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滿文由誰創立的?滿文在清朝有什麼發展歷史?

滿文由誰創立的?滿文在清朝有什麼發展歷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滿文,中國滿族使用過的一種拼音文字。1599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命額爾德尼和噶蓋二人蔘照蒙古文字母創制滿文,稱爲無圈點滿文(ᡨᠣᠩᡴᡳᡶᡠᡴᠠᠠᡴᡡᡥᡝᡵᡤᡝᠨ,tongki fuka akv hergen),俗稱老滿文,與蒙古文字頭數目和形體大致相同,使用了30餘年。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滿文由誰創立的?滿文在清朝有什麼發展歷史?

創制

女真文創制於金代,金亡時,已漸失其勢力。然建州諸衛致明之表文,則仍主用女真字,而附以漢文爲對譯,此僅限於公文然也。至居常往來之書信、簿記等事,則多用蒙古文。

努爾哈赤雖自通漢蒙諸文,然因其部族之用蒙古文,頗極翻譯之苦;即文誥之傳達上,亦不免發生阻礙。萬曆二十七年二月,命額爾德尼及噶蓋等改制國書。二臣辭曰:“蒙古字,臣等習而知之,相傳久矣,未能改制。”

努爾哈赤曰:”漢人讀漢文,凡習漢字,與未習漢字者,皆知之;蒙古人讀蒙古文,雖未習蒙古字者,亦皆知之。今我國之語,必譯爲蒙古語讀之,則未習蒙古語者,不能知也。如何以我國之語制字爲難,而反以習他國之語爲易耶?“二臣對曰:“以我國語制字最善,但臣等未明其法,故難耳。”

努爾哈赤曰:“無難也!但以蒙古字合我國之語音,聯綴成句,即可因文見義矣。例如阿字(蒙古字第一字頭之第一字頭)下合一媽字(第一字頭內之第六十一字頭),非阿媽(滿語父親之意音如ama)乎?惡字(第一字頭第六字頭)下合一摸字(第一字頭第六十二字頭)非惡摸(滿語母之意音如eme)乎?吾籌此已悉,何爲不可!”

遂以蒙古字制十二字頭,合滿洲語創制滿文,頒行國中,滿文傳佈自此始。

滿族的祖先肅慎人有無自己的語言文字,因無明確的文字記載,現已無從考證。但有據可考的是,女真人作爲滿族的先人,有自己的語言,起先沒有自己的文字,而借用契丹文。女真首領阿骨打建立金國後,出於治國的需要,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命完顏希尹創制女真文。

完顏希尹奉命“依仿漢人楷書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族語,制女真字”,這種女真字史稱“女真大字”。“女真大字”通用十幾年後,金熙宗完顏又創制了一種女真字,史稱“女真小字”。

此後,兩種女真字並行通用。金滅亡後,進入中原的女真人受漢文化的影響,逐漸漢化,皆改用漢語文,不再有人知曉本民族的語言文字,而留在東北的女真人仍然使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到了明朝後期,本民族語言仍在使用,但文字業已廢棄,逐漸變得無人知曉,女真人遂改用蒙古文字。

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基本上統一了女真各部,女真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都得到迅速發展,與明朝、蒙古各部的聯繫日趨頻繁,仍借用蒙古文字記事和交際,已不適應女真社會全面發展的需求。

1599年(明萬曆二十七年),努爾哈赤決定創制本民族的文字,並命額爾德尼和噶蓋創制。具體創制的過程,在《滿洲實錄》有比較詳細的記載。這年二月,努爾哈赤想仿照蒙古字母創制本民族的文字,並將想法和設想告知文臣額爾德尼和噶蓋,要讓他們具體實施。

於是,額爾德尼和噶蓋對努爾哈赤說:“我等習蒙古字,始知蒙古語,若以我國語編創譯書,我等實不能。”努爾哈赤說:“漢人念漢字,學與不學者亦皆知。

蒙古之人念蒙古字,學與不學者亦皆知。我國之言與蒙古之字,則不習蒙古語者不能知矣。何汝等以本國語言編字爲難,以他國之言爲易耶?”額爾德尼和噶蓋回答說:“以我國之言編成文字最善。但因翻編成句,吾等不能,故難耳。”

努爾哈赤對二人說:“寫阿字,下合一瑪字,此非阿瑪乎?額字,下合一默字,此非額默乎?吾意決矣,爾等試寫也。”由此可見,在滿文的創制過程中,努爾哈赤作爲女真的傑出首領發揮了決策和指導作用。

額爾德尼和噶蓋奉命創制滿文後不久,噶蓋“以事伏法”,而由額爾德尼單獨承擔完成了創制任務。滿文的創制和頒行,完全適應了女真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有助於推動女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和政權的建立。

滿文由誰創立的?滿文在清朝有什麼發展歷史? 第2張

額爾德尼等所創制的滿文,是在蒙古文字母基礎上創制的,其字母基本上仿照蒙古文字母而成,沒有圈點,稱爲“無圈點滿文”(ᡨᠣᠩᡴᡳᡶᡠᡴᠠᠠᡴᡡᡥᡝᡵᡤᡝᠨ,tongki fuka akv hergen)或“老滿文”。這種滿文,因屬初創,存在一定的缺點和不足。

正如《滿文老檔》內指出:“十二字頭,原無圈點,上下無別,故塔、達,特、德,扎、哲,雅、葉等不分,均如一體。若尋常語言,按其音韻,尚可易於通曉。若人名、地名,則恐有誤。”歸納起來講,老滿文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字頭的書寫形式不規範,同一個字頭有幾種書寫形式,往往出現混淆,不便於使用;二是一字多音,即輔音和輔音的音位混亂,致使字頭之間互相假借,較難識別。

三是音譯漢語藉詞,如人名、官名、地名和物名等,明顯感到已有的字頭不夠用。所以,隨着女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老滿文”所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無論是學習,還是使用,都益感不便,對其改進和完善,已成必然之事。

注意:滿語使用滿文。滿文源於傳統蒙古文,而傳統蒙古文可追溯至古代回鶻文。滿語的祖先女真語使用源於契丹文的女真文。契丹文則源於漢文。女真文與滿文互相之間沒有聯繫。

發展

在“老滿文”使用33年後,即1632年(後金天聰六年)初,努爾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極頒令,由達海承擔完成了改進“老滿文”的任務。據《國朝耆獻類徵·達海傳》記載:皇太極“諭達海曰:‘國書十二字頭,向無圈點,上下字雷同無別,幼學習之,遇書中尋常語言,視其文義,猶易通曉。若人名、地名,必致錯誤。

爾可酌加圈點,以分析之,則意義明曉,於學字更有裨益矣。’達海遵旨,尋譯,酌加圈點。又以國書與漢字對音未全者,於十二字頭正字外,添加外字。猶有不能盡協者,則以兩字連寫切成,其切音較漢字更爲精當。

”達海對“老滿文”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在一些“老滿文”字母旁邊的添加圈點,使原先雷同的字母得以區別,做到一母一音;二是創制特定字母,以便於準確地拼寫外來語藉詞;三是創制滿文字母的連寫切音形式,解決了音譯人名、官名、地名和物名等詞彙時容易出現差錯的問題;四是規範字體,統一書寫形式,消除了過去一字多體的混亂現象。

經達海改進的滿文稱爲“有圈點滿文”,或“新滿文”。現在人們通常所說的滿文,一般是指“新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