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本來有利的科舉考試製度,是如何導致大唐的覆滅的?

本來有利的科舉考試製度,是如何導致大唐的覆滅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唐朝,科舉制度無疑是一種先進的人才選拔制度,它打破了門第限制,給底層士子以上升的渠道,可是有一個問題:大批士子通過科舉制度被源源不斷地選拔上來,人數越來越多,政府如何爲他們提供就業機會?如果全讓他們當官,那官位在哪裏?如果不讓他們當官,那麼他們的就業領域何在?

本來有利的科舉考試製度,是如何導致大唐的覆滅的?

唐太宗想出的辦法是創辦國學,大力發展教育和文化事業。這樣一方面可解決士子的就業問題,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教育水平,甚至還可德化四方,對外國進行文化輸出。這一措施收效不錯,“國際反響”也很好。

只可惜後人並沒有沿着這個思路走下去。到了唐高宗時,文化教育事業就不受重視了。武則天稱帝之後,爲了培植自己的勢力,不惜弄權,用官位來籠絡讀書人,學術尊嚴和學術氣氛由此變壞,獨立於官場之外的文化教育事業被中斷了。

本來有利的科舉考試製度,是如何導致大唐的覆滅的? 第2張

文化教育事業被中斷了,但科舉考試仍在進行,士子仍在源源不斷地涌現,他們的就業渠道只剩下了一條:進入官場。官場接納就業的能力本來就不強,現在變得更弱。恰在此時,武則天要培植自己的勢力以打擊長孫無忌、褚遂良等老臣,於是她另設機構,安插親信。新機構產生,舊機構不取消,這樣便開了機構重疊的口子。機構重疊勢必冗員增多,冗員增多勢必效率低下。更關鍵的是,重疊的機構和過多的冗員不僅會消耗大量的國家資財,而且極容易引發官員之間的派系爭鬥。他們結黨營私,黨同伐異,政治理想和道德操守在攀附和擠兌之中日漸消磨,而腐敗奢靡之氣卻日盛一日。長此以往,官場風氣焉能不壞?

最可怕的是,就在官僚機構日益臃腫、官員日益增多、官場風氣日趨腐敗的情況下,唐朝官員的薪水卻芝麻開花節節高,直到百姓不堪重負,揭竿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