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殺身滅族都不怕 明知不可爲亦爲之 是大義還是愚蠢?

殺身滅族都不怕 明知不可爲亦爲之 是大義還是愚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個官宦人家的子弟,爲了國家的生存,民族的危亡,將榮華富貴置之度外,以一種不怕殺身滅族的勇敢與激烈,投身於維新變法運動,爲國家的富強昌盛貢獻了自己的一腔熱血。


一、從容赴死的鐵血男兒

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佈“定國是詔”,宣佈進行維新變法。經禮部侍郎徐致靖的推薦,兩天後,光緒給兩江總督劉坤一下詔,命令迅速派人護送譚嗣同來京覲見。但不巧的是,在進京途中,譚嗣同生了重病,一連多日臥牀不起。在朝廷的多次電催下,稍好了一點就帶病起程,於8月21日到達北京。9月5日,受到光緒帝的召見,君臣相談,他的獨到見解深得光緒帝的欣賞,授予四品銜軍機章京,與林旭、楊銳、劉光弟等共同參與新政,被時人稱爲軍機四卿。

殺身滅族都不怕 明知不可爲亦爲之 是大義還是愚蠢?

但此時,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了。由於光緒帝沒有實權,變法又沒有廣泛的社會基礎,所以,在以慈禧太后爲首的頑固派面前,脆弱得不堪一擊。頑固派先是不斷阻撓維新派大臣的任職,直接掌握了重要官職的任免權,又逼迫光緒任命慈禧的頭號親信榮祿爲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控制了京師的局勢,後來又計劃利用十月光緒去天津閱兵的機會,廢掉光緒,徹底取消新政。

9月14日和17日,光緒兩次給康有爲、譚嗣同等下密詔,要他們籌劃對策,實在不行就迅速離京。維新人士既無實權大臣的支持,又無軍事實力,無奈之下,他們想到了在天津編練新軍、曾對新政表示支持的袁世凱,想利用袁世凱的力量搶在頑固派動手前先發動政變。9月18日夜,譚嗣同隻身來到袁世凱在北京的住所法華寺,勸說袁世凱殺掉榮祿,保護光緒皇帝。袁世凱表面上慷慨激昂地答應下來,實際上9月20日晚上趕回天津後,馬上向榮祿告密。事關重大,榮祿又連夜到北京報告慈禧太后。9月21日,政變發生,光緒被囚,慈禧宣佈垂簾訓政,發兵搜捕維新派人士。

政變發生後,康有爲、梁啓超等人聞訊出逃,而譚嗣同卻仍然住在瀏陽會館裏不走。9月24日,被捕四月28日,與楊銳、林旭、劉光第、康廣仁、楊深秀一起被殺,史稱“戊戌六君子”。在獄中,譚嗣同神態自若,於牆上揮筆題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在刑場上,譚嗣同視死如歸,朗聲高呼:“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英勇就義,年僅三十三歲。

殺身滅族都不怕 明知不可爲亦爲之 是大義還是愚蠢? 第2張

在政變前後,譚嗣同本有多次機會可以從斷頭臺邊擦身而過,但他都放棄了:

9月5日,當他被任命爲四品“軍機章京”後,父親譚繼洵(湖北巡撫)曾三次去信對譚嗣同陳說利害,斷言變法必敗,讓他退出變法,以免殺身之禍,但譚嗣同毫不動搖。

9月21日,政變發生後,清政府並沒有馬上派兵搜捕譚嗣同,直到三天之後纔到他的居所把他抓走。這三天的時間隨時都是機會,但他堅決不走。當梁啓超勸他一起出走、再圖大業時,他平靜地對梁啓超說:“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聖主。”當日本使館表示可以爲他提供保護時,譚嗣同凜然表示:“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二、不怕殺身滅族的維新志士

譚嗣同生長在一個世代官宦的家庭,父親譚繼洵做到了清政府的巡撫,屬於封疆大吏的高官了。譚嗣同少年時期,不僅認真學習儒家的詩書經典,還拜俠客大刀王五爲師學習武藝,這使他在與人交往中總是具有一股灑脫與豪氣。從十九歲起,在父親的耳提面命下,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因爲不喜歡八股文,直到三十歲考了多次都沒有考中。在這期間,跟隨父親遠走新疆、臺灣,足跡遍佈黃河兩岸、大江南北,目睹了國家政治的腐敗、人民生活的困苦,立志要救國救民。

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清政府籤汀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康有爲在北京發動“公車上書”,揭開了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譚嗣同也積極投身維新運動,與唐才常等人在湖南瀏陽籌建算學館,創辦新學,提出變法主張,開創了湖南的維新變法之風。1896年,父親給他出錢捐了一個江蘇候補知府(有名無職,需要等候哪個地方的知府調離才能去上任),他來到南京候任,藉此機會出遊上海、北京等地,與各地的維新之士廣泛交遊,共同探討救國救民的真理。在此期間,他認識了梁啓超,兩人促膝長談,觀點相近,十分投機,從此成爲莫逆之交。他還通過樑啓超瞭解了康有爲的維新思想,對康有爲的學識與見解深爲敬佩。

殺身滅族都不怕 明知不可爲亦爲之 是大義還是愚蠢? 第3張

1898年2月,譚嗣同回到湖南,在傾向變法的湖南巡撫陳寶箴和按察使黃遵憲等人的支持下,與唐才常等一起倡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維新機構。他多次在各種場合發表講演,號召大家要上下一心,共同出力,一起爲國家的改革、爲民族的發展貢獻力量。爲進一步推動維新運動,宣傳維新思想,他與唐才常集資創辦了《湘報),這是湖南省的第一份報紙。他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推行新政,使湖南成爲當時國內最富有朝氣的一個省份。但是,譚嗣同等人在湖南的激進表現,遭到了湖南頑固勢力的仇視和抵制,他們大罵南學會“背叛孔孟聖教,破壞倫理道德”,攻擊會衆是一些“無君無父的亂黨”,不講忠孝,不守規矩。在他們的壓力下,南學會被強行解散,《湘報》的主筆也被毆打。在這種形勢下,一些維新派人士動搖了,有些人離開了湖南,有些人則退出了維新的陣營。

面對頑固派的瘋狂進攻,譚嗣同毫不畏懼,他義無反顧、堅定不移地對同伴說:“大家平時互相勸勉鼓勵的話,全在‘殺身滅族’這四個字上面,現在離‘殺身滅族’還早的很,豈能因這些小小的挫折而改變我們的初衷?即使真的到了‘殺身滅族’的程度,也絕不應該畏懼!”“看今天中國的形勢,只有鬧到新舊兩派流血遍地的程度纔好,有大痛苦纔會有新生,有大變化纔會有希望。”他對即將到來的嚴峻形勢不以爲意,並已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他的這種主張,既表明了他堅持變法維新、報效國家的決心,又爲後來的自願殺身成仁埋下了伏筆。

譚嗣同開始投身維新運動的時候,康有爲、梁啓超已經都是名聞全國的維新名士了。作爲一個後來者,譚嗣同卻能夠在變法事業中與康、樑齊名,成爲維新變法運動的領袖人物,這與他堅定的信念和執着的追求是分不開的,與他爲了國家民族的利益不顧自身安危、不怕“殺身滅族”的精神是分不開的。譚嗣同以一腔熱血實踐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激勵着後人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