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的古人們到底是靠右走還是靠左走?

古代的古人們到底是靠右走還是靠左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如果有人問:“你會不會走路?”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好笑。但在古代,“會不會走路”可是一個大問題。如果不知道怎麼走路,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小到說你不懂規矩,大到與事業、運氣相關,所以古人一般一生有兩次學走路,第一次是一歲多時,學會生理上的走路;第二次是入學啓蒙時,學會禮儀上的走路。

在崇尚“正道”的同時,古人還對走路秩序提出了規範,逐漸形成所謂的“交通規則”。現代人是“靠右走”,古人靠哪邊走?不同朝代有不同風尚。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走法”:較早的走法是“男右女左”。先秦時期,男人和女人是不能同行的,要分兩邊走。《禮記·王制》中規定:“道路,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央”,意思是,在道路上,男的靠右走,女的靠左走,車輛從路中間通行。這種走路規則曾對早期民俗產生很深的影響。據《儀禮·士昏禮》記載,秦漢及以前,女兒出嫁時,必須從左邊走出去,站在母親的左邊,即所謂“女出於母左,父西面戒之”。

古代的古人們到底是靠右走還是靠左走?

“男右女左”分開走的規定又叫“男女異路”,到漢魏時期還曾出現過強制性推廣的現象。西漢末篡位建立“新朝”的王莽推崇周制,其中有一條就是效法《禮記》中的“男女分開走”。《漢書·王莽傳》記載,王莽要求推行“男女異路之制,犯者象刑。”到了唐代,一個叫馬周的人提出“靠右走”。這種走法又稱“來左去右”,不分男女。據唐劉餗的《隋唐嘉話》記載,馬周以布衣身份上書當時的皇帝李世民,提出一系列教化民衆、創建新型社會風氣的建議,其中就有行人的走法:“舊諸街晨昏傳叫,以警行者,代之以鼓,城門入由左,出由右。”

古代的古人們到底是靠右走還是靠左走? 第2張

馬周建議,要用擊鼓的方式早晚提醒行人進出城門要分開,兩邊走,進城的走左邊,出城的走右邊。實際上,如果就一個人來說,進出都是“靠右走”。由此,還形成了古代中國特有的“左迎右送”禮俗,即迎人站在路的左邊,送人站在路的右邊。古人最習慣的走法應該是“靠左走”。唐代規定“來左去右”,實際上是一種進出城門的規則,宋代 “靠左走”更爲普及。朱熹《童蒙須知·雜細事宜第五》中要求:“凡侍長上出行,必居路之右”。說明當時是靠走的,爲什麼陪同年長者出行要走在老者的右邊?一是左尊右卑,二是有利保護老者,降低交通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