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錯怎麼死的:秦國干將司馬錯的生平與功績

司馬錯怎麼死的:秦國干將司馬錯的生平與功績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錯,秦惠王時期將領,司馬遷的八世祖。學屬縱橫家。曾跟張儀有過爭論,主張先伐蜀再伐韓。前316年從石牛道上縱橫千里,滅掉蜀國。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秋,司馬錯率隴西兵二十萬人南下東攻楚國,迫楚獻出漢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司馬錯之孫司馬靳,爲白起部將。

司馬錯的一生只打了兩場大戰,一次是滅蜀之戰,一次是攻楚之戰,而且這兩場戰爭在當時都很稀鬆平常,毫無名氣。司馬錯滅蜀在歷史上非常有名,但在當時並不被時人重視,它的價值是在後來才顯現出來受人重視的。在當時的秦國南方偏遠腹地,生活着兩個蠻夷國家,一個是蜀國,就是在現在的四川地區,一個是巴國,就是現在的重慶地區。秦惠文王時期,這兩個國家發生了交戰,互相攻打,兩個國家都向秦國派出使者求援。其實秦惠文王早有吞併蜀國之意,但苦於蜀道艱難,難以攻打。而恰在此時東邊的韓國也派兵入侵秦國,所以秦惠文王一直猶豫不決,舉棋不定,不知道是該先滅蜀還是先攻韓。

司馬錯怎麼死的:秦國干將司馬錯的生平與功績

網絡配圖

   丞相張儀主張先攻韓,大將司馬錯主張先滅蜀。張儀的論斷是佔領三川郡,打通宜陽道,挾持周天子,以完成霸業,而至於蜀國只是一個西方邊遠小國,根本不值得勞民傷財去攻打,對秦國的霸業毫無幫助。而司馬錯的論斷是秦國要想稱霸,首先必須國強民富,務必先擴張領土,增加財富,所以應當先滅蜀國,這樣秦國吞併蜀國之後擴大了版圖,增加了財富。而如果去攻打韓國劫持周天子,不僅不能獲得什麼實利,反而背了一個不仁不義的壞名,而且周、韓自危,必然會去聯合齊、趙共同抗秦,因此,攻韓是失策,伐蜀纔是萬全之計。秦惠文王聽後覺得大將司馬錯說的完全有道理,於是便派司馬錯爲將率兵攻打蜀國,司馬錯果然馬到成功一舉滅掉了蜀國,而後又乘勝滅掉了巴國,使得秦國的領土擴大了近一半,人口增加了三分之一。公元前310年,蜀相陳莊叛秦,司馬錯率軍平定蜀亂,誅陳莊,並受命鎮撫蜀國,從而爲秦國打下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後方,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源源不斷的爲秦國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爲秦國的統一立下了大功。

司馬錯的第二戰是伐楚之戰。其實早在之前,司馬錯就已經向秦惠王提出“得蜀即得楚”的戰略主張,他認爲如果得到蜀地,就能佔據上流,俯緲楚國,對楚國擁有絕對的戰略主動地位。所以,司馬錯打的是一張連環牌。在其消滅蜀國,徹底平定蜀地後,公元前280年,司馬錯便率大軍由隴西進入四川,然後增補巴、蜀軍隊10萬,接着乘坐大船萬艘,載米600萬斛,從巴地延涪水南下,進攻楚國。秦軍戰勝重重困難,翻越今岷山山脈、摩天嶺山脈、雲貴高原,出其不意地攻到楚國後方。當時,楚軍主力集結西北部秦、楚邊境前線,後方空虛,遭司馬錯突然進攻,楚軍猝不技防,損失大片土地,秦軍攻佔楚國黔中郡。楚頃襄王被迫獻上庸和漢水以北地區給秦以罷兵。

司馬錯怎麼死的:秦國干將司馬錯的生平與功績 第2張

網絡配圖

   司馬錯攻楚之戰打的十分漂亮,是典型的避實擊虛戰術,開創了我國戰爭史上早期的戰略大迂迴戰例,實踐了他得蜀即得楚的預言。這場戰爭無論是戰術決策,還是戰役指揮都到達了超乎尋常的地步,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一場大迂迴機動戰爭,可是它的軍事意義被後世嚴重低估了。而後事情的發展果如司馬錯預測的那樣,之後的秦國大將白起伐楚更加驗證了這一點。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以當年司馬錯伐楚的進軍路線爲基礎稍加改變,選擇入漢中順漢水南下,出其不意的突入楚境,楚軍一路節節敗退,白起迅速攻取了主要分佈在漢水流域的楚國重鎮。秦軍長驅直入,直抵楚國別都鄢城,接着水淹鄢城,迅速攻下了楚國國都,挖了歷代楚王的祖墳,放火燒了夷陵道。然後在第二年,白起率部隊休整了一段時間之後在鄢郢之戰的基礎上再接再厲出兵奪回被楚國復奪回的巫郡、黔中郡,秦初置黔中郡。

秦國干將司馬錯是怎麼死的?

關於司馬錯是怎麼死的,史料無確切記載。但可以根據史料推測一下。司馬錯輔佐三王,歷經惠文王、秦武王、昭襄王(或者說宣太后)。在昭襄王時期,司馬錯參與的行動如下:

秦昭襄王十二年(公元前295年),司馬錯當時擔任國尉,率領軍隊攻打魏國的襄城。

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將領白起接替司馬錯擔任國尉。

秦昭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司馬錯擔任左更,受命率軍攻打魏國,奪取魏國的軹地(今河南濟原南);攻打韓國,奪取韓國的鄧地(今河南鄧州,一說今湖北襄陽)。

秦昭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89年),司馬錯擔任客卿,與大良造白起率軍攻打魏國的垣城和河雍二城,秦軍拆斷橋樑奪取二城。[16-17] 之後,秦軍抵達軹地,奪取魏國大小城池六十一座。

司馬錯怎麼死的:秦國干將司馬錯的生平與功績 第3張

網絡配圖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司馬錯率軍攻打魏國的河內,秦軍打敗魏軍,魏國獻出安邑給秦國以求和,秦國將城內百姓驅趕回魏國。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馬錯奉命調動隴西軍隊,從蜀地進攻楚國的黔中郡(今湖南西部、貴州東北部),秦軍擊敗楚軍,奪取黔中郡,迫使楚國割讓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給秦國。

以上可以判斷,司馬錯也算是戰功顯赫了。

而從司馬錯和張儀爭論於秦王前的公元前316年算起,若這時司馬錯20歲,那麼到前280年,司馬錯也是個56歲的老頭了~~所以,即便是司馬錯是宣太后的親黨,在宣太后死時(前265年),司馬錯可能早已作古。那這麼一個戰功顯赫的干將,在有生之年並沒經歷“政變”(昭襄王即位時,估計司馬錯是同意的,要不然不可能從秦武王平穩過渡到昭襄王)在昭襄王時期並未經歷選邊站的事情,所以司馬錯正常死亡的機率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