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 朱元璋爲何重用胡惟庸也不重用劉伯溫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 朱元璋爲何重用胡惟庸也不重用劉伯溫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朱元璋取得天下之後,爲什麼寧願重用胡惟庸,也不願意用劉伯溫?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應天登基,由此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

定鼎天下之後,明太祖朱元璋就按照以前的那種慣例都打天下的那些功臣進行封賞,而徐達、李善長、劉伯溫三人其實就相當於明太祖朱元璋的韓信、蕭何以及張良。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 朱元璋爲何重用胡惟庸也不重用劉伯溫

然而,最後論功行賞的時候,卻讓人大跌眼鏡,千百年來有這樣一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作爲朱元璋的智囊,劉伯溫對於朱元璋的貢獻是不用說的。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指的就是劉伯溫,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功勳卓著的大臣最後並未做到和李善長以及徐達等人平起平坐,最後朱元璋只封劉伯溫一個三等“誠意伯”的爵位,從這就能夠看出朱元璋並不願意重用劉伯溫。

那麼當時明太祖朱元璋究竟是基於什麼目的呢?明明有宰相之才的劉伯溫不能成爲宰相,反而是名不見經傳的胡惟庸?

劉伯溫的傲,讓朱元璋對劉伯溫很是生氣

在明初的政治格局之中,一開始接任宰相之位的人是李善長。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 朱元璋爲何重用胡惟庸也不重用劉伯溫 第2張

李善長這個人在當年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就等同於蕭何,處理後勤政事是一把好手,所以當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後李善長就成爲了中書省的右丞相,左丞相是徐達,實際上大權還是在李善長手裏。

但是,作爲宰相來說,李善長也是有缺陷的:

第一點那就是李善長的心胸過於狹隘了,《明史》這樣評價李善長:

李善長乃“外寬和”,內多忮刻' 之人

這話指的就是李善長的爲人,他這個人雖然能力很強,可是爲人嫉妒刻薄。

比如當年劉伯溫奉命調查李善長的親信李彬貪污一案,作爲李彬頂頭上司的李善長不但不幫助劉伯溫,反而處處刁難劉伯溫,導致劉伯溫辦案阻力重重,最後不得不上奏朱元璋,由朱元璋出面才解決了此事。

之後兩人也因此產生了積怨,李善長多次苛責劉伯溫,劉伯溫最後不得不選擇回家避禍。

也因爲李善長的這個缺陷,之後在朱元璋的暗示之下,李善長被迫辭職回家。

朱元璋本意是讓劉伯溫兼任,但是他又不明示,於是特地給劉伯溫出了考題,讓他點評三個宰相人選楊憲、汪廣陽以及胡惟庸的爲人。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 朱元璋爲何重用胡惟庸也不重用劉伯溫 第3張

劉伯溫則認爲三人都不具備宰相之才,這時候朱元璋正好借坡下驢:“看來,能當我的宰相的,只有先生你了。”

哪知道朱元璋這樣暗示了,劉伯溫還是高傲,認爲自己嫉惡如仇,在朝中一定會得罪許多人,所以並不能擔任宰相。

這句話直接就是打了朱元璋的臉,讓你推薦你全都反駁了,可是讓你自己擔任你又不肯當,這不就是高傲嗎?尤其是臣子在君王面前,也因爲這件事,劉伯溫在朱元璋心裏印象可謂是大打折扣。

劉伯溫不看好的人他硬是要用,最終胡惟庸等三人當上了宰相。

有時候太聰明也不是好事

明初的時候,朝廷有兩大政治集團,一個集團是以李善長爲首的“淮西勳貴”,這些是當年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武將團體;另一個則是以劉伯溫爲首的“浙東集團”,這其中有一大部分是文士,甚至不少是元朝時期的官員。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 朱元璋爲何重用胡惟庸也不重用劉伯溫 第4張

從朱元璋的角度來說,這兩個集團需要存在,但是都不能太強大,因爲太強大就會威脅到自己的位置。

朱元璋的本質是需要劉伯溫的浙東集團牽制李善長的淮西集團,反之也是同理。

天下平定之後,淮西集團自詡和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因此開始爲非作歹起來,這個時候朱元璋本意是要劉伯溫的浙東集團出面,打壓一下其中的不法分子。

可是劉伯溫是何等聰明人啊,朱元璋的手段豈會看不出?

他幫助朱元璋解決了麻煩,的確可以讓淮西勳貴收斂,但是這必定會引來淮西勳貴的怒火,到時候朱元璋爲了平息怒火只需要收拾掉劉伯溫就可以平息衆怒了,而沒了劉伯溫的浙東集團就是一團散沙,朱元璋可以輕鬆拿捏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 朱元璋爲何重用胡惟庸也不重用劉伯溫 第5張

而也正是這個考慮,他還是拒絕了朱元璋的建議出任宰相。

對於皇帝來說,他需要臣子的聰明,可是另一方面他並不想讓臣子太過聰明,如果都像劉伯溫這樣,那麼他還怎麼帶這個隊伍?

所以對於劉伯溫,朱元璋是非常需要他的聰明才智,可是也非常忌憚他的聰明才智,也正是因爲如此,劉伯溫成爲了明初政治之下的犧牲品,否則沒有劉伯溫的默許,胡惟庸真的有這麼大膽子敢殺一個開國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