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棣登基帝位後是如何賞賜姚廣孝的?

朱棣登基帝位後是如何賞賜姚廣孝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姚廣孝,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知己好友,本站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是形勢所迫,但有一個人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就是僧人姚廣孝。

朱棣:

① 廣孝器宇恢弘,性懷衝澹;

② 廣孝德全始終行通神明,功存社稷,澤被後世……

太子朱標死後,明太祖朱元璋沒有將位子傳給其他兒子,而是直接傳給了孫子朱允炆(建文帝),而建文帝皇位還沒有焐熱就開始了了一波騷操作——“削藩”,這讓那些藩王叔叔們情何以堪。最終,四叔燕王朱棣打着“清君側”的旗號,一呼百應,發動了明朝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

這場戰役以朱棣的完勝而告終,建文帝在一場皇宮大火中不知所蹤,有人說他被燒死了,也有人說他被一個僧人給救下了,最後逃到了南方隱姓埋名。總之,這就是謎一樣的存在。

再說朱棣,奪了侄子江山的他,沒有沉湎於酒色,而是勵精圖治,朝廷上也是人才輩出一番和諧景象。要說朱棣的心腹,除了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監鄭和之外,“妖僧”姚廣孝也是朱棣的肱骨之臣。不誇張地說,在朱棣登上皇位的過程中,姚廣孝發揮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朱棣登基帝位後是如何賞賜姚廣孝的?

既然被稱作“妖僧”,那麼姚廣孝有什麼特別之處嗎?有可能顛覆你我的認知。

馬秀英皇后去世之後,朱元璋派出僧侶隨侍藩王,爲皇后誦經祈福。姚廣孝就是在這個時候與朱棣結識的。此後,姚廣孝主動提出要跟着朱棣前往封地。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他認爲姚廣孝可不僅僅會吃齋唸佛,他的一些行爲舉止,大有政治家的風範和眼光。

首先,姚廣孝渴望建功立業。與一般苦伴青燈、參禪打坐的僧侶不同,姚廣孝很喜歡官場和政治。有一次,他到河南嵩山,遇到一位有名的相面大師袁珙,袁珙直言不諱,說他的面相像一隻瘦虎,註定是喜歡殺戮和官場的。姚廣孝聽後非但不生氣,反而沾沾自喜。並且,他時常發表言論,直言朝政腐敗。當友人提醒他時,他也毫不在乎。

其次,喜歡攛掇。君是君來臣是臣,在古代封建王朝,非常重視封建秩序。謀朝篡位這等事乃大逆不道之事,如果被朝廷抓住“小辮子”,是要被誅九族的。但姚廣孝無疑就是一個“亂臣賊子”,他經常會給朱棣描繪一幅美好的帝王江山圖。有一次,他對朱棣說,我想給大王戴一頂白帽子。“白”+“王”,可不就是“皇”嗎!很明顯,他是想讓朱棣稱帝。

第三,助力朱棣奪權。面對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朱棣雖然沉不住氣,但還沒到造反起義的地步。不過此時的姚廣孝看到了絕佳的機會,認爲此時再不出手將後患無窮,甚至死無葬身之地。爲了消除朱棣的顧慮,姚廣孝還請了術士袁珙和金忠專門給朱棣相面、算卦,說朱棣造反一定能夠成功。有了這些“天道”吉相,朱棣自信心爆棚。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朱棣舉起反抗大旗。雖然在階段性的戰役中,朱棣沒有完全取勝,甚至一度對自己的行爲產生懷疑,不過姚廣孝給朱棣分析了形勢,並且竭盡全力跟朱高熾在後方鼎立支持。姚廣孝建議朱棣要集中火力直取南京,這樣才能徹底取勝。

經過大大小小的戰役,朱棣成功的率兵殺入京師,朱允炆在朱棣進入京師後消失在了硝煙中。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稱帝。可以看出,在整個靖難之役前後,姚廣孝比朱棣要上心得多。很多時候,姚廣孝不但是軍師,還是心理分析師。之所以被稱爲“妖僧”,從這些方面,可見一斑。

也許你會說,姚廣孝不是一個合格的僧人,他之所以這麼熱衷於朱棣造反,一定是另有企圖,甚至說,他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僧人,貪圖榮華富貴纔是他最終的目的。真是這樣嗎?非也。

古代帝王對於身邊的有功之臣,向來慷慨大方,尤其是那些開國功臣。姚廣孝於朱棣來說功不可沒,所以朱棣對他的封賞也毫不吝嗇。因爲姚廣孝是僧侶,不方便直接給他封侯,因此,朱棣提出讓他還俗。但是,姚廣孝卻拒絕了這個提議。

朱棣登基帝位後是如何賞賜姚廣孝的? 第2張

就像影視劇裏蘇乞兒“奉旨”討飯一樣,對於這樣的“從龍之臣”,肯定要領過皇帝的封賞,否則皇帝也不好下臺階。朱棣又賞賜了非常精美的府邸、貌美的宮女給姚廣孝,但姚廣孝再次拒絕了。他不接受朱棣的任何賞賜。君子有成人之美,既如此,朱棣也沒再勉強。

而在很多人看來,姚廣孝此前的目的無非就是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但對於明成祖朱棣的賞賜,他卻不爲所動,而且他後來依然住在寺廟,穿僧袍、吃齋飯,仍然與一個普通是僧侶無異。但對於朱棣的一番好意,姚廣孝也沒有無視,他同意擔任負責僧人事務的僧錄司左善世,並加封“太子少師”的虛銜。

朱棣提出遷都北京時,他奉命主持北京故宮的修建工作;之後,他又成了《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的最高編撰官。可以說,姚廣孝雖然是一名僧人,但在朱棣看來,他是一個知己,可以吐露任何心事的故友,所以朱棣對姚廣孝也是十分的信任和倚重。

既爲“少師”,姚廣孝輔佐太子朱高熾可謂盡心竭力,之後,他又教導皇太孫朱瞻基。對於這樣亦師亦友的人來說,朱棣得之欣慰,在很多人面前,他都會提起姚廣孝的好,姚廣孝也因此成了明朝皇室裏最受尊敬的人之一。

就是這樣一個無慾無求之人,對友情卻看得十分重視。

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八十多歲的姚廣孝病重,不能上朝,居住在慶壽寺中。朱棣讓御醫居住在寺廟裏隨身照顧,並親自多次去看望他。看着形如枯槁的姚廣孝,朱棣知道,這個輔佐了自己大半輩子的僧人,已時日不多了。雖然他知道姚廣孝這些年一直是無慾無求,但人之將死,也許會有未了之心願,於是朱棣經常會問起姚廣孝還有什麼想要完成的心願,他願意幫忙完成。

本以爲姚廣孝沒有什麼遺願,但這一次姚廣孝開口了。他說:

僧人溥洽被關在牢裏已經很久了,希望能赦免他。

朱棣在腦海裏迅速檢索此人的信息,最終想起這個“溥洽”是何人。原來,溥洽也是一名僧人。姚廣孝還沒有追隨朱棣時,就與溥洽認識了。並且,因爲同是僧人,愛好相同,兩人曾經也是非常親密的好友。但是,因爲彼此政見和立場的不同,溥洽變成了朱允炆的支持者,而自己則跟了朱棣。自此之後,兩人分道揚鑣。

當朱棣大軍殺入南京時,沒有見到朱允炆的下落,也沒有發現他的屍體,很多人認爲是僧人溥洽將建文帝給藏匿起來了,所以將溥洽抓入大牢。而這期間就長達十幾年。一直以來,作爲曾經的好友被關進大牢,姚廣孝也充滿了自責,但各謀其政、各爲其主,兩人最終因爲立場不同而站到了彼此的對立面,姚廣孝也無能爲力。

朱棣登基帝位後是如何賞賜姚廣孝的? 第3張

時過境遷,看到昔日的好友身陷囹圄,姚廣孝很不是滋味。所以臨終之前,他希望皇帝能饒恕溥洽,讓他也能安度餘生。

聽了姚廣孝的肺腑之言,朱棣頗爲感動,認爲姚廣孝確實是重情重義之人,朱棣果斷下令放了溥洽。之後,心滿意足的姚廣孝,慢慢地停止了呼吸。是年,姚廣孝病逝於慶壽寺,享年84歲。

有明一朝,這位有着“黑衣宰相”之稱的姚廣孝去世之後,被追贈榮國公,諡號恭靖。皇帝親自撰寫神道碑銘,並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這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縱觀姚廣孝的一生,雖然他是一位出家人,但他對時政鍼砭時弊,敢於向腐朽統治說“不”,看似不務正業,卻又時時心念蒼生,這等普度衆生方爲務實,這等吃齋唸佛方顯豁達。他無慾無求卻纔華出衆,他沉穩果斷卻重情重義。也許你在他身上看到的都是矛盾,而我看到的卻是完美的融合。

有人說姚廣孝是淡泊名利,也有人說姚廣孝怕功,因爲姚廣孝太瞭解朱棣這個人,而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更是深知,所以他如果選擇急流勇退,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