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朱棣奪位成功的第一功臣,姚廣孝爲何啥賞賜也不要?

朱棣奪位成功的第一功臣,姚廣孝爲何啥賞賜也不要?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是一條長河,它奔流向前,無止無息。今天小編爲您講述XXX的故事。

公元1352年,還在皇覺寺當和尚的朱元璋收到了兒時小夥伴湯和的來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所領導的紅巾軍,經過多番考慮,朱元璋決定還俗,參加郭子興的義軍,並依靠自己的努力,成爲了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

而就在朱元璋還俗的同一年,一個名叫姚天僖的年輕人來到蘇州的妙智庵,剃度出家,法名道衍。朱元璋死後,在道衍和尚的謀劃下,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從他的侄子朱允炆手中奪下了大明皇帝的寶座,這位道衍和尚後來被明成祖朱棣賜名姚廣孝,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黑衣宰相”。

朱元璋和姚廣孝作爲元末明初最著名的兩個和尚,一個還俗,成就了開國偉業,一個出家,成爲了燕王朱棣奪得皇位的第一功臣。

朱元璋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一個農民出身的小夥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在長江流域擊敗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在北方驅逐元朝政府,最終成就了一代霸業。作爲元末明初,名氣僅次於朱元璋的另一位和尚,姚廣孝爲朱棣奪位立下了赫赫功績,堪稱朱棣奪位第一功臣,但在朱棣成就霸業之後,卻多次拒絕朱棣的賞賜,這又是爲何?

京城偶遇,一見如故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農曆八月的一天,就藩北平的燕王朱棣收到了朝廷的消息,朱元璋的髮妻馬皇后因病去世,要求朱棣火速赴京奔喪,朱棣萬萬沒有想到,這一次的赴京奔喪卻讓他收穫了成就自己霸業的第一謀臣。

當時在馬皇后的葬禮上,備受朱元璋信任的高僧宗泐法師向朱元璋建議,可以趁諸位藩王都在京城之時,讓他們各自帶一名高僧回去,回到藩地後繼續爲馬皇后祈福,朱元璋聽後欣然同意,讓宗泐法師爲每一位藩王選擇一名高僧,當時分配給朱棣的高僧正是道衍和尚。

朱棣奪位成功的第一功臣,姚廣孝爲何啥賞賜也不要?

於是,在大明皇宮之內,道衍和尚和朱棣有了第一次見面。在第一次見面之時,道衍和尚對朱棣說,“大王如果帶我去北平的燕王府,我必定要送大王一頂白帽子”。朱棣是藩王,在王上面加一頂白帽子,就變成了皇,道衍和尚的言外之意就是,燕王您如果選擇我做您的謀臣,我必定會輔助您登上帝位。

道衍和尚的一番言論說出了朱棣心中所想,兩人一拍而合,開始了密謀奪取大明皇位的道路。

削藩危難之際,力勸燕王謀反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朱允炆即位之後,整個中央朝廷面臨着一種強支弱乾的局面,朱允炆的叔叔們就藩在外,對中央朝廷的威脅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朱允炆決定聽從黃子澄,齊泰等人的建議,進行削藩。

一開始,朱允炆的削藩進行得很順利,在短短一年的時間之內,五個藩王先後被廢,這其中就包括燕王朱棣的同母胞弟周王朱橚,不過在面對最年長的叔叔朱棣時,朝廷卻投鼠忌器,遲遲沒有下手。

儘管沒有對朱棣下手,朝廷在燕王府安排的眼線卻不少,朱棣的護衛也被朝廷以各種名義調走,只留下了僅僅八百將士,眼看燕王朱棣即將成爲朝廷下一個討伐目標,朱棣身邊的道衍和尚坐不住了。

道衍和尚直接來到燕王府,對朱棣說,“大王,現在朝廷已經連削五王,從這個發展趨勢來看,對我們動刀是遲早的事,雖然目前來看,朝廷已經控制住了北平及其周圍大部分地方,但是燕王您在北平耕耘多年,在此地威望甚高,我們起兵之時,必定有很多人響應,到時候拿下北平,以北平爲據點,必定可以直搗南京,奪得帝位”,道衍和尚的力勸終於讓燕王朱棣下定了起兵的決心。

不僅如此,道衍和尚同時還利用燕王府深邃的院落,在燕王府裏養了很多鵝鴨,以鵝聲,鴨聲作爲掩蓋,祕密打造兵器,爲起兵做準備。

公元1399年七月,朱棣以奉天靖難爲名,發動靖難之役,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奪位之旅。

靖難之役,屢獻妙計

自從燕王朱棣率領八百將士起兵,拿下北平九門之後,又掃除了北平城周圍朝廷的勢力,先後打敗了耿炳文和李隆基率領的朝廷大軍,一路上進行的非常順利,就在朱棣以爲可以一路南下,直搗南京之時,在被朝廷放棄的濟南,卻遭遇了自己起兵以來的第一次大敗。

自從白溝河戰役,李景隆率領的大軍戰敗之後,李景隆一路南逃,來到了濟南,燕軍隨軍而至,圍攻濟南,李景隆大敗,帶領着殘兵敗將從濟南城撤走。儘管朝廷的軍隊撤走了,但濟南城內的百姓卻沒有放棄反抗,他們在右參政鐵鉉等人的帶領下,抵擋了燕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堅守城門長達三月之久。

燕軍久攻不下,將士疲憊,在道衍和尚的建議下,燕軍被迫北撤,濟南的守軍則乘勝追擊,收復德州等地。

同一年的冬天,雙方又在東昌,也就是現在的山東聊城展開激戰,這一戰燕軍大敗,大將張玉戰死,朱棣被迫撤軍回到了北平。

東昌之戰的慘敗讓燕王朱棣陷入了消極的狀態,整個燕軍同樣士氣低迷,在北平坐鎮的道衍和尚看到這個情況,覺得如果士氣繼續低迷下去,會對燕軍相當不利,他力勸朱棣,必須再次出擊,打一個勝仗來重整士氣。

在道衍和尚的鼓舞之下,朱棣首先在北平搞了一個大規模的誓師,紀念在東昌戰役中死去的戰士,然後率軍南下,取得了夾河之役的勝利,原本低迷的士氣重新振作起來了。

朱棣奪位成功的第一功臣,姚廣孝爲何啥賞賜也不要? 第2張

雖然在整個靖難之役中,燕軍勝多敗少,但是因爲燕軍兵力不足,沒辦法固守先前的勝利成果,所以靖難之役打了兩年多,燕軍仍然還在北方和朝廷軍隊纏鬥。

在此種情況下,道衍和尚又爲朱棣出了一個妙計,他認爲朝廷的軍隊都被派到北方來之後,南京的守備必定空虛,我們不必再在北方繼續和朝廷軍隊纏鬥,而應該集中兵力,直取南京,大業必成。

朱棣聽從了道衍和尚的建議,集中兵力向南京進發,並順利的度過長江,拿下了南京城,成就了自己的霸業。

不爲名,不爲利,只爲自己一身抱負

對於道衍和尚這位大功臣,朱棣當然不吝嗇自己的賞賜。

朱棣奪得帝位之後,曾經想讓道衍和尚還俗,但是卻遭到了道衍和尚的拒絕,賞賜的田地,美女,同樣遭到了道衍和尚的謝絕。道衍和尚依舊過着僧人般的生活,早上穿着官衣上朝,退朝之後則換回了僧衣,依然住在自己的小廟裏。

對於很多人來說,跟着帝王打天下,毫無疑問都是爲了奪得天下之後,能夠得到高官厚祿。但是對於道衍和尚來說,他處心積慮力勸朱棣起兵,爲朱棣奪位出謀劃策,朱棣奪得帝位後,他卻一不要名,二不要利,那做這掉腦袋的買賣,道衍和尚究竟是爲了什麼?

作爲通曉儒,道,佛三家所長的一代奇人,道衍和尚一直視元朝奇僧劉秉忠爲自己的偶像,想要建立和劉秉忠一樣的豐功偉績,但是當道衍和尚學得一身所長之時,卻發現自己的一身本領卻無用武之地。由於不能得到朱元璋的重視,道衍和尚只能把實現自己一身抱負的希望寄託在燕王朱棣身上,這也是道衍和尚幫朱棣奪位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