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清兩軍鬆錦大戰時,明朝13萬大軍爲何還敗給了清軍?

明清兩軍鬆錦大戰時,明朝13萬大軍爲何還敗給了清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網友問:明清兩軍鬆錦大戰,明朝手握13萬大軍,爲什麼還敗給了清軍?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1641年4月,明朝出動,洪承疇領王樸、楊國柱、唐通、白廣恩、曹變蛟、馬科、王廷臣、吳三桂八總兵,步騎十三萬出擊遼東。這已經是明朝最後一支精銳野戰軍團。

當時的形式是,清軍已經征服了關外所有土地,打敗蒙古和朝鮮,後方不再有危險,內部安定,實力充足。而明朝內部,李自成,張獻忠陸續攻克洛陽,襄陽,明朝急需洪承疇在關外取得勝利,隨後立刻入關蕩平李自成和張獻忠。

明清兩軍鬆錦大戰時,明朝13萬大軍爲何還敗給了清軍?

因此,明朝必須要速戰速決,耗不起。心態的不同,很多時候就會影響整個戰爭的結局。但是,明朝在各個方面都沒有優勢,明朝曾經引以爲豪的火器,現在已經是清軍佔據上風。

明軍紅夷大炮太少,其他各種小炮雖然很多,但是根本不具備與紅夷大炮對陣的實力。清軍烏真超哈野戰重炮兵佔據了戰場火力優勢。在崇德五年至八年的鬆錦和廣寧之役中,被攻佔之明軍各城堡所配置的大小紅夷炮總數不過約18門。

到崇禎十六年,遼東巡撫黎玉田題報清軍在錦州可能共擁有紅夷大炮100門,而作爲明朝關外重鎮的寧遠,卻只有紅夷大炮10門,且寧遠以西各城均無大炮。也就是所謂:酋以大炮百位排設而擊,即鐵壁銅牆亦恐難保……以物力言,酋鑄百炮而有餘,我鑄十炮而無力。

騎兵衝突明軍打不過清軍,打陣地戰,清軍100門紅夷大炮轟擊,明軍車營和步兵陣列又擋不住。各種小炮三眼銃雖然有上萬具,但是哪有能力對戰大炮?

明清兩軍鬆錦大戰時,明朝13萬大軍爲何還敗給了清軍? 第2張

御史楊若橋要求聘請湯若望鑄造大炮抵禦清軍,結果,左都御史劉宗周反對曰:“臣聞國之大事,以仁義爲本,以節制爲師,不專恃一火器。若堂堂中國,止用若望鑄炮小器,恃以禦敵,豈不貽笑邊方!”也就是說一直到最後,明廷當中,還有一股保守勢力在反對西洋火器。

清軍在戰馬,野戰能力,重炮火力上都是絕對優勢。明軍最後纔會因爲,一點突發事件,就造成全軍崩潰。短短几天,清軍殲滅明兵五萬三千七百人八十三人,獲馬七千四百四十匹,赴海死者甚衆,所育馬匹甲胃數以萬計,海中浮屍漂盪,多如雁鶩。

時人談遷評價道:“九塞之精銳,中國之糧芻,盡付一擲,竟莫能續御,而廟社以墟矣!”正是鬆錦大戰的失敗,才導致李自成乘虛而入攻破北京。否則,洪承疇大軍還在,李自成那有實力攻破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