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現代春運回家難!古代的春運是什麼樣子的?

現代春運回家難!古代的春運是什麼樣子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的春運是什麼樣子的?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最近一段時間最火熱的話題,可能莫過於“過年”了,回家過年,全家人坐在一塊吃頓團圓飯,共享家庭之樂,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自1月12號開始,一年一度的“春運”已經開始了,要說春運,全世界好像只發生在咱們中國,它是一個春節前後的運輸狂潮,旅客都集中在這段時間瘋狂流動,“春運難,難於上青天!”說到這,李夫子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古人的春運是怎麼樣的呢?老祖宗們又是怎麼回家過年?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聊聊古代春運的有趣話題。

現代春運回家難!古代的春運是什麼樣子的?

回家過年的逸聞趣事

時間要回到唐朝,玄宗年間,有個大詩人叫“王灣”,家住在河南洛陽,但是常年在江浙一帶工作生活。有一次快過年的時候他也是趕時間回家,乘船到了今天江蘇鎮江的北固山腳下,孤帆遠行,又聽到獨雁哀鳴。這王灣一下子就動了感情,寫了一個不朽的詩文,叫《次北固山下》,其中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兩句,翻譯成現在的中心思想,就一個意思“我想回家”!據說這兩句得到當時的宰相“張說”的極度讚賞,並親自書寫,懸掛在宰相的議事堂上,讓文人以王灣爲學習榜樣。

現代春運回家難!古代的春運是什麼樣子的? 第2張

話說回來,王灣怎麼不在江浙過年呢?可能很多小夥伴都會認爲,一年到頭沒回家,是得回家看看,打打麻將、喝點小酒。但這是咱現代人的理解。按照老一輩的說法,過年它跟一個叫“年”的怪獸有關係,這個叫“年”的怪獸,長着犄角、力大無比。每年的最後一天都會跑出來作妖,當時的生產力低下,人們勢單力薄,沒有辦法對付這個“年”,這是一個很兇猛的怪獸。但是人多力量大,全家人守在一塊不能睡覺,等“年”到了以後就一起把它趕走。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因爲你沒回家,導致家讓“年”禍害了,你這邊誰負責?所以不論什麼困難,什麼理由,都得回家助一臂之力。

現代春運回家難!古代的春運是什麼樣子的? 第3張

春運的由來

“春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1980年的《人民日報》,但追溯起來卻有幾千年的歷史。據中國最早的一部辭典《爾雅》雅記載,周代就有了“過年”的說法。古代的春運應該就出現在那個時候。在封建時代,由於孔聖人倡導“父母在、不遠遊”,所以人口流動的數量不大,距離也不會很遠。古代春運的主體並不是外出務工人員,而是公務員、商人。現在所謂的“北漂”、“橫漂”,這些人一到年終歸心似箭,但旅途中的困難確實不少。李夫子可以跟大家聊幾個古人春運的囧途,跟他們比一比,可能您就不會覺得回家太辛苦了。

古人春運也堵車

明朝萬曆年間,內閣首輔,除了大名鼎鼎的張居正以外,還有個叫“王錫爵”的大臣,這位王大人可不簡單,他在任期間發生了豐臣秀吉侵略朝鮮的戰爭。這時候朝廷中議論紛紛,究竟是戰還是不戰?王錫爵看穿了東瀛是以朝鮮爲跳板,真實的目的在於侵略大明的實質。於是力主對東瀛一戰,最後在他的運籌之下,明朝大獲全勝,徹底斷了東瀛侵略大明的妄想。由此可見這位王大人確實很厲害,當然了,今天主要是聊聊他老人家跟春運有關的故事。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李夫子覺得應該是用“堵”。爲什麼用這個字呢?

現代春運回家難!古代的春運是什麼樣子的? 第4張

在古代,由於交通工具缺乏科技含量,人們大部分時間都耗在路上,加上人流擁擠、堵車時有發生。《王錫爵列傳》上就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年快到年關了,王大人從北京僱船回老家松江,過去松江就是上海邊上,沿着京杭大運河南下,經過漫長的旅程終於到上海了。等着船靠岸的時候,發現碼頭上密密麻麻全是烏篷船,黑壓壓的一片,足足等了兩個時辰,差不多是現代的4個小時,才停好了船,王大人臉都等綠了。過年期間,高速堵車,有的車主直接在路邊架一鍋煮麪吃,咱也不知道王大人堵船的時候會不會弄點吃的填肚子。

古代學子的春運

由此可見,春運堵車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從古至今一直存在。春節回家除了堵車,大家在火車站一定能看到那些個揹包客,大包小包拎着外出務工的人員,蛇皮口袋裏裝着各種過年物資,北京的驢打滾、天津的麻花、湖北的臘肉、香腸,廣東的馬蹄糕……各種各樣。其實古人回家也不例外,包裏邊也會塞上很多的東西。《楊文忠公》這本書就記載了這麼一個事,明朝有個大臣叫楊廷和,四川成都人,很有名,他的兒子楊慎更有名,後來中了狀元,寫下了著名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首詞。楊廷和年輕的時候在北京國子監求學,有一年春節回家過年,步行到了今天的北京通州大運河邊,再轉船、乘馬車,兜兜轉轉了大半個月,纔到了成都老家。好在朝廷體恤學生,發了過節費和生活物資,揹着個大包袱,估計裏頭裝了不少北京小吃。

現代春運回家難!古代的春運是什麼樣子的? 第5張

國子監是古代的最高學府,相當於現在的北大、清華。他們那個時候沒有寒暑假、雙休日,但是春節放假學子回家,國子監還是要提供差旅費。現在的學生都羨慕,國子監的學生可以請“長假”!而且長假可以長到一年,如果超過一年沒有來國子監銷假,就要除名,所以楊廷和回四川過春節應該是請了長假。從北京到成都1800多公里,在今天自駕的話大約是兩天,乘高鐵8個小時,坐飛機兩小時。但是在500多年前的明朝,揹着口袋回家的老楊用了半個月的功夫,真是歎爲觀止!

古代的行路難

在古代,由於路途遙遠,交通條件所限,許多人無法回家過年,“回家難”的現象是相當的普遍。隋代詩人薛道衡寫了首《人日思歸》的詩,“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薛道衡就是山西人,他從北方來到南方,沒能及時趕回去與家人團聚,看着南方歡快的過年氣氛,自己獨在異鄉,所以詩裏邊就流露了他無限的惆悵和思鄉之情。

記得在一個地方誌上看到一個故事,公元1053年,安徽阜陽太守歐陽修要回江西永豐老家過年,從阜陽到永豐,現代人開車大概是9個小時,但當年歐陽修在路上坐船、乘車,來回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他感慨道:“水往陸還,奔馳勞苦”。還有前面提到的唐代詩人王灣,留下了“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詩句,這都從側面說明了古代春運路不好走。

現代春運回家難!古代的春運是什麼樣子的? 第6張

古代朝廷解決行路難

其實古代春運難的背後是“行路難”。對此,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沒忘了改善這個難題。在商朝,古人就十分重視道路交通的建設。考古學家在安陽殷墟就發現了大量的車馬坑。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修建了四通八達的全國性公路網,這給春運提供了便捷。據《漢書》記載,“馳道”是秦國的國道,寬69米,路旁邊還栽上一些松樹,注意綠化降噪。這在當時那是全世界第一,它的功能不輸於現代高速公路。除了“馳道”,秦朝還有“直道”、“軌路”等等。這裏所說的“軌路”就是當時的高鐵。當然了那會兒的軌道不是現在的鐵軌,而是拿硬木做的,下面墊了軟木,除了工程材料不同,跟現代的鐵路基本上也沒什麼區別。馬車走在上面速度非常的快。即便古人在交通上下了大功夫,能極大的方便人們的出行,但畢竟古代跟現代還是沒法比。就算讓楊廷和先生坐馬車走硬木軌道,也不能幾天就到家。

現代春運回家難!古代的春運是什麼樣子的? 第7張

古代春運的收費標準

這個說完了行路難,李夫子再跟大家聊聊古代春運的票價。現在買機票回老家不打折,動輒上千塊錢,買高鐵票同樣也不便宜,如果你遇着“黃牛”,可能價格還得漲。古代沒有火車、沒有輪船、沒有飛機,不存在“一票難求”,黃牛黨也就沒有用武之地了。但是,古人回家開銷還是特別大,可能工作半年,掙得這個錢都不夠付車費。

據《唐六典》記載,唐朝僱個驢車,裝滿一車行李,走100裏地的路費是900文錢。如果走的是山路,車費會上漲到1200文。李白的故鄉是四川江油,如果他從首都長安回老家江油去過年的話,全程1600里路,中途還得跨越秦嶺,再加上吃飯、住宿,路費肯定要超過15000文。李白擔任過的最高官職是六品翰林,年薪不過是24000文,回趟家要花掉大半年的收入,按購買力來估算,15000文相當於現在人民幣6萬多塊。今天西安到江油的火車票才250元,古今的路費相差240倍,您說回家難不難?

現代春運回家難!古代的春運是什麼樣子的? 第8張

民國春運難

說完了古代,李夫子再聊一聊民國。這時候交通比起古代雖然有了極大的進步,鐵路、公路都有了,但同樣也面臨着春運行路難的問題。民國臨近年關,火車上人山人海、擁擠不堪。李同愈在小說《平浦列車》裏邊就瘋狂的吐槽說:“離過年還有一禮拜,一趟從北平開來的列車剛剛駛入天津車站,還沒停穩,月臺上的乘客就像螞蟻般一擁而上,每一節三等車中都擠得滿滿的了。從來沒見過這樣擠法,連針都插不進一根了。第一批擠上去的是精壯的年輕漢子,他們的身體像一堆貨物,塞在車廂的走道間,彼此直着脖子站着。第二批擠上去的就只好站在靠門口的地方,把車門都撐住了,沒有法子關閉。其餘的呢,就只好擠在車廂外的站臺了。”

現代春運回家難!古代的春運是什麼樣子的? 第9張

同時期的作家程瞻廬的描述更恐怖:“擁擠!擁擠!三等車變成五層樓了!最高一層的搭客,士兵居多,踞坐車頂;其次,高臥兩旁擱板上,放行李雜物的擱板;其次,坐椅靠上,三等車間之靠背;其次,坐椅上;最下一層,坐地板上。因爲擁擠的緣故,我左腳上的襪帶脫了,使一個金雞獨立勢,提起左腳,把襪帶搭好了,然後踏下,卻已失去了原有的立足地;原來我左腳的地盤已被他人佔去了。踏在那兒,是人家的腳背;踏在這兒,又是人家的腳背。我懊悔爺孃給我多生了一隻腳,以致沒有擺處……”

現代春運回家難!古代的春運是什麼樣子的? 第10張

漫長的回家之路

這些描述,就一下讓李夫子想起了印度人民擠火車的壯觀場面。除了擁擠,生活在民國,春運期間還要擔心軍閥混戰。1929年12月14號,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作家冰心準備回家過年,北京到上海坐火車挺快,但是在1929年的冬天,軍閥正在打仗,從北京去上海所必經的津浦鐵路暫時被軍隊佔用,旅客們必須要走海路。於是冰心買了一張船票,先坐火車去天津,然後在那兒乘船回上海,船上乘客很多,每一個船艙都擠滿了人。冰心乘坐的小艙不過五六平米,卻有上下兩層四個鋪位。而且除了冰心,每個鋪位上的乘客都帶着孩子,吵罵聲、喧鬧聲,夾雜着油味、垢味、煙味撲面而來,鬧得冰心是沒法休息。68個小時之後,輪船終於停靠在上海浦東,如果再算上冰心在天津和北京等船的時間,從北京回一趟上海,居然得花四五天的時間,可以想象在民國的時候回家過年,這得有多難!

現代春運回家難!古代的春運是什麼樣子的? 第11張

說了這麼多春運的故事,古人在外想回家一趟,卻是相當不容易,沒錢、沒時間的過年就只能賦詩一首,感嘆一下思鄉之情。總而言之,從古至今回家的路都是艱難不易。但不管千難萬難,回家過年,應該是每個中國人心裏邊最樸素、最美好的心願。老話說的好“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衷心得提醒各位小夥伴,趁着過年,不管多忙,一定要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