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北宋的戰略物資是如何調配的?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北宋的戰略物資是如何調配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北宋的戰略物資調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軍隊後勤保障,不管在古代還是現代同樣重要。那麼,在冷兵器時代,沒有現代的運輸工具和運輸條件,古人怎麼保證打仗的物資呢,以北宋爲例,來管中一窺古代的戰爭的軍事保障。

爲了應對戰爭,冷兵器時代大致有以下幾種戰略物資需要保證供應:武器、糧草、牲畜,除此以外,還需要隨軍的民夫,這些缺一不可,少了哪樣戰爭都會捉襟見肘甚至難以爲繼。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北宋的戰略物資是如何調配的?

先看武器裝備,赤手空拳是送人頭,有了武器裝備才成爲軍隊。

古代不禁止民間擁有刀槍棍棒,《水滸傳》裏經常出現民間好漢們手持刀槍也是現實的反應。但在戰略武器上,北宋是嚴加管制的,比如弩、炮、甲冑等,如果民間私藏這些東西,最高可判死罪。

北宋有專門的“國工署”和“弓弩院”,是專門鑄造和管理武器的機構,製造完畢分類入庫,實施精細化管理,這大概和趙匡胤是武將出身,所以對武器比較重視有關。

“國工署有南、北作坊,歲造甲鎧、具裝、槍、箭、刀鋸、器械、箭箶簏、皮笠、弩橦、牀子弩,凡三萬二千。又有弓弩院,歲造弓、弩、箭、弦、鏃等,凡千六百五十餘萬。諸州歲造弓、弩、箭、甲、兜鍪、甲葉、箭鏃等,凡千六百五十餘萬。又別造諸兵幕、甲袋、鉦、鼓、炮、炒鍋、行槽、鍬、钁、鐮、斧等,謂之什器。凡諸兵械,置五庫以貯之。戎具精勁,近古未有焉”。

從以上數據來看,北宋中央和地方政府加起來的戰略儲備有3300多萬,這是一個略顯恐怖的數字,可見北宋國力之強大。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北宋的戰略物資是如何調配的? 第2張

到了戰前,將領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申請,中央會在評估後進行批覆,比如環慶路經略使趙卨乞曾經申請二千張神臂弓,最後批給了一半。

“環慶路經略使趙卨乞神臂弓二千、箭二十萬,詔止給其半”。

弓弩這樣的遠程武器在宋朝尤爲重要,因爲宋軍面對的主要威脅來自北方,也就是遼、金、蒙、西夏等,這些軍隊的共同特點是擁有大量騎兵,而且都有自己的重騎兵部隊,和他們相比北宋步兵居多,弓弩就是步兵對付騎兵的有力武器。

爲了應對戰爭的威脅,北宋製造了大量弓弩作爲戰略儲備,並且發揮了很大作用。

比如在熙寧十年(1077年),撥給鄜延路二千張闊閃弓,“賜闊閃弓二千、劈陣刀三千付鄜延路經略司備軍行使用,從經略使呂惠卿請也”。

元豐五年(1082年),再次撥給鄜延路黑漆弓兩萬張以面對西夏的威脅。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北宋的戰略物資是如何調配的? 第3張

撥出去了就要補充,於是第二年朝廷下令軍器監補充戰備物資。

“昨降闊閃弓樣,令軍器監依樣打造。今一千三百六十張已了,九百三十張已了未樺,一萬張未計料”。

弩比弓威力更大,還是以鄜延路爲例,在元豐元年北宋和西夏正處於戰爭狀態,朝廷除了撥弓,還撥給鄜延路兩萬張跳鐙弩,元豐七年,爲了修築三關堡,又送去了“馬黃弩箭五十萬只”。

不斷消耗也在不斷補充,如元符元年(1098年),“詔江、湖、淮、浙六路各造神臂弓三千餘、箭三十萬”。

除了弓弩,各種攻守武器也與其類似,中央政府根據需要調配,保證前線供應。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北宋的戰略物資是如何調配的? 第4張

有了武器,行軍打仗還離不開糧草,糧草同樣重要,北宋如何保證糧草供應呢。

北宋的主要敵人是北方政權,戰場集中在邊境地區,軍隊的糧草由內地運送到前線。再強的軍隊沒有糧草也立馬崩潰,宋朝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在制度上,北宋設置了專門的職務負責糧草調度,這就是隨軍轉運使。

比如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時就有記載:“爰自近代,又有軍糧料,隨軍轉運之目”。

康定元年(1040年)與西夏作戰時,朝廷任命明鎬爲陝西隨軍轉運使,“朝廷出師,置隨軍轉運使,出於一時差委”,“有軍旅之事,則供饋錢糧,或令本官隨軍移運”。隨軍轉運使這個職務,雖然是戰時臨時設置,但它從制度上保證了糧草供應的監督和管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北宋的戰略物資是如何調配的? 第5張

在運輸層面,北宋有專門的是輜重兵負責運輸。

輜重兵不是作戰部隊,他們承擔運輸任務,一般來說,人數要遠遠多於戰兵,比例至少在一比二以上,比如熙河路有戰兵41389名,與之配套的軍夫有83130名。

“分定熙河路戰守兵馬九將所領兵四萬一千三百八十九,馬萬二千四百一十八,輜重八萬三千一百三”。

輜重兵的來源以廂兵爲主,在糧草運輸途中,會有專門的戰兵隨行保護,比如熙寧三年,環慶路發兵與西夏作戰,種諤派兵三千保護糧道,“諤使以兵三千護餉道,戰於葭蘆川”。

除了廂兵運送輜重,北宋還從民間徵召民夫作爲補充。

因爲面對大型戰爭,僅靠廂兵人數是不夠的。而且民夫的規模也很大,甚至經常遠遠多於戰兵,如“山路險絕,舟車不通,但以丁壯數萬人轉遞,供億不闕”,“約兵十萬人,馬一萬匹,月日口食、馬草料,計度般運腳伕四十餘萬”,民夫的徵召對於北宋的軍事運輸系統也不可或缺。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北宋的戰略物資是如何調配的? 第6張

除了人力,畜力同樣重要。

牲畜是古代運輸的戰略物資,沒有牲畜人力也無用。需要進行軍需運輸時,北宋官府會用幾種牲畜。

首先是馬匹。北宋的馬政鼓勵民間養馬,目的正是爲了“朝廷緩急,差可濟用”,到了戰爭動員期間,政府出錢購買民間的馬匹,比如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下詔買嗎,購得馬匹十七多萬匹:

“中使趙守倫優給價和市在京及諸州民間私馬,於是得十七萬三千五百七十九匹”。

馬匹是戰略資源,除了運輸,優秀的馬匹還能作爲騎兵的戰馬,所以除了馬匹,北宋還有其他牲畜來用作運輸。

比如駱駝,購買量也很大,在仁宗朝和西夏作戰前,政府就購買了兩萬頭駱駝用來運輸。

除了馬和駱駝,還有驢、牛等也是常用來用於運輸的牲畜,並且在軍糧供應不上時,它們還能作爲糧食的儲備。

在調配方式上,糧草的供應正應了那句古話,就是糧草先行。

由於軍糧的儲存地分佈在各地,所以做好提前統籌就很重要,比如宋太宗出征北漢前,提前數月就調發數州糧草以作戰爭準備:

“詔發邢、貝、洺、澤等州軍儲赴太原”,“詔發齊、汝、蔡等州軍糧赴太原”,“詔發河南、鄆、濟、博、棣、澤、潞、懷、汝、同、華、虢等州軍儲赴太原”。

在隨後對遼國作戰中,只要邊境遇警,北宋的戰爭機器就開始轟鳴,其中第一步就是徵發糧草。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北宋的戰略物資是如何調配的? 第7張

以上可以看出,北宋在平時就注重軍需物資的製造和儲存,到了戰前動員的時候,各級各地開始運轉,爲前方提供物資支撐,這點在北宋前期幾次北伐中表現得尤爲明顯。除了政府的儲備,民間儲備也是重要補充,有宋一朝,沒有在軍事物資供應上出過什麼太大紕漏,也是得以於一整套較爲完善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