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慈禧太后爲什麼會在任用親信方面,反而顯得非常剋制?

慈禧太后爲什麼會在任用親信方面,反而顯得非常剋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慈禧任用官員 爲什麼不會任人唯親?

到底應當任人唯親,還是任人唯賢,是中國官場上數千年都沒有解決的老大難問題。

直觀上來看,任人唯賢是正確的用人之道。正如諸葛亮在《出師表》裏所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但是這點說着容易,實際操作起來卻很難。

慈禧太后爲什麼會在任用親信方面,反而顯得非常剋制?

首先,對於一個人是否賢能,大家有不一樣的評判標準。比如你諸葛亮覺得郭攸之、費禕、董允、向寵都是良臣,但劉禪也許不這麼認爲,甚至可能覺得這是諸葛亮在安插他自己的人馬。

其次,人賢與不賢,沒有寫在臉上,別人是需要經過長期的觀察和接觸,才能對其有所瞭解的。對一個人的能力作出評判,需要付出時間和人力成本。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如果剛好你的老闆不願意花費這塊成本,或者不太相信自己的眼光,那麼不好意思,你的滿腹才華,可能真的沒有陪老闆打過幾局王者榮耀有用。

正因爲知人知面不知心,“親賢臣”,對主君而言,是一個賭注。劉備賭贏了,賺了個諸葛亮爲他的兒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如果賭輸了,信用了像司馬懿、趙匡胤這樣的人,他們能把你全家都給一鍋端了。

所以,可能歷史上的很多昏君都要大吐苦水,我是任人唯親,可是以史爲鑑,權柄授予外人,實在是不能安心啊。

在晚清時期,吏治腐朽,官場風氣敗壞,拉幫結派,搞小團體現象嚴重。比如合肥李鴻章,就是任人唯親的典範。李鴻章經營北洋20多年,把那裏變成了安徽老鄉的天下,不識字也能當官,劉銘傳見了都直稱其不堪一戰。

但有趣的是,作爲清朝後期實際最高統治者的慈禧太后,在任用親信方面,反而顯得非常剋制。

慈禧太后爲什麼會在任用親信方面,反而顯得非常剋制? 第2張

像古時候呂雉、武曌女主當國,上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大封親族,恨不得把自己家男丁全部封侯拜相。而慈禧經歷辛酉政變當上皇太后,卻只依照祖制,給自己父祖曾三代追封了三等承恩公。在慈禧活着的親人裏面,只有大弟照祥,繼承了承恩公的賜封,而二弟桂祥還是在他女兒當了光緒的皇后之後,才同樣被封三等承恩公的。

如果說慈禧早期不敢過於放肆,是懾於慈安太后的威嚴。那麼到後來慈禧一手遮天時,仍然不那麼重用自己的親寵,只能說是出於她自己的意願了。

慈禧連自己的血親都不委以重任,有時候手下的“倖臣”、“寵臣”想向她要個一官半職,就更加討不了好。例如,《國聞備乘》中記載,

“太常卿裕庚使西洋歸,娶美利堅婦,生二女,有殊色,善畫,兼通英文,夤緣入宮,侍孝欽作葉子戲,孝欽甚愛之。二女屢有所求,終不遷裕庚一級。”

胡思敬這裏說的裕庚兩個女兒,就是後來寫出了《清宮二年記》和《清宮瑣記》的裕德齡和裕容齡。德齡和容齡姐妹自小在外國長大,視野開闊,聰明伶俐。兩人被慈禧召進宮中充任女官,主業是給她當翻譯,副業是陪她打撲克,空閒時再聊聊西方的新奇事物,深受慈禧寵愛。但即便親近若此,慈禧也沒有因爲對她們的寵愛,就打破原則給她們的父親升官。

慈禧不願任用私人,也與清朝的官員任用制度有關。《大清律例》的吏律規定,“凡除授官員(兼文武應選者),須從朝廷選用,若大臣專擅選用者斬(監侯)。”

慈禧太后爲什麼會在任用親信方面,反而顯得非常剋制? 第3張

所以儘管慈禧是有能力濫用親屬,但她實在犯不着去趟這趟渾水,給自己落下個違反祖制的罪名。

慈禧的寵宦李蓮英,有四個養子,名爲福恆、福德、福立、福海,都用花錢捐官的方式買了郎中一職,不過是候補。李蓮英哀求慈禧給他這四個兒子實授,但當刑部尚書葛寶華回答,“與以小烏布則可,補缺當遵部例,臣何敢專?”慈禧也默然不語,沒有爲這個天天給自己梳頭的李蓮英破例。

當然,慈禧並非一概摒棄親信不用,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區別對待。比如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時,率軍護衛慈禧逃難的岑春煊,就因爲和慈禧關係好成爲一方封疆大吏。岑春煊後來倚仗慈禧寵愛,把朝廷上下貪贓枉法的官員彈劾了個遍,成爲清末赫赫有名的“官屠”。

同樣在慈禧“西狩”時被啓用的瞿鴻禨,也因爲長得像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被提拔入閣,擔任軍機大臣。這幫人和慈禧的弟弟、德齡的父親、李蓮英的兒子不同,並非庸碌之輩,而是有一定才幹的人。

慈禧太后爲什麼會在任用親信方面,反而顯得非常剋制? 第4張

雖然慈禧也談不上是任人唯賢,比如她包庇大貪官奕劻斂財受賄,便是明證。但從慈禧任用官員的方式來看,親疏關係絕不是她用人的主要標準,而是親賢並用。只有那些自己本身有能力,又能爲她所用的人,才能在慈禧的統治之下扶搖直上,平步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