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法師是在什麼時候受戒學法的 中國十大肉身菩薩之一慈航法師簡介

法師是在什麼時候受戒學法的 中國十大肉身菩薩之一慈航法師簡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慈航法師(1893-1954)俗名艾繼榮,閩北建寧縣人,17歲在福建大金湖剃度出家,後追隨太虛大師,於中國各地巡迴弘法,後訪南洋,宣傳抗日國策;晚年駐錫於臺灣,創辦“臺灣佛學院”,開創臺灣僧伽教育爲中國佛教在臺灣的開展打下基礎,對臺灣佛教有着很深遠的影響。1949年,受誣告以“匪諜罪”被臺灣有關方面逮捕入獄。1954年在關房中示寂,寂後坐缸,面目如生,五年後開缸檢視,面呈紫色,全身完好。慈航法師金身供奉於臺灣彌勒內院,爲中國十大肉身菩薩之一。

法師是在什麼時候受戒學法的 中國十大肉身菩薩之一慈航法師簡介

受戒學法

慈航法師,俗姓艾,名繼榮,字彥才,福建省建寧縣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初七生。他的父親炳元公,監生出身,設塾授徒爲業;母親謝太夫人,以淑德聞於鄉里。慈航法師幼年隨父讀書,不幸10歲那年,母親謝氏病故。過了2年,父親炳元公亦謝世。他有一弟早夭,至此他孑然煢獨,爲外祖母接回家中,依舅氏以活。他的舅父業裁縫,專門爲出家人縫製僧衣。以這種因緣,10多歲的慈航法師也就隨着舅父學裁縫手藝,並且經常到各寺院送衣服。他到寺院,每聞鐘聲梵唄之聲,心生歡喜;時與寺中僧侶接談,亦甚契機,由此結下佛緣,日久之後,萌生出家修道之心。

1912年,他18歲,機緣成熟,辭別外祖母和舅父,到鄰邑泰寧縣的峨眉峯,禮自忠和尚爲師,剃度出家,法名慈航。初出家之年,隨師禮佛誦經,翌年秋間,往江西九江能仁寺受具足戒。受戒後的慈航,曾學禪於圓瑛法師,聽經於諦閒法師,學淨於度厄老和尚。以後他行腳參訪,到過泉州的開元寺,寧波的天童寺、七塔寺,金陵的棲霞山,安徽的九華山,常州的天寧寺,揚州的高旻寺等諸大寺院;並朝參了普陀、天台等名山。

法師是在什麼時候受戒學法的 中國十大肉身菩薩之一慈航法師簡介 第2張

1927年,慈航33歲,聽說廈門南普陀寺開辦了“閩南佛學院”,9月,他趕到廈門南普陀寺,申請入學,作了佛學院的學生。這時的閩南佛學院,太虛大師以南普陀寺住持兼佛學院院長,常惺任副院長,蕙庭任教務主任。大師在閩院主持了開學典禮,即回到杭州,院務由常惺代理。後來,常惺應雲南佛教人士之請,往昆明弘法,院務由蕙庭代理,會覺、滿智等任講師。冬天佛學院鬧學潮,誤傳有慈航法師在內。學潮和慈航法師沒有關係,但慈航法師卻因此事而離開閩院。因爲學潮處理後,“留院者已寥廖無幾”。

慈航法師離開閩南佛學院的確切日期,不得而知,大概是在大醒、芝峯到校以後,整頓院務期間,他自動退學的。這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次進入佛學院讀書,前後不到半年。1928年秋天,安慶迎江寺的竺庵法師請他任住持,這樣他到了安慶。

慈航法師“天資欠敏”,學識基礎也並不算好,他幼年讀過幾年私塾,母親逝世後就失學了。在閩南佛學院時,曾因功課成績欠佳受到大醒法師的申斥。到了迎江寺後,他感於身爲住持,豈能不通達經論,於是發憤苦學,曾向武昌佛學院函購唐大圓編撰的《唯識講義》,用以自修。他把這本講義帶在身邊,隨時隨地拿出來閱讀、揣摩,多年之後,終於精通唯識,以後也宣講唯識。

法師是在什麼時候受戒學法的 中國十大肉身菩薩之一慈航法師簡介 第3張

在迎江寺的住持任內,他設了一所義務夜校,還設了一個僧伽訓練班,曾請出身於常熟興福寺法界學院的道源法師,到迎江寺助理院務。道源在迎江寺停留未久,1929年下半年就到武昌佛學院去了。1930年初,迎江寺發生火災,房舍燒燬了一半,慈航法師因而辭職離開。後來以到香港講經的因緣,隨之由香港到了緬甸的仰光。

受教大師

慈航法師生性坦率,直來直往,胸無城府。他從太虛大師受教的日子並不多,但由於1939、1940年間,他參加佛教訪問團,隨大師訪問印度、錫蘭及南洋各國,所以一般都視他爲太虛大師的門下,他本人也以大師弟子自居。抗戰勝利後,太虛大師主持“中國佛教整理委員會”,1946年夏天,在焦山定慧寺開辦“中國佛教會會務人員訓練班”,由太虛大師門下的芝峯法師任主任。太虛大師在上海,設計了一套訓練班學員的便服,寄給芝峯法師,讓學員試穿以爲倡導。以此緣故,雜誌上刊載了一些討論改革僧裝的文章。慈航法師遠在南洋,不明其中經過,以爲太虛大師要將傳統僧服,改爲類似俗家的服裝,他撰文反對,主張採用南傳佛教的黃色服裝,並寫信給太虛大師,措辭激憤,聲言大師如不採用他所建議的服式,他將反對到底,並將退出大師的“新僧籍”。

法師是在什麼時候受戒學法的 中國十大肉身菩薩之一慈航法師簡介 第4張

太虛大師爲這封信啼笑皆非,先後兩次覆信給慈航法師,爲他解釋僧服的沿革,及爲訓練班試設一種便服的用意。慈航法師耿直坦率,勇於認錯。他將太虛大師的信札,以及他自己寫給大師的信,一字不易地刊登在《中國佛學》月刊上,並刊登啓事,宣稱以後改名“可恥”,用來紀念太虛大師的教誨。果然以後很長一段時間,他寫文章都署名“可恥”。

1947年3月,太虛大師在上海玉佛寺圓寂,這是震動佛門的大事,慈航法師在新加坡閉關,得知大師逝世,悲痛逾常,他在《中國佛學》月刊“追念太虛大師紀念專號”上,寫了許多紀念大師的文字,並撰寫紀念大師的歌詞,譜成樂曲。在日用的信箋上,印着“以佛心爲己心,以師志爲己志”。他對太虛大師的崇敬,實是出於一片至誠。

太虛大師逝世後,中國佛教的整理工作無形中停頓下來,而大師一生致力的佛教改革運動也無人再提。所以在大師逝世那一年的夏天,慈航法師印了一份“中國佛教革命的呼聲”的小刊物,寄給國內各寺院,呼籲叢林寺院興辦佛學院,舉辦各種社會、文化、慈善事業。他並呼籲僧青年起來革命,爲中國佛教前途而努力。這些宣傳品寄到各寺院,多被寺院保守人士沒收藏匿,根本不給僧青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