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長平之戰之後秦國錯過滅趙時期,一年後竟打不贏了!

長平之戰之後秦國錯過滅趙時期,一年後竟打不贏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國做了什麼?爲什麼僅一年秦國就成了敗軍之將?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長平之戰中趙國元氣大傷,基本上已經無力獨自反抗秦國的進攻,那麼爲何僅僅一年的時間不到,當秦國再次進攻趙國時,卻無法打敗這個遭受毀滅性打擊後的趙國呢?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形勢不同了,而不同的形勢自然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白起的說法

長平之戰以後,遭受重創的趙國就像一棟就要倒塌的房子,只要繼續用力推,很快就會倒塌。當時白起作爲主將,他的意思是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消滅趙國,但是趙國派遣使者蘇代賄賂范雎,最終終止了白起的行動,從而錯失了滅亡趙國的最佳時機。

長平之戰之後秦國錯過滅趙時期,一年後竟打不贏了!

韓、魏恐,使蘇代厚幣說應侯……應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聽之,割韓垣雍、趙六城以和。正月,皆罷兵——《資治通鑑》

後來由於趙國違約不願割讓土地給秦國,秦昭襄王於是發兵攻打趙國,這個時候白起勸阻秦昭襄王說:

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之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雖勝於長平,士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資治通鑑》

簡單來說就是三個原因:

邯鄲作爲趙國都城,易守難攻;

諸侯不願看到趙國滅亡,秦國強大,所以肯定會出兵救援趙國。那爲什麼“長平之戰”時他們不願救援趙國呢?因爲那場戰場是因爲爭奪上黨導致的戰爭,不是爲了滅亡趙國,所以諸侯們坐山觀虎鬥。

秦國在長平之戰中也損失不小,國內空虛,士兵大量損失。趙國有諸侯的援助,必然能夠擊敗秦軍;

長平之戰之後秦國錯過滅趙時期,一年後竟打不贏了! 第2張

以上三點是白起這個軍事家對秦國攻打邯鄲的預言,事實證明他全部都說對了。

趙國的應對辦法

①尋求諸侯援助

當秦昭襄王一意孤行發兵攻打邯鄲以後,趙國方面的反應首先肯定是去找幫手,畢竟靠它自己的力量確實很難說可以擋住秦國的進攻。所以,諸侯成爲了決定這場戰爭的最大因素。趙王派遣平原君出使楚國求援,“毛遂自薦”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

原君已定從而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天下士矣!遂以毛遂爲上客。於是楚王使春申君將兵救趙,魏王亦使將軍晉鄙將兵十萬救趙——《資治通鑑》

由於毛遂出色的表現,楚國答應出兵1救助趙國。光有楚國的力量趙國擔心不夠,又求援於魏國,魏國也答應出兵救助趙國。當時秦王雖然威脅趙王,等打敗趙國以後就回頭來收拾他,早期確實把魏王嚇住了,但信陵君通過上演“竊符救趙”的戲碼,成功奪得魏國兵權救援趙國。

長平之戰之後秦國錯過滅趙時期,一年後竟打不贏了! 第3張

椎殺晉鄙,公子遂勒兵下令軍中曰:“父子俱在軍中者,父歸;兄弟俱在軍中者,兄歸;獨子無兄弟者,歸養。”得選兵八萬人,將之而進——《資治通鑑》

可以說楚國和魏國的及時救援成爲挽救趙國的“起死回生”藥,加上趙國的本部軍隊,在三國聯軍的攻擊下,秦軍大敗。當然,這其中必然涉及秦軍方面自身在軍隊佈防、調度問題上的失誤,這屬於將領本身的能力問題。

武安君白起看到了攻打邯鄲勝利渺茫,因此不願親自出馬,即便秦昭襄王數次強行命令他上陣掛帥,但他死活就是不願意。白起一生未嘗敗績,大概也不願給自己的生涯增添一筆不怎麼光彩的戰績,再加上在他看來攻打邯鄲就是一場必敗之戰,故始終不願出兵。

這其中最大的影響因素無疑就是諸侯們的援助,另一方面白起在長平之戰中殺死40萬趙國俘虜,恐怕也不願意在這場必敗之戰中再揹負大量秦軍死亡的惡名。

凡此種種都說明,攻打邯鄲選擇的時機不對,客觀條件決定了形勢不利於秦國。“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固然是一種值得稱頌的勇氣,但是“逆天而爲”難免就是一種愚蠢了。野心勃勃的秦昭襄王以爲自己能夠繼續延續長平之戰的輝煌。

長平之戰之後秦國錯過滅趙時期,一年後竟打不贏了! 第4張

所以即便在早期秦軍失利的情況下,他依然不斷增兵邯鄲,試圖扭轉戰局。

十二月,益發卒軍汾城旁——《資治通鑑》

更因爲白起違抗自己的意志,賜死了這位優秀的將領。

武安君出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王與應侯羣臣謀曰:“白起之遷,意尚怏怏有餘言。”王乃使使者賜之劍,武安君遂自殺。秦人憐之,鄉邑皆祭祀焉——《資治通鑑》

而白起也用他的死來證明和捍衛了自己的預言,從另一角度說明秦軍確實沒有任何勝利的可能,這是當時秦國在形勢上面臨的困境。

趙國的團結

秦軍圍攻邯鄲是一場滅國之戰,邯鄲一旦被攻破,也就意味着趙國就滅亡了。那麼多的宗室貴族,官僚大夫都集中在邯鄲城裏,拿下都城邯鄲也就等於宣告了秦國的勝利。所以當時趙國上下同仇敵愾,其中身爲“戰國四公子”的平原君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

長平之戰之後秦國錯過滅趙時期,一年後竟打不贏了! 第5張

他散盡傢俬,召集了一支三千人的隊伍,暫時擊退了秦軍,爲楚魏援軍的到來爭取了時間,最終保存了邯鄲沒有被秦軍擊破。

於是平原君從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與三千人赴秦軍,秦軍爲之卻三十里。亦會楚、魏救至,秦兵遂罷,邯鄲復存——《史記·平原君列傳》

綜上所述,種種原因決定了秦國的失敗,有些是必然的,有些是偶然的。雖然不能說秦軍攻打趙國就是一場必敗之戰,但是從總體形勢上、時機上都不利於秦國,而秦國剛剛經歷一場大戰,士卒疲倦,將領的能力並不像白起那麼突出,能力上又遜於一籌,自然就鑄成了邯鄲之敗。

只能說它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發動了一場錯誤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