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常璩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常璩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璩(約291年 — 約361年),字道將,蜀郡江原人,東晉史學家。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常璩出生於西晉末年。成漢時期,常璩曾擔任散騎常侍。公元347年,成東晉大將桓溫伐蜀,常璩勸漢皇帝李勢降晉。成漢滅亡後,常璩入晉,卻受到東晉士族的歧視、輕藐,因此專注於修史,撰寫成《華陽國志》。《華陽國志》全書共十二卷,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誌,爲研究中國西南地區山川、歷史、人物、民俗的重要史料。

主要成就

常璩撰寫的《華陽國志》是一部有影響的歷史、地理著作,《 四庫全書》入史部載記類,近人則往往將其劃入地方誌中,並被譽爲我國現存最早的方誌之一。

常璩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該書資料豐富,取材廣泛,引據於司馬相如、嚴君平、揚雄、譙周、習鑿齒、王隱、虞預、幹寶等人的作品,內用豐富且簡明扼要,對於古代史料,能批判吸收,而非一味盲從濫用。草創始就,即倍受重視。書成之後,就被世人廣泛傳鈔,流行南北。范曄着《後漢書》,裴松之注《三國志》,曾大量採取其文,後來崔鴻着《十六國春秋》、酈道元注《水經》、劉昭注《後漢志》,凡涉及西南史地者,亦無不盡量吸收《華陽國志》的成果。 從《隋書·經籍志》開始,歷代書志均加着錄。

我國兩千年來,地方史志數量極多,無非流行一時,不久後便毫無價值。惟有《華陽國志》,迄今爲止,在中國古代史上佔有重要位置。該書在歷史發展階段中,代表性強,足以與正史相提並論。

《華陽國志》還是是第一部完整記敘了西南地區的從古到今的歷史、地理、人物等內容的方誌著作,使後世讀者能夠全面瞭解西南地區的風貌。歷史學家任乃強認爲:“此其於地方史中開創造之局,亦如正史之有《史記》。”

《華陽國志》與儒家主張契合,其思想不乏進步性,表達了對貪污之揭發指責,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對被壓迫的少數民族的公道主張之表揚,與夫崇儉德,尚勤勞,獎信義,鄙自私等思想觀念,被後人肯定。常璩此書,同時也爲爲中國西南地區與中原的思想、文化交流融合作出巨大貢獻。

常璩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第2張

個人作品

華陽國志

《華陽國志》爲常璩代表作。《華陽國志》凡十二卷,約分爲三個部分:第一至四卷,述樑、益、寧三州地理與其古史;第五至九卷,記述公孫述以來的割據蜀地者始末;第十、十一兩卷,標榜蜀地的人物,最後以《自序》爲一卷,又輯附三州人物目錄。全書共約九萬字,在當時,可謂地方史一鴻篇鉅製。

蜀記

李雄時期,常璩撰寫《蜀紀》。此篇初名《蜀記》,曾單行。後來改爲《華陽國志》之一篇,稱爲《蜀志》。《蜀本紀》取材於揚雄《蜀本紀》、應劭《風俗通》、譙周《益州記》、陳壽《益部耆舊》與揚雄、左思兩《蜀都賦》、來敏《本蜀論》、趙寧《鄉俗記》及常璩自己的見聞,而以《史記》、《漢書》、《續漢書》、《漢紀》、《續漢紀》與陳壽、王崇《蜀書》之文參校訂正。其他所云司馬相如、嚴君平,陽城子玄等人的《蜀本紀》。

巴漢記

常璩於撰述《蜀記》同時,亦撰寫《巴記》,取材於譙周《三巴記》及回到蜀地的荊湘流民傳述。後復採用祝龜《漢中志》與鄭僅、陳術所寫的書,以及東三郡與梓潼郡、陰平郡往事,稱爲《巴漢記》,到李壽時流傳於北方。永和中,收入《華陽國志》,始分爲《巴志》與《漢中志》二卷。

常璩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第3張

南中志

李壽取寧州後,常璩纂述《南中志》。《南中志》成書較晚,取材於楊終《哀牢傳》,譙周《南中異物志》,魏完《南中志》等書,另外還大量記述北還流民的傳說。後來收入《華陽國志》時,全用《南中志》舊文,未有增改。

蜀李書

漢興初,常璩取《漢紀》所載公孫述事,像陳壽書一樣,將內容分爲《紀》、《傳》兩部分,稱爲《蜀漢書》,正文共九卷,合《自序》共有十卷。因爲李勢將該書送給石虎,已刪除常氏《自序》,改稱《蜀李書》,所以北方的文士最先傳抄。又名《漢之書》、《漢志書》等,後來改寫爲《華陽國志》一部分。

益部士女總贊

成漢時,常璩撰有《益部士女總贊》一篇。常璩入晉後,將其收入《華陽國志》,並在各個人物下添加小傳,改寫爲爲《先賢》、《後賢》兩篇。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