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河北的這個不出名的小村子,居然見證了兩位帝王的末路

河北的這個不出名的小村子,居然見證了兩位帝王的末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有個名爲大平臺村的小村莊,雖然今天提及它,幾乎無人知曉,可是一旦讓它露出自己的廬山真面目,還着實令人大吃一驚。

誰也不會想到,這麼一個默默無聞、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子,在兩千二百多年前,短短八十多年內見證了兩位在歷史上產生巨大影響的帝王的最後歲月,以及與之相關的那兩個足以改寫歷史的變亂——沙丘之變。大平臺村,這個古名沙丘的村子因此鐫刻進了歷史的深處。

河北的這個不出名的小村子,居然見證了兩位帝王的末路

(趙武靈王)

(一)第一次沙丘政變:爲權力不惜手足相殘、父子反目

趙武靈王趙雍,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偉大君王。

公元前326年,他的父親趙肅侯薨殂,年僅十五歲的他正在韓國做人質,在韓國的幫助下回到趙國繼位。秦、齊、燕、楚、魏五國,聽說趙國繼位的是一位少年時,紛紛以會葬爲名各率萬餘大軍前來,試圖將趙國瓜分。

趙武靈王面對着強敵壓境的危難,毅然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保衛國家的重擔。他首先對朝臣恩威並施,團結內部,之後與韓國、宋國結盟,賄賂越王,使之向楚國進軍,再向北方的遊牧民族示好,穩住了後方。又調集軍隊以針鋒相對的姿勢面對五國弔唁使者。五國風聞趙國做好了決戰準備後,紛紛撤軍,趙國外部危險隨之解除。

河北的這個不出名的小村子,居然見證了兩位帝王的末路 第2張

穩定外部後,他重用趙豹(此趙豹封號陽文君,與趙武靈王的兒子平陽君趙豹不是一人)、肥義、趙成等人,整頓吏治,發展生產,使國家逐步興盛。特別是在位後期不顧羣臣反對,毅然進行軍事改革,通過胡服騎射,使趙國軍事實力迅速增長,一躍成爲可以與秦國相匹敵的軍事強國。他率領這支軍隊,通過敗樓煩,攻林胡,擊匈奴,滅中山,爲國家的興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就是這麼一位偉大的君王,卻也不免犯下大錯。

趙武靈王能順利繼位並擊退五國聯軍,韓國爲之提供了很大幫助。爲了加強與韓國的友好關係,趙武靈王迎娶韓國公主爲夫人,生下長子趙章,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安陽君公子章。公子章長大後十分有爲,深得其父喜愛,立爲太子。後來雖然趙武靈王夫人韓國公主死去,但是公子章已經長大,治國行政很有一套,其他兄弟已很難取代他的地位。

河北的這個不出名的小村子,居然見證了兩位帝王的末路 第3張

偏偏在此時,一個女人走進了趙國的歷史。這個女人的到來,很有傳奇色彩,源於趙武靈王的一個夢。一次,趙武靈王到大陵這個地方遊玩,睡夢中,見一個女孩一邊鼓琴一邊歌唱:“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瀛!”醒來,他很高興,常與羣臣提及此夢。大臣吳廣聽說後,將自己的女兒孟姚帶到他面前,他一見,果然與夢中一樣,十分高興,納入宮中,後來生下了趙何、趙勝、趙豹等人。

孟姚又稱吳娃,據說她一生未求過趙武靈王一件事,臨死時求他改立自己的兒子趙何爲太子。聰明一世的趙武靈王糊塗一時,腦袋一熱竟然同意了,而且後來真的那樣做了。不僅如此,他還主動退位做主父,讓年僅十歲的趙何繼位,成爲歷史上的趙惠文王。

趙武靈王退位後良心發現,感覺對不起無故被廢去太子位的公子章,就想封他做代王,將國家一分爲二。這種分裂國家的圖謀,顯然是舉國上下一致反對的。讓他最受不了的是,權力幾乎被兒子趙惠文王剝奪完了,年僅四十來歲正當壯年的他想要回權力,可是趙何君臣並不買賬。於是,他就慫恿公子章與趙何爭權奪利,以便於自己以調和者的身份出來要回大權。可是,漸漸長大的趙惠文王是絕對不允許的。於是,在沙丘這個地方,他們父子、兄弟上演了一出相殘的歷史活劇。

他們是以爲趙武靈王看墓地的名義來到沙丘的。這裏有兩座宮城,主父趙雍與公子章住一處,趙惠文王住一處,之間相隔大約有幾裏地。一個夜晚,先是安陽君公子章以主父的名義召趙惠文王去議事,輔佐趙國三朝君主的重臣肥義認爲有詐,便代替趙惠文王前去,結果在途中被公子章埋伏的人當做是趙惠文王而殺害。

消息傳來,趙惠文王讓兩個最忠誠的將領高信、信期作出了拼死一戰的準備。公子章率軍殺來,雙方進行了激烈交戰。

爭當雙方軍隊激戰的難解難分之時,趙武靈王的叔父趙成和趙惠文王的寵臣李兌從外地勤王而來,擊敗了公子章的軍隊。

公子章率殘軍逃入主父宮中,企圖逃過一死。早先備受主父崇信,後來卻愈發不受其待見的趙成督軍殺入主父宮中,將侄孫公子章殺害,並將侄子主父困在宮中。

趙惠文王在衆臣的保護下返回邯鄲,趙武靈王卻被趙成、李兌困在沙丘近百天,活活餓死。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趙國沙丘政變,即第一次沙丘政變。造成的結果是,避免了趙國的分裂,使趙國在趙惠文王在位的三十多年間更加興盛。

(二)第二次沙丘政變:爲權力不惜禍國殃民、遺臭萬年

秦始皇帝的功與過,歷史早有定論,不再贅言。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的巡遊,是他最後一次巡遊天下。據史料記載,這之前的秦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2),他就感到身體不適,卻不當回事。這次巡遊期間,因爲咸陽有事,他讓對他最忠心耿耿的上卿蒙毅回去,留趙高在身邊。猝然長逝後,趙高用威逼利誘的手段迫使丞相李斯加入到自己的陣營,篡改遺詔,暗自擁戴胡亥,祕不發喪。

回到咸陽後,他們公佈秦始皇帝死訊和經過趙高、李斯篡改過的遺詔,擁立胡亥繼位,成爲秦二世皇帝。

舉國上下面對這個事實,雖感意外,卻又無可奈何,只好接受。誰也沒料到,胡亥一繼位,形勢馬上變了天:逼死扶蘇、蒙恬、蒙毅,姚賈、頓弱、尉繚等人也逃的逃,死的死,大秦帝國轉眼間已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河北的這個不出名的小村子,居然見證了兩位帝王的末路 第4張

在這裏,大家常常有個疑問,那就是作爲丞相的李斯,爲何要屈服於趙高,進而去擁戴那個衆所周知的昏庸之輩胡亥?當時,誰都明白扶蘇比胡亥更適合繼位做皇帝來統治整個帝國,完全有能力消滅趙高和胡亥的李斯,爲什麼不剷除趙高擁立扶蘇呢?

其實,透過表象看本質,這主要還是治國理念的不同。李斯,作爲儒家荀子的學生這不假,可是荀子並不是與孔孟一道的純儒家。荀子博採衆家思想做自己的學問,尤其對法家、名家、道家用力頗深。李斯在骨子裏與同學韓非一樣,是一位法家。李斯接受了老師荀子“人性本惡”的思想,主張用嚴刑酷法治理天下,迫使人民絕對服從統治,放棄反抗。

而扶蘇爲人仁德,曾多次勸諫秦始皇帝實行仁政治國,惹惱了秦始皇帝,才被趕到上郡九原監軍。一旦扶蘇繼位,朝政必定要改弦更張,並對之前導致天下民怨洶洶的嚴刑酷法有所修正,這是李斯所萬萬不能接受的。更可怕的是,扶蘇一旦繼位,難免將之前民怨沸騰的嚴刑酷法歸咎於李斯,將其作爲替罪羊來向天下人交代。這樣一來,即使李斯不被處死,至少丞相是做不成了,而這恰恰是功利心極強的李斯所不能接受的。

而擁立胡亥則不同,胡亥是個花花公子級的人物,只知道吃喝玩樂,對治國理政基本上沒有什麼興趣,他繼位,李斯可以依舊做丞相,繼續推行法治。由此,與其說李斯是受趙高的逼迫,不如說是他們之間相互妥協和利用。

趙高作爲胡亥的老師,學生繼位,他的前途不言自明。李斯作爲丞相,將一個原該屬於扶蘇的帝位送給胡亥,胡亥肯定會對其感恩戴德的。所以,他們一拍即合,達成共識,改寫了大秦帝國的歷史。

只是,事情的發展並沒有像李斯想的那樣,而是發生了急劇變化。

河北的這個不出名的小村子,居然見證了兩位帝王的末路 第5張

先是秦始皇帝時期的重臣死的死,逃的逃,緊接着秦始皇帝的子女接連被屠殺,皇室子弟相繼被殺或逃匿。被滅掉國家的六國舊貴族復辟勢力趁此渾水摸魚,唯恐天下不亂。所以,陳勝吳廣一聲吼,大秦帝國頓時狼煙四起,土崩瓦解,難逃滅亡的厄運。

而爲大秦帝國滅亡埋下禍根的趙高、李斯,在嚐到短暫的成功快慰後,也爲自己的私心非爲付出了慘重代價。只是,費盡千辛萬苦才統一天下的大秦帝國這座大廈也因此轟然倒塌,這是她的締造者所不甘心看到的。

古時候的沙丘,現在是河北省邢臺市的一個小村子,見證了兩位卓越帝王的最後歲月,也經歷了兩場後果各異的政變,北風捲地雪紛飛時,不知還能否聽到那些刀光劍影的殺戮聲,權臣勾結的密謀聲,冤魂的哭泣聲,還有後人的太息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