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祖母孝莊太后的棺槨,康熙爲何放了37年不肯下葬?

祖母孝莊太后的棺槨,康熙爲何放了37年不肯下葬?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康熙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清朝有兩位最著名的太后,她們之所以著名,是因爲兩人都影響了清朝的發展,只是其中一位導致了清朝的滅亡,而另外一位卻幫清朝走向了強盛。前者是清末時的慈禧太后,而後者就是一代賢后孝莊太后。

祖母孝莊太后的棺槨,康熙爲何放了37年不肯下葬?

只是,讓人非常奇怪的是,孝莊太后在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去世,棺槨卻一直沒有安葬,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足足37年之後,才得以入土爲安。這不免讓人浮想聯翩,難道孝莊做了什麼錯事,讓康熙非常惱怒,纔不肯讓自己的祖母皇太后入土爲安?實際上,並非如此。

康熙和祖母孝莊感情深厚

順治因爲感染天花,病入膏肓,因此,臨終前特別指定了由已經出過天花的玄燁,即後來的康熙繼位。康熙時年僅八歲,全靠孝莊太后的照顧和支持,才成了滿漢文化皆通的一代賢君明主。而且,康熙能夠鬥倒鰲拜,最終親政,也多是孝莊參與,替康熙謀劃。據《清史稿》記載,孝莊太后並不會主動干預朝政,但康熙早期卻十分依賴孝莊太后,“朝廷有黜陟(即官員任免等事),上多告而後行”,康熙通常都會先告訴孝莊,然後纔去執行。

孝莊太后去世後,康熙曾經流着淚說:“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極之恩,畢生難報……”。自康熙二十七年到六十一年,共計34年的時間內,康熙一共去祭謁孝莊太后的暫安奉殿多達26次之多,基本上是每年必去,可見康熙對孝莊太后的感情之深。康熙對祖母皇太后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必然不會不盡孝道,阻撓孝莊太后入土爲安。

孝莊與多爾袞之間的千古謎團

既然康熙與孝莊之間的感情沒有問題,也就有了另外一種猜測,說是孝莊下嫁了多爾袞,無顏去見皇太極。因此,孝莊太后臨終前纔要求康熙:“太宗(皇太極昭陵)奉安久,不可爲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當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無憾。”孝莊太后讓康熙將他葬在順治的孝陵旁邊。但是,按照當時的禮法,后妃都要去陪葬對應的先皇,沒有陪葬子孫的道理。這讓康熙很爲難,因此,才久久沒有讓孝莊入土爲安。

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並不完全是這個原因。“孝莊下嫁多爾袞”的說法,到目前爲止,還是懸案一樁,不管是支持者,反對者,都各有各的道理,因爲相關清宮檔案缺失,誰都無法拿出確鑿的證據來證明。

不過,從蛛絲馬跡上來看,孝莊與多爾袞有染,是極爲可能的,至於下嫁,至少清宮檔案中沒有記載,我們也不能枉加斷定。

那爲什麼說孝莊和多爾袞極有可能有染呢?

多爾袞的母親大妃阿巴亥被迫陪葬努爾哈赤,年幼的多爾袞及其弟弟多鐸失去了母親,就由皇太極撫養。孝莊投奔自己的姑母哲哲,而哲哲是皇太極的妃子,實際上也是在皇太極的撫養之下。

多爾袞也就比孝莊年長几個月,當時多爾袞15歲,孝莊14歲,加上清軍還未入關,漢化程度較低,所以,作爲遊獵民族,兩人時常見面,在一起玩耍,從而互生好感,是很自然的事情。

祖母孝莊太后的棺槨,康熙爲何放了37年不肯下葬? 第2張

在孝莊嫁給皇太極之後,皇太極最愛的女子也不是孝莊,而是海蘭珠。甚至在皇太極去世之前,五大妃之中,孝莊的地位都是最低的。所以,要說孝莊對皇太極多麼有感情,真說不上。

而在立新君之時,多爾袞之所以選擇福臨,而不選擇博穆博果爾,除了年齡之外,很可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多爾袞跟孝莊之間,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存在,多爾袞自信可以控制住孝莊和小皇帝。

多爾袞的稱呼也從攝政王、皇叔攝政王,到皇父攝政王,不過這點倒是不能證明孝莊就嫁給了多爾袞。畢竟,歷史上小皇帝稱攝政大臣爲“父”的很多,不一定就是娶了先帝的后妃。

但是,多爾袞死了十年之後,順治在要求禮部追封他的乳母李氏時,曾在詔書中說:“皇太后與朕分宮而居。每經累月、方得一見。”正常情況下,皇帝每天給自己的母親皇太后請安,是慣例。但是,順治每次都要一個月才能見到母親一次,爲什麼如此?只能是一個原因,孝莊雖然沒有正式嫁給多爾袞,但是多爾袞卻很可能經常留宿宮中。孝莊爲了避免順治見到,也就不讓順治天天去請安了。

孝莊可能與多爾袞有染,所以,孝莊不讓康熙將自己陪葬皇太極的昭陵,似乎有點道理。不過,這應該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畢竟曾經的一代女皇武則天都曾經有過很多面首,最後不還是心安理得的陪葬了唐高宗李治。漢人都無所謂,更不要說剛入關不久的滿人了,根本就不會有這個顧慮。

孝莊太后不願陪葬昭陵的真實原因

孝莊太后絕對是一代賢后,她爲了滿清團結,爲了自己的兒子能夠順利繼位,並且不被篡位,可謂是忍辱負重。即使真的曾經委身於多爾袞,也並不是不光彩的事情,反而更顯得一個母親的偉大。包括皇太極,如果瞭解了孝莊爲了滿清,爲了自己的兒子福臨,做出瞭如此的犧牲,應該感激纔對。

孝莊還是一位非常關心民間疾苦,勤儉節約的皇太后。順治十年,孝莊聽說大雨成災,房屋倒塌,田禾淹沒,將自己平日節約出來的銀兩八萬兩拿了出來,讓順治賑濟滿漢兵民。順治十三年,京畿附近連年災荒,糧食歉收,民生艱難,孝莊再次下令宮中嬪妃節儉,省銀三萬兩,賑濟災民。對比一下慈禧,內憂外患之際,還日耗白銀4萬兩,天天在爲園林、陵寢和自己的壽誕操心,清朝在慈禧的手中不亡纔怪了。而清朝在孝莊的打理下,不迎來盛世,那也是奇怪了。

正因爲孝莊是一位隱忍有權謀,同時,又心念天下百姓,身體力行,勤儉節約的賢太后,所以,她纔不讓康熙將她運回盛京陪葬昭陵。

首先,孝莊太后說皇太極梓宮安奉已久,不便合葬。此話雖然不假,但也只是個冠冕堂皇的說辭而已。實際上,可能孝莊真的也不喜歡皇太極,作爲一代女強人,不願跟皇太極合葬。

其次,孝莊節儉愛民,如果要將棺槨運回盛京與皇太極合葬,必然是勞民傷財,孝莊不忍再勞師動衆。

最後一個原因,這應該也是讓康熙非常爲難的原因。孝莊臨終前,很可能要求康熙將自己葬入順治孝陵的妃陵寢之中,這樣子就不用重新選址建陵了,勞民傷財了,反而可以很輕鬆的在孝陵妃陵寢的地宮之中,增加一間券室(就是一個小隔間)即可。

正是因爲孝莊的這個要求,才讓康熙十分的爲難。在孝陵旁單獨建陵,違反了孝莊的遺願;將孝莊的棺槨放入順治妃陵寢的地宮之中,這又非常不合禮制。讓婆婆和媳婦一起陪葬兒子,這怎麼說都是一件非常怪異的事情。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康熙才拖了37年之久,都沒能將自己的祖母孝莊太后入土爲安。

祖母孝莊太后的棺槨,康熙爲何放了37年不肯下葬? 第3張

等到了雍正時期,這位四阿哥胤禛不愧是一代雄主,做事雷利果斷,毫不拖泥帶水。雍正以孝莊太后棺槨暫厝之地,位置極佳,得以庇佑聖祖在位時間綿長,子嗣衆多,且朝局興盛爲由,直接命人就地爲孝莊太后建陵。同時,照顧到陪葬的禮制,孝莊陵寢的方位,與位於盛京的皇太極昭陵相互呼應,讓孝莊得以繼續陪葬皇太極,並命名爲昭西陵。同時,孝莊的陵寢就在順治孝陵的旁邊,也滿足了孝莊太后的臨終遺言,要陪着兒子和孫子。

好了,原本一件看似非常複雜,讓康熙頭疼了37年之久的事情,被雍正一板斧下去,就給解決了。不能不佩服雍正的才華呀,絕對是大清入關之後綜合排名第一的皇帝,沒有雍正,估計乾隆就要喝西北風了,更不要說康乾盛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