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印象 > 歷史劇 > 陳家洛與陳近南是什麼關係?歷史上真有陳近南嗎

陳家洛與陳近南是什麼關係?歷史上真有陳近南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家洛和陳近南都是金庸小說中人物,都是清朝人,都是中原一大幫會之主。

陳家洛是金庸〈書劍恩仇錄〉的主人公,紅花會總舵。陳家洛屬於完全虛構。

陳近南又名陳永華,金庸小說〈鹿鼎記〉主人公韋小寶的師父,鄭成功的軍師,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則半真半假。

歷史上的陳永華——

陳永華,字復甫,福建同安人。其父陳鼎,明天啓七年(1627)舉人。甲申之變後回鄉躬耕,永曆二年間(1648),鄭成功攻克同安,授陳鼎爲教諭。清軍攻陷同安,陳鼎在明倫堂自縊。當時陳永華十五六歲,已補爲博士弟子員。清軍入城後,陳永華出逃。此時下決心棄儒生業,以究心天下事爲己任。當時鄭成功佔據廈門,圖謀恢復明朝江山,於是延攬天下士子。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薦陳永華,鄭成功與他談論時事,終日不倦,並且高興地說:“復甫,你是當今的臥龍先上”。不久授予參軍,並以賓禮相待。

陳永華爲人沉穩靜穆,不善於言談。但如果議論時局形勢,卻慷慨雄談,悉中肯要。遇事果斷有見識力,定計決疑,瞭如指掌,不爲其他人所動。與人交往,誠字爲先。平時布衣蔬飯,隨意談如。

陳家洛與陳近南是什麼關係?歷史上真有陳近南嗎

永曆十二年(1658),鄭成功與諸將討論北征之事,很多人都認爲不行,只有陳永華力排衆議,認爲可行。鄭成功很高興,於是派他留守廈門,並輔佐世子鄭經。鄭成功對鄭經說:“陳先生是當今名士,我留下他輔佐你,你應當以老師之禮待他。”

1662年,鄭成功攻克臺灣,授予諮議參軍。1662年5月,鄭成功病死臺灣,其子鄭經繼位。陳永華勇於任事,知無不爲,謀無不盡心。所以,鄭經很是倚重他,軍國大事必詢問他。永曆十八年(1664),金門、廈門丟失,陳永華隨鄭經回到臺灣。第二年,晉升勇衛,並加監軍御史之職。陳永華親自考察臺灣南北各社,弄清開墾情況,回來後頒佈屯田制度,進行屯田墾殖。土地剛開墾時就一年三熟,不僅戍守之兵,而且當地居民都可以豐衣足食。在農閒時候又進行軍事操練,所以人人都有勇知方,先公而後私。

陳家洛與陳近南是什麼關係?歷史上真有陳近南嗎 第2張

鄭經剛到臺灣時,一切初建,制度簡陋,陳永華就一一助他建立起來。先是築圍牆柵欄,建起衙署辦公;然後教工匠燒瓦技術,砍伐樹木建起房屋,以作爲民居。並將都城中部分爲東安、西定、寧南、鎮北四個區,區設首領,管理事務。都城周圍設34裏,裏分幾個社,社設置鄉長。在社中,十戶爲一牌,設一牌首;十牌爲一甲,設一甲首;十甲爲一保,設一保長,管理戶籍之事。在一切健全後,陳永華勸農桑,禁淫賭,詰盜賊,於是地無遊民,田野漸拓。他還教人們在高地種植甘蔗,用來榨糖,然後販賣到國外,每年能賺幾十萬銀兩。教人們在沿海曬鹽,不但充實了府庫,還資助了百姓。當時,福建、廣東的很多人都蜂擁而至,每年達好幾萬人。鄭成功以嚴治理,而陳永華以寬持之,不久臺灣就繁盛起來。

永曆十九年(1665),臺灣各項制度都已制定,並初見成效,陳永華就奏請鄭經發展文教事業。他認爲,臺灣沃野千里,遠濱海外,民風純樸,若能舉賢才以助理,經過一段時間的教養生聚,便能趕上中原地方。應當擇地建立孔廟、設學校,以收人材。但剛開始鄭經並不接納他的建議,並以孤懸海外,地狹民寡而作爲緩行的理由。陳永華耐心地向他解釋發展教育的重要性,陳說:

“昔日成湯以百里之土地就可稱王,周文王以七十里地而興起,這難道與地方狹闊有關係嗎?這實在是因爲這些國君求賢若渴,因人材的相助才成就了事業。現在臺灣沃野數千裏,懸居海外,而且民風日醇,如果國君能夠廣收人材以助,那麼十年生長,十年教養,十年成聚,只要三十年真的就可以與中原相比,你何愁還在這一小塊土地上呢?現在我們已經豐衣足食,剩下來的當是教養。如果人民只是安逸地生活而不受教育,與禽獸又有何異?所以必須擇地建立聖廟,設立學校,以收人材。國有賢士,邦本自固,那麼它的國運就會越來越繁榮昌盛。”

鄭經聽了此番話便接受了陳永華的建議,在寧南擇地建學校。學校建成後,鄭經率文武百官行施大禮。不久,又建學院,以葉亨爲國子監助教,並聘請內陸名儒以教秀士。不僅如此,陳永華還在各社設立小學,聘請老師教課。規定臺灣兒童8歲入小學,主要學習經、史、文章。並在天興、萬年兩個州舉行考試,三年兩試。參加州考有名的送到府學,參加府試有名的送到學院,參加學院考試取中的話,就可以進入太學學習,但仍然月月參加考試。

陳家洛與陳近南是什麼關係?歷史上真有陳近南嗎 第3張

三年一考,考中的可以補任六官內都事。陳永華當時即任學院助教。在陳永華的大力倡導下,臺灣的教育事業逐漸發展起來。當時陳永華所倡立的教育還是有一整套自上而下較完整的體系的。學校有學院、府學、州學和社學,學院相當於高等教育,府學、州學相當於中等教育,社學相當於初等教育,而且各社都必須設小學,並且鼓勵原住民兒童入社學學習。這一整套完整的教育體系,爲臺灣人材的培養奠定了基礎。並且在當時,儘管科舉制度在大陸已成爲一種束縛人材培養和選用的制度,但在文教事業初興的臺灣,科舉制度的推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卻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陳永華可以說在臺灣教育的初興和發展方面,其功不可沒。

陳家洛與陳近南是什麼關係?歷史上真有陳近南嗎 第4張

1674年,陳永華任東寧總制使。這時三藩叛亂,受耿精忠約,鄭經率師伐清。鄭經之子監國,陳永華於是協助女婿總管臺灣政務,遂遭馮錫範、劉國軒嫉恨排擠。 1680年3月,陳永華自請解除兵權,因憂悒成疾,當年在臺灣病逝。鄭經親臨弔喪,諡文正。清翰林學士李光地聽說陳永華病逝,向皇帝上疏祝賀說:“臺灣長久以來沒有被收復,主要是由於陳永華經營有方。今上天討厭戰亂,讓他殞命,從此臺灣的收復將指日可待。”由此可見陳永華在臺灣的重要地位。果不其然,沒過三年,臺灣即被清政府收復。臺灣歸屬清朝後,陳永華被移葬福建同安,回到家鄉。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