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宦官仇士良的權勢有多大?敢威脅皇帝,殺二王一妃四宰相

宦官仇士良的權勢有多大?敢威脅皇帝,殺二王一妃四宰相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宦官仇士良的故事。

公元843年,縱橫官場二十多年的大宦官仇士良,向皇帝遞交了還鄉養老的辭職信,宮中大大小小的太監都聚攏在他院門前,爲他送行。仇士良十分感激,便決心對他們傳授一些職場祕籍:“諸君好好侍奉天子,能聽老夫一句忠告嗎?”一、那些經常奉承你的人,背後很可能在算計你衆人齊聲曰:“還請大人不吝賜教。”

“天子,千萬不能讓他閒下來!他閒下來了,就會看書、見儒臣,變得深謀遠慮,等他減少了玩樂的項目,出遊的次數,我們這些侍奉天子的人就會因失去天子的寵愛而丟掉權力。爲了你們自己好,你們應該用財貨、玩樂的方式來蠱惑他的心,使皇帝沉迷享樂、厭惡治理國家,不瞭解外面發生了什麼事。到時候,皇帝必然依賴我們,我們的恩澤和權力還能跑得了嗎?”

宦官仇士良的權勢有多大?敢威脅皇帝,殺二王一妃四宰相

仇士良的這番話,基本總結出了數千年來權臣們把持朝政的方法,也向我們揭示出了大唐政壇危機四伏的一面:君王對朝廷的掌控力已經低到連宦官都敢公開設計控制他的程度了 。這位叫仇士良的宦官究竟是何許人也,爲何他敢不將君王放在眼裏呢?二、霸服的仇士良:毆打元稹,威脅皇帝,殺二王一妃四宰相 仇士良原本是唐憲宗擔任太子時的侍從,他很幸運,遇見了一位心懷大志,又極有能力的君王。唐憲宗繼位後,仇士良極受寵愛,被派去監督平盧、鳳翔等軍。

唐憲宗是一位不甘寂寞的皇帝,他在任時勵精圖治,“能用忠謀,不惑羣議”,以削藩爲重任,在他的努力下,唐朝一度出現了“中興”的盛況。仇士良能被他派去監軍,就意味着他是唐憲宗心中值得信任的重要人物。在當時發生過一件影響很大的事情,可以看出皇帝對仇士良的寵幸:仇士良和御史元稹爭住驛館上房時,元稹不肯讓,他竟然直接把元稹給打了一頓。後來中丞王播上奏請求皇帝秉公處理時,皇帝卻下旨把元稹這個受害者貶官了 …

宦官仇士良的權勢有多大?敢威脅皇帝,殺二王一妃四宰相 第2張

如果說唐憲宗時期的仇士良還知道收斂的話,唐文宗、唐武宗時期的仇士良就顯得有些過度狂妄了,《新唐書·仇士良傳》記載:士良殺二王、一妃、四宰相,貪酷二十餘年。仇士良等各進階遷官有差。自是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宦官氣益盛,迫脅天子,下視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十五》

因爲對唐文宗試圖消滅宦官的行爲不滿,仇士良曾經召集翰林學士崔慎由寫詔書,打算廢掉唐文宗的皇帝之位。聽到仇士良的話後,崔慎由大驚失色:“上高明之德在天下,安可輕議?慎由親族中表千人,兄弟羣從且三百,何可與覆族事?雖死不承命。”仇士良聽到崔慎由的話後,沉默良久,他打開一扇小門,把崔慎由領了進去,在那裏,崔慎由見到了被軟禁的唐文宗。仇士良當着崔慎由的面數落着唐文宗的過失,全場唐文宗都低着頭不說話,仇士良指着皇帝說:“如果不是崔學士不肯寫廢除你的詔書,你也不會再坐到這裏了!”目睹了這一切的崔慎由三觀破碎,出去的時候,仇士良又警告他:“不要將今天所見之事講出去,不然小心你的宗族受牽連。”

因而,直到仇士良倒臺後,崔慎由的兒子崔胤才把這件事講了出來。三、大唐政局的困局

談起仇士良,就不得不提到大唐政壇的兩大困局:藩鎮割據和宦官當政。自“永貞內禪”中宦官俱文珍夥同節度使,逼迫唐順宗退位以來,宦官在干預朝政這塊,就愈發肆無忌憚。如王守澄歷經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便參與策劃了刺殺唐憲宗、代理監國李悟,擁立唐穆宗、唐文宗幾件大事。

在皇權獨尊的封建時代,宦官能夠擁有如此大的能量,來影響君王的廢立,可見當時的李唐王室處境之艱難,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了。在封建社會,君王統治天下的根基,

一靠民心、二靠制度、三靠強大的軍事實力 。 制度構建起了國家的框架,也規範了社會秩序。在政治清明的時候,理想的制度是使每一個人都能各司其職、各有所用。唐朝是一個很有開創性的朝代,在安史之亂爆發前,大唐一直是歐亞大陸上諸多強國學習的對象。在原本的政治構想中,唐朝的統治者試圖通過三省六部制來分化、制衡宰相的權力,又依靠科舉制度選拔寒門子弟,打破貴族階層對官職的壟斷,達到加強皇權統治的目的。但數代君王的努力,都隨着安史之亂的爆發,迴歸於原點。

宦官仇士良的權勢有多大?敢威脅皇帝,殺二王一妃四宰相 第3張

安史之亂爆發後,君王爲了平定叛亂,採取了在各地設立藩鎮的政策,好讓各地節度使在缺乏朝廷統一調令的危難時刻,能夠便宜行事,根據自身實力靈活對抗叛軍。藩鎮的設置在當時有利有弊,只是就如同西周的分封制一樣,隨着地方節度使實力越來越強,君王的影響力也在不斷下降。以至於到了唐朝後期,很多節度使甚至於直接把這一職位搞成了世襲,好讓自己家族能夠一直經營自己管轄的領地。這種職位的世襲,實質上就是一種分裂的行爲,它成了唐朝皇帝心中的一根心頭刺。在藩鎮割裂、外戚干政的情況下,皇帝引入了第三方勢力:宦官。

宦官這個人羣極爲特殊,因爲他們的生理原因,他們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延續後代,宦官是皇帝的家僕,他們的地位和皇帝的寵幸程度直接掛鉤,所以皇帝對宦官的信任普遍高於對一般大臣的信任。“沒有制衡的愛,最終只會滋生出更貪婪的慾望。”皇帝對太監的信任,讓太監意識到,這或許是讓自己更進一步掌握權力的機會。正如開頭仇士良對其他宦官所說的那樣:“要想獲得更多的權力,就要先學會控制皇帝!”當皇帝把宦官當作奴僕的時候,恐怕他們自己都沒想到,正是自己所信賴的人,背叛了自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