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南宋翰林學士簡介,翰林學士的日常工作有哪些?

南宋翰林學士簡介,翰林學士的日常工作有哪些?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翰林學士起始於唐代,歷唐末、五代不斷演變發展,到北宋前期翰林學士的供職機構便已成熟設置,在古代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翰”,根據《說文解字》其解釋爲“天雞赤羽也”。翰林之名,最早出現於西漢。不過在當時“翰林”一詞只泛指有學識的人,而並非官名。到了玄宗時期:因此“翰林學士”一稱最早開始於玄宗時期。只不過唐朝時期的翰林學士尚無正式的隸屬機構,也不屬於國家編制之內,屬於差遣性質。唐朝的翰林學士自產生之初,便以掌書詔和備顧問爲基本職責,伴隨專制皇權的發展,翰林學士的職權也在不斷擴大。到了北宋時期,相比唐、五代,又有了新的變化和發展。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南宋翰林學士簡介,翰林學士的日常工作有哪些?

由此可知,宋代的翰林學士其日常工作仍然是:以草擬詔令、備顧問獻策爲主。其實宋代的翰林學士在真正的實際操作中權利是很大的,他們不僅可以推舉官員、差遣他職、同時還可以制禮作樂、編纂典籍等等,可以說滲透到了宋代政治文化中的諸多方面。事實上,在北宋前期時有變化和發展。翰林學士草擬詔令的具體過程大致如下:皇帝遣內侍召對——學士入院草制——引授中書宣讀——文書鎖學士院。

宋代中央的文職機構有翰林學士院,這也是沿襲唐代制度的。唐代有翰林學士、知制誥,爲皇帝親信顧向之官,其地位很重要。到了宋代,又特定其資權,變成了一種清要而又顯貴的官員了。宋代能入翰林學士院任職的,都是一些文學之士。學士中資格最老的稱翰林學士承旨,其下稱翰林學士、知制誥。承旨不常設,其他學士也無定員。學士院的職權是負責起草朝廷的制誥、赦敕、國書以及宮廷所用文書,還侍皇帝出巡,充顧問。

實際是皇帝的祕書處和參謀官員。《通考·職官考八》雲:“其爲翰林學士者,職始顯貴,可以比肩臺長,舉武政路矣!”其他官員入院而未授學士,即稱“直院學士”。如果學士缺員,由其他官員暫行院中文書,則稱“學士院權直”或“翰林權直”。《宋史·職官志二》雲:“凡他官入院,未除學士,謂之直院學士,他官暫行院中文書,謂之權直。自國初至元豐,官制行,百司事失其實,多所釐正,獨學士院承唐舊典,不改。”冠有翰林名號,而不屬於學士院,專門爲皇帝講解儒經者,稱“翰林侍讀學士”或“翰林侍講學士”,官階較低者稱“崇政殿說書”。

南宋翰林學士簡介,翰林學士的日常工作有哪些? 第2張

神宗後屢有變化,稱爲經筵官,一般爲他官的兼職。北宋前期,翰林學士被委任他職者,如任知開封府、三司使之類,並不歸院供職,故必須帶知制誥職者,才真正掌管詔命。直接替皇帝起草麻制、批答及宮廷內所用之詞,稱爲“內製”;若單稱知制誥,奉皇帝或宰相之命,分房起草官員升遷、磨勘、改換差遣等制詞,則稱爲“外製”,總稱“兩制”。神宗元豐改制後,翰林學士雖不再另任他職,但仍帶知制誥。遇缺,則以侍中、給事中、中書舍人等兼直學士院。南宋時,有以尚書兼權翰林學士,而不帶知制誥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