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赤壁之戰前張昭爲何建議孫權投降曹操 孫權爲何沒有答應

赤壁之戰前張昭爲何建議孫權投降曹操 孫權爲何沒有答應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赤壁之戰和張昭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赤壁之戰爆發前夕,拿下荊州並得意忘形的曹操給孫權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是:最近我奉旨討伐不臣服的人,旌旗指向南方,劉琮束手投降,如今我率領水軍八十萬之衆,與將軍(孫權)在吳地相見會面。

東吳收到曹操的信之後,把信傳示給手下大臣看,大臣們莫不心驚失色,東吳陣營內部在如何對待曹操的問題上一面倒地選擇了投降,投降派以張昭爲首,而主張堅決抵抗的只有兩個人,就是周瑜和魯肅,抵抗派在朝廷之上顯得勢單力薄。

赤壁之戰前張昭爲何建議孫權投降曹操 孫權爲何沒有答應

孫權接手江東

張昭爲了解釋自己的投降,說了這麼一段話:

曹操是豺狼虎豹一樣的人物,挾制天子以其名義討伐四方,動不動以朝廷的名義來發布命令,如果今天我們進行抵抗,就顯得名不正而言不順,況且我們抵抗曹操依靠的是長江天險,現在曹操佔據了荊州的土地和劉表訓練的水軍,包括數以千計的蒙衝戰船,沿着長江水陸並進,長江天險已經由曹操與我們共有,雙方的勢力又不能相提並論,因此,我們最好是迎接曹操,投降朝廷。

張昭選擇投降主要就是兩個原因:一是對抗曹操及朝廷,名不正言不順;二是長江天險已經失效,爲雙方共同擁有,不再成爲抵抗北方勢力的屏障。

赤壁之戰前張昭爲何建議孫權投降曹操 孫權爲何沒有答應 第2張

孫權與張昭

當時的天下是東漢末年,東漢皇帝漢獻帝劉協仍然在世,雖然被曹操控制,但是整個天下在名義上仍然是東漢,曹操代表着朝廷,與曹操作戰在名義就是與朝廷作戰,與東漢作戰,曹操就是政府軍,與曹操作戰,就是反政府武裝。

打仗講究名正言順,任何戰爭都有旗號與口號,連陳勝、吳廣這樣的農民起義也知道打出扶蘇和項燕的旗號,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孫權作爲割據一方的諸侯,被朝廷任命爲討虜將軍兼會稽太守,算起來只是東漢的一名地方官,與曹操控制的朝廷進行對抗,無疑在道義上沒有任何理論依據。

名義上沒有任何優點,實力上也沒有任何優勢,曹操雖然沒有八十萬大軍,但是佔據了中原八州以及江南的荊州,孫權手上只有揚州七郡,比人口、城池、經濟、軍事,雙方實力對比懸殊太多,孫權實力不及曹操的五分之一。

赤壁之戰前的天下局勢

張昭的投降其實就是大多數人的正常想法,名義上不佔優勢,實力上又打不過,不投降難道拼個魚死網破嗎?這倒不是張昭怕死,也不是張昭貪戀榮華富貴,而是在理論基礎上對比之後,最經濟的選擇。

張昭不是個怕死的人,他是孫策選擇的託孤第一大臣,人品、能力、威望都有,從某種角度來說,張昭相當於曹操的荀彧和劉備的諸葛亮,他敢對孫權直言納諫,也敢當面頂撞孫權,還能夠糾正孫權的錯誤,只是因爲他是受過教育的大儒,在文人之中很有威望,並且在行爲與觀點上顯得迂腐,強弱對比之下,張昭選擇投降。

那麼孫權爲啥不願意投降?

因爲孫權年輕又有野心,孫權的野心是被魯肅提起來的,公元200年,19歲的孫權因爲孫策之死而接管江東,內部與外部敵人虎視眈眈,新生政權隨時可能被顛覆,孫權內平叛亂,外抗強敵,還不斷提拔人才爲自己所用,然而最重要的卻是魯肅給孫權灌輸了帝王思想。

赤壁之戰前張昭爲何建議孫權投降曹操 孫權爲何沒有答應 第3張

張子布

這一年,29歲的魯肅給19歲的孫權量身定做了統一天下的大戰略,這就是著名的榻上對,魯肅告訴孫權:漢室不能復興,你也當不了齊桓公和晉文公,現在只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局勢,先消滅劉表,全據長江以南,然後再稱帝建號奪取天下,像漢高祖一樣建立大業。

雖然孫權明面上拒絕了魯肅的建議,但是魯肅的建議無疑撐大了孫權的野心,19歲的孫權年輕而有野心,28歲的孫權野心勃勃,已經開始逐步實現魯肅當年的榻上對戰略,孫權不願意投降曹操的最大原因就是孫權有稱帝的野心。

孫權這個人軍事能力非常不怎麼樣,在政治上非常老練,魯肅早就告訴孫權統一天下的戰略,孫權明明很想實現,並且照做,但就是不承認,他是典型的實幹型政治家,只做不說,或者只做少說。

赤壁之戰前張昭爲何建議孫權投降曹操 孫權爲何沒有答應 第4張

孫權

從當時的整個天下來看,孫權的實力也是數一數二的,曹操佔據了中原與河北,天下十三州獨佔八州,整個江南只有劉表與孫權,赤壁之戰前,劉表病死,劉琮投降,劉備逃亡,孫權就是江南第一大勢力。

除此之外,還有益州的劉璋勢力、漢中的張魯勢力、關中及涼州的馬超及韓遂勢力,放眼整個天下,實力強過孫權的,也沒有其他人,可以說整個天下,除了曹操之外,就數孫權勢力最強,曹操是老大,孫權是老二,讓老二投降老大,可能嗎?

野心加實力,撐起了孫權不願意投降曹操的基本盤,再加上週瑜在軍事上的自信,給了孫權對抗曹操極大的信心,最爲關鍵的是:周瑜指出了曹操的兩大弱點,一是曹操的軍隊不擅長水上作戰,會水土不服;二是曹操的軍隊並沒有八十萬人,只有十五六萬,而且還有馬超、韓遂是曹操的後患。

赤壁之戰前張昭爲何建議孫權投降曹操 孫權爲何沒有答應 第5張

曹操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讓孫權不會投降曹操,這就是劉備。劉備是東漢末年最頑強的人,他一直被打敗,但從未被征服,劉備佔據徐州時期,被曹操親征打得大敗,關羽被曹操俘虜,劉備的妻子兒女也多次被俘虜,但劉備並不言敗。

在延津之戰,劉備再次被曹操打敗,在汝南之戰,劉備被曹操手下的大將曹仁打敗,在長阪坡之戰,劉備被曹操的五千騎兵打得全軍覆沒,兩個女兒也被俘虜,但是你看劉備,一直在失敗,從未放棄,這就是精神的力量。

雖然此時的諸葛亮出使東吳,與東吳結爲政治軍事聯盟,但劉備的勢力在當時的孫權眼中,並不起眼,劉備滿打滿算還不到2萬兵力,孫權光在赤壁之戰就出動了5萬兵力,孫權看到弱小如劉備這樣的人都不能被曹操真正的打敗,自己這麼強的勢力怎麼能投降曹操呢?

赤壁之戰前張昭爲何建議孫權投降曹操 孫權爲何沒有答應 第6張

劉備

諸葛亮在與孫權的對話中也說過了劉備爲何不投降,諸葛亮說:田橫只是齊國的壯士,尚且堅守信譽,不辱使命,況且劉豫州是皇族之後,才能卓著,世人都仰慕他,就像水流進海里一樣,就算大事不成,也是天意,怎麼能處於下位呢?

諸葛亮的話刺痛了孫權內心的想法,劉備這樣屢戰屢敗的人都不會投降,爲何我孫權有這麼大的勢力還會投降呢?孫權從一開始就選擇了與曹操對抗,只是礙了支持張昭的人太多,他作爲領導者不方便表明態度,只能寄希望有人來反駁投降論,而魯肅與周瑜的存在,只解決了孫權的堅決不投降的態度的問題。

孫權一旦戰敗,劉備也必然失敗,將會繼續西逃或者南逃,整個江南將納入曹操的勢力範圍,長江以南除了劉備與孫權之外,沒有其他勢力可以抗衡曹操,益州的劉璋、漢中的張魯、關中及涼州的馬超與韓遂自然也不是曹操的對手,曹操只要打敗了孫權,統一天下就指日可待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