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走馬承受”是什麼官職?宋徽宗爲什麼要將其改名!

“走馬承受”是什麼官職?宋徽宗爲什麼要將其改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走馬承受”是什麼官職?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走馬承受是宋朝特有的官職,屬於監察地方的軍政官職,主要有傳遞信息、上報邊情、監督將帥的職責,這是由於在宋朝時期周邊遊牧民族政權逐漸擴大,宋朝皇帝爲了及時掌控邊疆情況而設下的職務。但是在宋徽宗時期,走馬承受改名爲廉訪使者,這其中表現的是背後政治勢力的角逐,同時也反映出北宋晚期政治力量的變遷。

“走馬承受”是什麼官職?宋徽宗爲什麼要將其改名!

爲加強中央集權,並更好實施“將從中御”的政策。宋太宗時期正式設立“走馬承受”這一官職,多選用身邊的親信、侍從擔任此官職,蒐集各地情報

走馬承受是宋朝特有的職務,在宋朝官方或者可信度很高的史書中並沒有它確切的設立時間。僅僅在《文獻通考》中有一句,記錄了走馬承受的創立時間,說走馬承受是由宋仁宗設立,並且每一路都設有一名。後有學者結合其他宋朝文獻推測,這個記載並不可信,但是同樣沒能給出走馬承受這一官職設立的正確時間。

關於走馬承受的第一條史記錄仍然是在《文獻通考》中,對於設立走馬承受這一官職的緣由作出瞭解釋,宋太宗認爲轉運使的職務太大,因此設立此官職進行監督。

另外在另一文獻《宋會要輯稿》中,可以見到對於任命走馬承受的記載,這是另一條比較早的有關走馬承受的記載:

“太宗至道元年九月,供奉官宋元度等五人分往鎮、定、並等州及高陽關承受公事,當言上者馳傳以聞。”

“走馬承受”是什麼官職?宋徽宗爲什麼要將其改名! 第2張

從中可以看出宋太宗時期,走馬承受這一官職已經設立,但是由於文中記載的是在三個州以及高陽關設立走馬承受,因此關於走馬承受是否已經成爲了一個全國範圍的官職,這一問題值得商榷。

在《職官分紀》中,就記載了真宗即位初期召集各路的走馬承受的情形:

“至道三年五月,詔諸路承受公事使臣歸闕,真宗聽政之初,務從簡易故也。”

因此在真宗時期,走馬承受已經成爲了一個全國範圍的官職,並且在史書中已經可以頻繁看到這一官職的記載,走馬承受這一官職的職能也已經逐漸走上正軌。

從上述文獻記錄應該可以看出,走馬承受應當是一個在太宗時期建立的官職,在真宗時期官職職能逐漸走向成熟和完善。那爲什麼太宗要設立這個官職呢?可能有以下兩點理由。

第一,是太宗爲了政治建設。因爲在太宗時期,宋朝已經從原來的建國初期逐漸走向完善國家制度的時期,因此太宗可以一展身手,大刀闊斧地改變原來的制度,爲加強中央集權而不斷做出努力。

“走馬承受”是什麼官職?宋徽宗爲什麼要將其改名! 第3張

因此首先宋太宗改變了以往道、路同時存在的行政劃分制度,而是把全天下分爲十五路,因此爲了管好這十五路,太宗必須建立完善的官僚監督制度,並且建立成熟的信息監守機制,這樣才能把各地的情報都抓在手裏,避免手下官員的徇私舞弊,手眼遮天。

同時宋太宗對於軍事領導方面也進行了改革,他實行了“將從中御”的政策,也就是邊疆將領作戰指揮必須要聽從中央的命令,由中央決定軍事活動進行到哪一步。而這樣的政策務必需要中央對於邊情十分透徹的瞭解,這樣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

因此就需要走馬承受這樣的官員,快速地來回奔波,作爲中介詳細及時地向中央和邊境傳遞準確的信息。在史料中可以發現,走馬承受的職位設定大多在西夏和遼的邊界,這就可以證明宋太宗設立這樣的官職的確有軍事方面的考慮。

關於如何選定走馬承受這一官職,宋朝的統治者們的標準是一定的,大致上是選擇位卑權重的,一般都是皇帝身邊的親信或者是內侍。在史書中曾經有過記載,劉文質曾經擔任過走馬承受,他是宋高祖祖母的孫子之一,爲人穩重踏實,但是官位不高,這樣位子不高就不容易腐敗,但是同時也敢於向皇帝傳遞一些情節嚴重的實情,且不易被收買。

在人員數目設置上,每一朝皇帝都不盡相同。但是可以總結出規律來,首先靠近西夏、遼等遊牧民族政權的邊界時,往往都會每路設置兩名走馬承受。從這可以看出,這些遊牧民族的力量成長很快,已經開始對宋王朝構成威脅,於是朝廷很重視這些地方的信息傳遞。

“走馬承受”是什麼官職?宋徽宗爲什麼要將其改名! 第4張

從太宗到宋徽宗的作法可以看出,走馬承受這個官職從設立開始一直在發展,其內在的制度一直在完善,等到宋徽宗時期,有關設立走馬承受的制度完善工作已經全部完成。標誌就在於宋徽宗下了一道詔書,規定每一路必須設立一位內臣出身的和武將出身的走馬承受。

宋徽宗統治期間將“走馬承受”改名爲“廉訪使者“,希望借改名來尋找機會進一步擴大其職能,主張通過廉訪使者來準確監察和傳遞地方信息

本來走馬承受這一官職字面意思,就是快速向皇帝傳達軍情或者將軍令傳達給將軍的人,換言之,是一個有點類似於監軍的職務。

在宋徽宗時期改名爲“廉訪使者”,顧名思義就是按照使命察訪的官員。因爲廉訪使者負責一路的視察工作,相當於王朝的臉面,因此朝廷對於廉訪使者的職務還是相當地重視,要求他們儀表須莊嚴得體。

這時的廉訪使者主要側重點在於“廉訪”,於是監察、傳遞信息的功能更加明顯。後來皇帝要求事無鉅細,因此廉訪使者的職務不斷在擴大,上達聖聽的事件範圍也在不斷擴大。那爲什麼宋徽宗要將走馬承受改名爲廉訪使者?

宋徽宗是在政和六年對其改名的。在前一年,宋徽宗曾經對於擔任走馬承受職務的官員進行了訓誡,首先強調了作爲朝廷耳目的走馬承受官職的重要性,同時責備他們在執行職責時貪贓枉法的行爲,希望給他們可以就此勉勵,改掉之前錯誤行爲。

“走馬承受”是什麼官職?宋徽宗爲什麼要將其改名! 第5張

但是第二年,又將收繳各路帥司的硃紅金令牌的權利交給了走馬承受。這一番行爲,可以看出宋徽宗是爲了平息朝堂上對於走馬承受的彈劾,但是卻在之後擴大了走馬承受的職能。

在之後,因爲監司的腐敗,於是監司的職務名存實亡,有官員認爲,反而廉訪使者更加能夠監察地方實情。在《宋會要輯稿》中就有記錄官員讚賞廉訪使者的記錄:

“東南諸路近置走馬承受公事,聖聽四達,周知遠邇,無壅蔽之患,天下幸甚。竊謂官吏貪暴,民間屈抑,監司職事隳廢,而走馬承受能得其實狀以聞,此其所補故不爲小。”

這時的廉訪使者的職務已經擴展到了東南地區,因爲畢竟東南地區的經濟佔比太大,因此也需要這一職務的監督。

“走馬承受”是什麼官職?宋徽宗爲什麼要將其改名! 第6張

哪怕是廉訪使者出了差錯,宋徽宗也不輕易處罰他們,因爲他怕這樣會讓廉訪使者失去了作爲一個忠實耳目的作用,不敢聽不敢說。廉訪使者後來掌管着許多機密文件,甚至許多文件都必須經由廉訪使者之手。

其實走馬承受的職務一直在擴大,而宋徽宗也有意擴大走馬承受的職能。因此宋徽宗纔將走馬承受改名爲廉訪使者,這樣的官職名稱才符合他們的職能,並且宋徽宗才能放心地擴大他們的職能。

廉訪使者的會不斷擴大並非偶然,該官職與皇帝直接街頭,在當時貪污腐敗盛行的風氣下,宋太祖希望通過廉訪使者完成權力的集中,皆是政治變遷的需要

首先第一點是來自於這個職位的特殊性,因爲他們的皇帝的耳目,需要全面準確地爲皇帝傳達各種信息,和皇帝交往密切,處於權力的中心,因此權力容易擴大。

第二點在於擔任這個官職的人,因爲擔任官職的大多是皇帝的內臣,既是親信,又貼近皇帝的生活,在各種信息收集中佔據優勢,因爲本身就在權力中心,權力自然就越積越多。

第三點在於宋朝的內憂外患,在宋徽宗時期,官員的貪污問題十分嚴重,而原本監察的官員甚至也深陷貪污泥沼,因此需要廉訪使者的幫助。再者,當時宋朝的周邊民族政權大多又都虎視眈眈,因此作爲傳遞軍情的使者,廉訪使者的地位也很重要。

第四點在於宋徽宗自身,因爲宋徽宗是一個文人,他自身放蕩不羈,不是安分守己、循規蹈矩的人。不穩重的性格使得他有些好大喜功,因此他希望加大廉訪使者的職權,這樣就能加強中央集權。但是過度的將權利集中在廉訪使者手中,其反而是削弱了中央集權。

“走馬承受”是什麼官職?宋徽宗爲什麼要將其改名! 第7張

作爲宋朝特有的官職,走馬承受本來是爲了管理軍政大事,後來這一官職的職權不斷擴大,因此纔會改名爲廉訪使者,而它之所以職權擴大,一方面是因爲宋朝內憂外患,另一方面是因爲宋徽宗自己的剛愎自用,其背後的政治力量和格局的變化才造就了一場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