隸。周朝開始,有了常備軍,不過,還沒有禁軍的說法,只有“六軍”之說。當時,六軍的任務是拱衛天子、守備王畿、征伐不臣諸侯與蠻夷,統率將領由朝廷大臣(卿士)任之。

到了秦朝,禁軍開始完善,有了守衛皇宮的軍隊,以及駐紮在京師的兵力。以後的朝代,基本都是在這個大框架上擴充,皇帝們也越發在乎自己的安危了。不過,看似縝密的防衛安排,卻是在嘉慶十八,被不足百人的平民給“破”了,他們拿着砍刀輕而易舉地衝進了紫禁城,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天理教起義”事件。

雖然,後來這些起義者都被誅殺,但卻對清王朝發出了一個警告:清軍的防禦能力已經很糟糕了,更別提戰鬥力。

有時,護衛在精不在多。而後來的大多數皇帝,卻是認爲:有了足夠的人員保護,一定會更有效果。其實,機構的臃腫更會影響效率,大家反倒會費盡心思去爭個“高帽子”戴戴,而不是去琢磨如何將事情做得更加完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