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皇帝任命官員的手段!授、拜、封、點、贈有什麼區別?

古代皇帝任命官員的手段!授、拜、封、點、贈有什麼區別?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古代皇帝任命官員的手段!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代皇帝任命官員的時候,往往會有不同的說法,有授、任、補、遷等等。這些稱呼實際上反映了古代職官的任用制度,如果不加以瞭解,就會產生很多疑惑。下面就來說說官員任命時的不同稱呼。

古代皇帝任命官員的手段!授、拜、封、點、贈有什麼區別?

“任”,是比較常見的,就是擔任官職,這種稱呼在現代很常用,但在古代卻不多。比如我們經常在介紹某一著名的官員時,都會介紹他曾經任過某一職務,如曾國藩,曾任大學士、兩江總督。不過,在正式的官書上往往不會如此稱呼。

“授”,就是授予官職、爵位。這種稱呼在古代用的很廣泛。比如《商君書·勒令》中就有“國以功授官予爵。”授是官書上常有的稱呼。到了宋代以後,如果在“授”前面加上“責”字稱爲“責授”,就表示降職貶官。如《宋史·盧多遜傳》中就有:“拜中書侍郎平章事,下詔數其不忠之罪,責授守兵部尚書。”

古代皇帝任命官員的手段!授、拜、封、點、贈有什麼區別? 第2張

“拜”,這是古代授予官職的一種隆重的稱呼,比如拜某人爲相,爲大將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以授予官職。這種情況在西漢以後較爲常見,如《史記》中就有:“乃拜嬰爲大將軍”。《三國志》中有:“拜亮爲丞相”。

“選”,一般是指選撥人才而授予官職。相對來說,選所指定的對象皆爲中下級官員。比如,清代時期,吏部職掌官員選撥和任用,每個月都有“月選”,指的就是在京五品以下,外官四品以下的銓選。

“徵”,就是從民間徵召而授官,一般是指第一次出仕爲官,或是從地方入朝任官。在科舉制度尚未創立之前,國家選撥人才是通過察舉來進行的,也就是說從漢代一直到南北朝時期,都曾廣泛運用過這一稱呼。但自從科舉制度以後,徵這一稱呼就很少用了。

古代皇帝任命官員的手段!授、拜、封、點、贈有什麼區別? 第3張

“點”,指的是皇帝欽點某人爲官。像我們熟悉的點狀元、點翰林就是如此。當然,更多的時候還是指皇帝將某一特殊的官職授予某人,往往是處理緊急政務的,像欽差大臣就是欽點。

“簡”,是指簡拔,越級提拔的意思。這種情況往往都是官員政績卓著,受到上級的特殊提拔。清代時,皇權最爲集中,皇帝在用人權上有着最後的裁決權。很多中下級官員由於政績突出,或是特殊功勳,就有機會受到皇帝的簡拔。比如《清史稿·周天爵傳》中就有:“星沅既奏請,特簡總統督師。”

“封”,一般是在官員既授官又授爵,或是授予土地和封國時才用的稱呼,一般的晉升是不會用封的。比如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運動後,朝廷加其爲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世襲罔替。

古代皇帝任命官員的手段!授、拜、封、點、贈有什麼區別? 第4張

“除”,就是任官,無論是新任還是改任新職,都可叫除。這一點和現代漢語的理解有所不同,在古代用得很普遍。漢代以後,任官多稱“除官”,或簡稱“除”。不明此義者,很容易誤解。比如文天祥在《指南錄後序》中就有:“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補”,也是古代授官中經常用到的稱呼,意思是指任命某人填補缺額,或按照某種規定應當照例任命的職務。比如清代時,大多數地方官爲三年一任期,期滿或升或調,空出的官缺便有人補充。還有,比如布政使若是提升,按例是升任巡撫,這個時候就該用“補”來表示。

“贈”,這個稱呼往往是對已經死去的官員或現任官員的先輩追贈官職的稱呼。如《宋史·范仲淹傳》就有:“贈兵部尚書,諡號文正。”按照一般的慣例,凡給死者的贈官,一般都比死者生前的品級爲高,因爲這一類贈官只是一種榮譽性的表示。

此外,古代職官的任命還有一些不常見的稱呼,如“闢”、“舉”、“表”、“錄”、“起家”、“通籍”、“版授”等等,這裏就不再介紹了。

古代皇帝任命官員的手段!授、拜、封、點、贈有什麼區別? 第5張

值得說明的是,還有一種稱呼比較特殊,就是將名詞作爲動詞的稱呼。“巡撫”、“通判”、“刺史”,用現代漢語解釋都是名詞,但在古代卻也可以作爲動詞以表示官員任用。比如王安石“通判舒州”,就是擔任舒州通判;揚巍“巡撫山西”,就是擔任山西巡撫;“以李鴻章督直隸”,就是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