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柴榮的先北後南和趙匡胤的先南後北戰略相比 誰的戰略更勝一籌

柴榮的先北後南和趙匡胤的先南後北戰略相比 誰的戰略更勝一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柴榮和趙匡胤主張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先南下統一全國,還是先北上征討契丹,對於這一問題,周世宗柴榮與宋太祖趙匡胤做出了兩種全然不同的選擇。

由於兩宋一亡於女真,二亡於蒙古,均是被北方異族所滅,許多人因此將先南後北的戰略,看作是趙匡胤一生最大的戰略失誤。

但實際上,無論是趙匡胤的先南後北,還是柴榮的先北後南,在戰略上都沒有什麼問題,因爲兩人所面臨的具體情況並不相同。

柴榮的先北後南和趙匡胤的先南後北戰略相比 誰的戰略更勝一籌

雖然趙匡胤是“先南後北”戰略的執行者,但最早提出這一戰略部署的,是後周朝的大臣王樸。而周世宗對於這一建議,也是持同意的態度

從之後周世宗的部署和安排可以看出,無論是出兵後蜀還是三攻南唐,後周一直都在想盡一切辦法試圖先吞併南方諸國。

這是因爲,南方的這些國家,無論後蜀、南唐、南漢,還是吳越、南平,彼此之間實力相近,在五代時期一直沒有能夠吞併彼此,因此武力更加強悍的後周在面對這些敵人的時候,有着巨大的軍事和國力優勢。

相比較而言,北方的契丹卻並不是什麼能夠輕易招惹的主。有些人以爲,契丹本身是一個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不過憑藉着騎兵的強橫,和中原的內亂才能隨意入侵中原。

但實際情況是,自後晉兒皇帝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之後,原本弓馬嫺熟的遼國騎兵,就再次獲得了燕雲等地的冶鐵、製造技藝的輔助,實力的增加不是一星半點。

更可怕的是,契丹這個民族並不是後來的金國那樣,短暫崛起又迅速衰弱。相反,從唐末開始就已經嶄露頭角的契丹,到了五代末期,無論從哪方面來講都已經是一個極爲成熟的勢力。

尤其是將北漢徹底變成自己的附庸後,遼國的實力已經不是任何人能夠小瞧的了。想要與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對抗,後周既需要統一南方集合物資人力,同時戰略上也不放心給自己留一個兩線作戰的隱患。

柴榮的先北後南和趙匡胤的先南後北戰略相比 誰的戰略更勝一籌 第2張

那麼,爲什麼柴榮會在三攻南唐之後,調轉槍口開始北伐呢?

原因在於,這次北伐本就是遼國主動挑釁的結果,後周是被迫應戰,並非既定的戰略行動。而且這樣的局面,極有可能就是後方的南唐在運作。

在後周與南唐的戰爭中,處於下風的南唐並沒有坐以待斃。相反,它採取了與後晉相同的策略,悄悄派遣使臣與遼國接觸,很有反守爲攻的積極勢頭。

對於遼國而言,中原的大一統並不符合它的利益,因此在眼看南唐即將被後周吞併的情況下,它和南唐達成協議,以南北夾擊的策略共同攻擊後周。

說句題外話,在五代時期,遼國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有點像17、18世紀時孤懸海外的英國,採用的是“大陸均衡”政策,目的在於阻止歐洲大陸產生一個龐大的國家。

面對契丹這樣一根“攪屎棍”,柴榮這才選擇改變策略,先擊垮或者說至少是打痛遼國,這樣他才能騰出手來吞併經濟富庶但軍力弱小的南唐等國。

可以說,正是因爲遼國的介入,後周纔不得不暫緩了“先南後北”的戰略。而與此同時,遼國的內部情況也使得“先北後南”成爲了可能。

柴榮的先北後南和趙匡胤的先南後北戰略相比 誰的戰略更勝一籌 第3張

與柴榮繼位前遼國多雄主的情況不同,遼國此時的皇帝成了遼穆宗耶律璟,這位兄臺除了“睡王”這種明顯帶有調侃意味的外號外,還是遼國曆史上有名的暴虐之君。據說他聽信術士讒言,爲了煉製延壽丹藥不惜殺人取膽。

有這樣一位昏庸、殘暴的君主,遼國內部的情況可想而知,柴榮纔敢於在它國力未衰的時候反攻遼國。

但即使是這樣,樹大根深的遼國依舊不是後周所能輕易撼動的。在柴榮生前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三關、涿州、易州這些北方的邊緣城市望風而降,可一旦到了太原城這些核心重鎮,遼國和它的附屬國北漢的防禦,就很難被攻破了。

柴榮的先北後南和趙匡胤的先南後北戰略相比 誰的戰略更勝一籌 第4張

趙匡胤面臨的情況更加特殊,他是通過陳橋兵變篡奪的後周皇位。這樣一來,趙匡胤雖然成功稱帝,但卻要在之後爲自己得國不正的舉動收拾大片爛攤子。

各地反對他登基的官員需要收拾吧?曾經支持他登基的那些軍中弟兄是不是也得敲打下?最有趣的是,我們雖然說趙匡胤執行的是“先南後北”,或者說“先易後難”,但這並不意味着在他南征的這段時間裏他就沒做別的事情。

恰恰相反,爲了防止出現像他一樣的武人叛亂,趙匡胤制定了大量制度強化中央集權,限制地方勢力尾大不掉。

想想看,在打出這一系列針對內部的組合拳之後,趙匡胤還要嘗試一下去撩撥龐然大物一般的遼國,豈不是頭太鐵了麼?

可以說,無論是先南後北還是先北後南,其實都是趙匡胤與柴榮審時度勢之後的結果,並沒有對錯之分。這些戰略需要與當時的具體國情相結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理解當時這兩位皇帝採取完全不同的戰略部署,究竟是爲了什麼。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