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唐朝皇帝的原配皇后大多慘淡收場,爲什麼會這樣?

唐朝皇帝的原配皇后大多慘淡收場,爲什麼會這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皇后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本站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宋代,程朱理學成爲官方哲學後,所謂“守節”“裹腳”等逐漸成爲束縛女性枷鎖,故而,相比較而言,宋元明清之前的唐朝,女性地位要高一些,能夠出一位女皇帝,也足見當時的社會風氣要比後世開明得多。但在這個女性地位相對較高的朝代卻出現了歷朝歷代難得一見的奇景,那就是皇帝的原配竟然大多都慘淡收場。

唐朝中後期出現了一個極爲特殊的現象,那就是皇帝基本不立後了,尤其是唐憲宗之後,連皇帝在登基前是否有原配妻子似乎都存在疑問,所以唐朝有據可查的原配妻子的也就十一位皇帝(除去殤帝),也便是從唐高祖到唐憲宗這十一位天子,其中唐德宗十分特殊,剩下的十位皇帝原配中,得以善終的只有兩位。

輔創大業,她們是丈夫心中的白月光

唐朝的第一位皇后是誰?筆者以前會脫口而出,唐高祖的竇皇后,其實不然,唐朝第一位實際意義的皇后是唐太宗的長孫皇后,因爲竇皇后在唐高祖李淵登基前就逝世了,李淵爲了紀念原配竇氏,故而開國之時沒有冊立皇后,而是追封原配爲穆皇后,後來雖然中意於宇文昭儀,但昭儀堅辭不受,故而李淵18年宮廷生活並沒有冊立皇后。

竇氏出身華貴,她的父親竇毅是魏周隋三朝的大將,她的母親更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親生女兒,她自幼受到舅舅周武帝的重視,嫁給李淵後,爲他生育了四子一女,竇氏德望出衆,深得丈夫李淵的垂愛,可她終究是有皇后之運而無皇后之命,隋大業九年去世,年45歲。

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河南洛陽人。其先魏拓跋氏,後爲宗室長,因號長孫。高祖稚,大丞相、馮翊王。曾祖裕,平原公。祖兕,左將軍。父晟,字季,涉書史,趫鷙曉兵,仕隋爲右驍衛將軍。—《新唐書後妃傳》

長孫皇后自不必說,也是出身華貴的大家閨秀,她的先祖是北魏宗室,她的母親又是北齊宗室女,長孫家族在魏、周、隋、唐四代可謂是極盡尊貴。

唐朝皇帝的原配皇后大多慘淡收場,爲什麼會這樣?

長孫氏嫁給李世民後,以賢德聞名,成爲皇后之後,她更是堪當一代賢后楷模,她的輔助是李世民能夠成就大業的重要原因,她本人也深得李世民愛重,爲她誕育了三子四女,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崩逝,李世民悲痛萬分,追封她爲文德皇后,須知,長孫皇后最初的諡號就是“文德”,不是因爲李世民去世後諡號爲“文皇帝”長孫皇后系夫諡才稱“文德”,也足見李世民對愛妻的追思。自此後,唐太宗再不復立後。

竇皇后和長孫皇后皆是她們丈夫心中的白月光,按說也是給唐朝帝后開了一個好頭,但誰又能知道,自此後唐朝所有皇帝的原配都走上了一條“被詛咒”的道路。

奇哉怪也,八代皇帝原配皆無善果

唐高宗李治的原配是他在晉王時期所納的王妃王氏,王氏出身華族太原王氏,父祖舅等皆爲隋唐重臣,李治成爲太子後,冊封王氏爲太子妃,蕭氏爲良娣,繼而李治登基,王氏爲後,蕭氏爲淑妃,她們二人爭鬥頻頻,最後卻都落敗於武氏之手。

唐中宗李顯的原配趙王妃更是悽慘,她沒有做錯任何事,只是因爲公公唐高宗對她的母親常樂公主(高祖李淵女,李治的姑姑)格外尊重和厚待讓武皇后不滿,武皇后動不了常樂公主,就把怨氣都撒在了兒媳婦身上,將她囚禁起來,活活餓死。

趙妃的妯娌劉氏也好不到哪去,她起初是相王李旦的王妃,李旦即位後冊之爲皇后,武則天登基爲帝,李旦降爲皇嗣,劉氏被降爲皇嗣妃,不過三年,婢女團兒誣陷劉妃和側妃竇氏(李隆基生母)詛咒武則天,二人皆被武則天所殺。

李隆基的原配王氏是輔佐丈夫成就帝王大業的幕後功臣,待到李隆基江山穩固,他也不像當年那樣待王皇后了,王皇后因爲無子,地位本就不穩,武惠妃又對皇后寶座虎視眈眈,王皇后的哥哥求來一個神符,上面寫着唐玄宗的名諱,據說佩戴可以保佑王皇后生子,王皇后求子心切日夜佩戴,不知何人誣陷王氏魘鎮皇帝,李隆基就因此廢掉了王皇后。

唐肅宗李亨的原配韋氏是他當太子時的太子妃,當時,奸相李林甫曾力薦武惠妃之子壽王李瑁爲太子,故而對李亨十分忌憚,於是尋機詬陷太子妃的哥哥刑部尚書韋堅,李亨爲了避免被牽連,向玄宗提出與太子妃離異,玄宗也覺得李林甫做得有些過了,就同意了此事。韋妃與李亨離異後削髮爲尼,在安史之亂時逝世於失陷的長安城。

唐朝皇帝的原配皇后大多慘淡收場,爲什麼會這樣? 第2張

唐代宗李豫的原配崔氏是楊貴妃的外甥女,她“成也家世,敗也家世”,馬嵬坡之變後失去丈夫寵愛,待李豫收復長安後不久去世。按說崔氏雖然跋扈,但並無罪過,還爲代宗生有兒女,李豫也應當追封爲皇后,但根據史書分析,崔氏只被追封爲貴妃,她的女兒就是唐憲宗郭貴妃的母親昇平公主,不過因爲史料不全,不可完全印證。

唐德宗李適十分特殊,他的父祖、子孫皆有原配妻子,但不知爲何,史書沒有記載他是否有原配,雖然唐憲宗之後的皇帝在登基前似乎確實沒有正妻,但李適就很奇怪了,史書就是如此,沒有記載不代表沒有,只能說存疑。

唐順宗李誦的原配蕭氏也是出身華族,先祖是南樑昭明太子蕭統,母親、祖母都是公主,她的母親郜國公主因爲是太子妃之母,待遇自然格外優厚,這招到了其他宗室嫉妒,故而向皇帝李適告發郜國公主勾結黨羽、暗中詛咒,李適震怒,李誦爲了自保,不得不效法曾祖父李亨,與太子妃離異,但李適沒有放過蕭氏,將她賜死。

唐憲宗李純的原配郭氏按說終於跳出了前面這些厄運,她的母親昇平公主是唐代宗嫡女,父親是重臣郭曖,祖父更是興唐名將郭子儀,這樣的出身可以說是貴不可言,可是李純即位後因爲忌憚郭氏的家世,就是不立她爲皇后,隻立爲貴妃,還是兒子即位後才尊爲太后,後來又成爲了太皇太后,雖然不圓滿,但還算可以接受。

誰知孫兒武宗去世,宦官又迎立光王李忱即位,她與李忱生母鄭氏併爲皇太后,史書記載其白天登勤民樓欲自盡,被攔阻後當夜暴崩,最終沒能跳出高宗以來歷代皇帝原配慘淡收場的怪圈。

須有一問,何以如此?

相比其他朝代,唐朝皇帝的原配命運要坎坷得多,別的朝代也偶有此類事件發生,但亦無唐朝這樣連續八代九君原配皆如此不幸,細細想來無非是三個原因:

《易》曰“家道正而天下定”,不其然歟!—《舊唐書後妃傳》

唐朝皇帝的原配皇后大多慘淡收場,爲什麼會這樣? 第3張

其一,嫡長子繼承製在唐朝有而不用。嫡長子繼承製自周代定型,延續兩千餘年,即使是採用“祕密立儲”方法的清朝,嫡長子繼承的思想也影響了好幾位皇帝。在唐朝,真正以嫡長子身份即位的唯有唐順宗一人,唐穆宗李恆雖然是郭貴妃長子,但郭貴妃並非皇后,李恆的嫡長子身份有些似是而非。即便條件再寬鬆些,以嫡子身份繼承帝位的也只有高宗、中宗、睿宗。

唐朝開國之初,享有禮法優勢的李建成和功高震主的李世民圍繞繼承權展開爭奪,最終以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其後李承乾被廢,李泰也被李世民拋棄,選擇了李治;李旦再度即位後,嫡長子李憲主動讓賢於三弟李隆基;肅宗李亨冊張氏爲後,卻不冊其子爲太子;代宗即位,在沒有明確廢黜嫡妻崔氏身份的前提下,冊封長子李適爲太子,而不選擇崔氏之子;唐憲宗登基,冊立長子李寧爲太子,而不選原配郭氏之子。如此種種,實則廢置了延續千年的嫡長子繼承製,以功勞定天下,誰功勞大誰當繼承人似乎成爲了唐朝的某種不成文規定。既然如此,嫡長子的生母又怎麼會得到重視呢?

武室、韋宗,幾危運祚。東京帝后,歿從夫諡,光烈、和熹之類是也。高宗自號天皇,武氏自稱天后,而韋庶人生有翌聖之名,肅宗欲後張氏,此不經之甚,皆以兇終。—《舊唐書後妃傳》

其二,原配家世大多十分高貴,令皇帝、丈夫也會忌憚。唐朝皇帝的原配大多出身豪門官宦,有的母親是公主,祖母也是公主,在這些不幸的原配中,因家世而出問題的就有中宗原配趙氏、肅宗原配韋氏、代宗原配崔氏、順宗原配蕭氏、憲宗原配郭氏,雖然具體情況不同,但華貴的出身似乎也成爲了她們的枷鎖。唐朝自武則天、韋皇后擅權後,對帝王、儲君的正妻皆有防範,就這樣還是出了肅宗張皇后之事,代宗當太子時,時時感受到張皇后的壓迫,所以代宗即位後也便不冊立皇后,而且從此以後唐朝對儲君的正妻採取了更嚴厲的態度。像唐順宗的蕭太子妃,如此華貴的出身,蕭家更是族人、門生遍佈朝野,作爲皇帝的李適怎麼不擔心大唐再出一個武則天。

唐朝皇帝的原配皇后大多慘淡收場,爲什麼會這樣? 第4張

其三,無數偶然組成的必然。唐朝皇帝原配連續八代皆慘淡收場有上面的必然因素,但中間也有很多偶然因素,比如唐高宗王皇后、唐玄宗王皇后無子,倘若這兩位王皇后生育了兒子,歷史的走向定然大不相同。自唐代宗後,皇帝不冊皇后幾成定製,而嫡妻之廢又與不冊皇后相互影響,終成如此情形。

相比宋元明清,社會風氣更爲開放、包容的唐朝,女性的地位確實要高一些,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在唐朝,女子可以相對自由的改嫁,從一而終、做貞潔孝婦的思想並非社會的主流,但即便如此,那些女子一旦涉及到了皇權,也會受到無情的碾壓,武則天給唐朝乃至唐朝以後的女性樹立了一個高不可攀的形象,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出現在唐朝不是沒有原因的,但或許正因爲武則天,她之後的宮廷女性都受到了丈夫乃至公公的格外關注,這樣反而釀成了一場場悲劇,思來又怎能不讓人感慨萬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