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桓公的生平怎麼樣?有哪些過錯

秦桓公的生平怎麼樣?有哪些過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桓公一生中到底犯過哪些過錯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春秋時期中後期階段,晉國獨霸中原,與秦國戰,與楚國戰,晉國都佔據上風。

有趣的是,秦國和楚國命途相似,在中原列國的眼中,屬於化外之國,頂多比犬戎這種族羣的等級要高一點,直到戰國末期,楚國幾乎也沒有擺脫南蠻的地位,而秦國則被賦予所謂虎狼之國的稱謂。中原列國,在春秋之時,主要就是依靠晉國來遏制秦楚兩國進入中原。

秦桓公的生平怎麼樣?有哪些過錯

秦晉之間雖曾有晉文公與秦穆公之間的秦晉之好,這種表面上的友好外交在秦穆公時期卻已經名存實亡,爲開發西部,秦穆公聯姻和結交楚國,以保證自己後方的穩定,也就說明,秦晉之間的戰略關係已經發生巨大變化。

秦晉高層對雙方的關係自然是心知肚明,後來的秦康公和秦共公,雖未與晉國開展大面積作戰,雙方本身其實在暗地裏是在較勁的,當然秦國一方面在推行穆公國策默默的發展國力,一方面又在繼續依託楚國牽制晉國;而晉國則一方面在穩固不斷動亂的宮廷,一方面又在抵抗南方崛起的楚國,同時還要圖霸中原,教訓那些不聽話的鄭國等小弟弟,倒也沒有更多餘的時間來謀劃秦國。這便給予了秦桓公機遇。

秦桓公這個君王也是個很有故事的人物,在秦國前面的三位,後世評價多較中肯,三代期間被認定是屬於秦國穩步發展的時期,雖有小規模作戰,但大多無關痛癢,秦穆公拓地千里,秦康公大力學習中原文化,秦共公堅守開發西部,三代經營而後,秦桓公朝中開始出現一批反晉派的文臣武將,急欲突破晉國遏制秦國東進之局。當晉國糾纏於與楚國之戰和以及一批越來越不聽話的中原小弟,秦國朝臣一致認爲機會到來,便派秦國著名武將杜回開啓東征之路。

這個杜回的背景不太清晰,史書中的說法是可以獨自挑戰老虎,絕對是秦國猛將。可是,秦國史書中的將軍,若是以猛將形容,往往下場不怎麼好,後來還有陪同秦武王舉鼎的那幾個大力士,家族在後來也慘遭屠戮,這個杜回的結局也不理想。

秦桓公的生平怎麼樣?有哪些過錯 第2張

在秦穆公之朝,有孟明視,白乙丙等將領,重要的是在於這些武將與朝中重臣均是父子關係,整個朝堂的凝聚力可謂空前,然而也數次敗於晉軍,那麼,歷經三代而後的秦桓公,能不能徹底扭轉乾坤呢?此時秦國的國力,是否真的可以與晉國掰手腕?

孟明視白乙丙兩家,因功高蓋主,在秦穆公時期已經逐漸受到權力的分割,而且秦穆公駕崩之時,據說曾有許多重要大臣殉葬,其中的能臣武將不在少數,這算是秦國曆史中的一場浩劫,更是康公共公兩代勵精圖治卻也未能超越秦穆公之朝的原因。

那麼,顯然,秦桓公的時代,真正的審時度勢縱覽天下大勢的人才尚且不多,能在秦桓公朝中擔當重要武將的人物,恐怕也不會比孟明視和白乙丙等人高明多少。杜回很快就在戰場上敗給了晉國。主動出擊的秦軍只能撤回秦境,靜待更好的時機。這場戰事,還給後人留下了一個“結草銜環”的神話故事

晉國幾代混亂,幾大家族掌控晉國朝政,楚國既已稱霸,晉國之軍力雖不可小覷,卻開始有力不從心之感,便想與秦國交好,主動向秦桓公伸出了橄欖枝,希望通過會盟的方式重新建立友善的外交關係。

公元前580年,晉國在歷公按照約定之日,提前來到河西之地,興高采烈的準備與秦國建立盟友關係,哪裏知道秦桓公根本不願過河,就在河東營地駐紮,晉國曆公隔河相望,春秋史上最離奇的會盟就此出現,晉國國君與秦國外交官在河西簽署盟友協議,秦國國君則在河東與晉國外交官簽署盟友協議。這種協議本身就存在着極大的不確定性,雙方所秉承的本身就是互不信任的態度,所以此次會盟可以稱爲雙方的正式宣戰。

秦桓公的生平怎麼樣?有哪些過錯 第3張

回到秦國的秦桓公,根本就沒有把會盟當作承諾,直接就暗地裏聯絡狄人攻伐晉國。晉歷公於此認識到秦桓公的真實面貌,在晉國找人寫了篇千古傳頌的《絕秦書》,歷數秦桓公的罪狀,洋洋灑灑近千字,簡單點說就是咒罵秦桓公“給臉不要臉”,還派了個口齒伶俐的外交官魏相,跑到秦國去,向秦國正式宣戰,把個秦桓公批得十惡不赦,從此便是晉國與秦國徹底決裂,成爲絕對的仇敵之國。

隨後,晉國以《絕秦書》詔令天下,聯盟齊、宋、衛、鄭、曹、邾、滕等八國聯軍,大破秦軍於麻隧。經此一役,秦國元氣大傷,秦桓公在政治斡旋中的不成熟決策,終導致三代的堅持成爲泡影,輸了名聲,輸了戰爭,輸了國際形象,還輸了秦國的發展大計。自此秦國數百年衰敗,淡化在晉國的影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