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早已冊立胤礽爲皇太子,爲何還會形成“九子奪嫡”的局面

康熙早已冊立胤礽爲皇太子,爲何還會形成“九子奪嫡”的局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帝位之爭最激烈的朝代是哪個?答案一定是清朝。那麼清朝最激烈的皇位之爭是哪兩位皇帝之間?答案一定是康雍之間。歷史上最爲激烈的帝王之爭——九子奪嫡,正是這一時期。

那麼清朝爲什麼會出現史上激烈的皇位之爭呢?

這與清朝的祖制有關。當年,太祖皇帝努爾哈赤兩立太子,結果一位被自己殺死(褚英),一位被自己廢掉太子之位(代善),所以努爾哈赤認爲早立太子並不能起到穩定國祚的好作用,反而會使太子本人嬌縱放肆而影響君權的不良影響,因此他來了個繼承人由衆貝勒推舉的制度。

等到了皇太極時代,他生前也沒冊立太子,因爲當時正值創業初期,大清之所以能夠創立,依靠的就是家族力量。家族目標自然是家族成員的共同目標,而個人目的也不容忽視,大部分人櫛風沐雨就是爲了封王萌爵。而倘若早立太子就會讓利益定向,如此很容易會使得各支力量權力失衡,很不利團結。所以大清王朝就形成了一個祖制,帝王生前不公開冊立太子。

康熙早已冊立胤礽爲皇太子,爲何還會形成“九子奪嫡”的局面

這條祖制的最大好處就是“擇優錄取”,“機會面前人人平等”所以有資格繼承皇位的皇子皇親們,都積極打造自己。事實證明,大清王朝宗室皇親的文化以及武功水平(尤其是皇子們)確實要遠遠高於其他王朝,也更是大清王朝皇帝整體水平要高於其他王朝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清王朝雖然是少數民族政權,但是問鼎中原之後,經過幾代皇帝的蛻變,早已很好地掌握了中原文化,尤其在康雍乾時代,他們通過勤政與睿智,更是將封建王朝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史稱“康乾盛世”,這些都是值得後人肯定之處。

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客觀事物也好,政治體制也罷,有好處就會有其不好的一面。“擇優錄取”“優勝劣汰”是伴隨競爭的,如果這競爭始終處於良性之狀態是無可厚非,但是面對皇位這如此巨大之誘惑,所以以機取巧,甚至是鋌而走險的惡性競爭就在所難免了,又因爲競爭的主導人是身份特殊並且有權有勢的皇子們,這種惡性競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往往是巨大的。康熙皇帝就被他的兒子們搞得焦頭爛額,他甚至一度十分擔心自己百年之後,他的兒子們會出現火拼而將大清王朝毀於一旦,惡性競爭之負面影響可見一斑。

康熙早已冊立胤礽爲皇太子,爲何還會形成“九子奪嫡”的局面 第2張

康熙末年的皇儲之爭,歷史上有一個特殊稱謂——九子奪嫡,顧名思義參與這次歷史上最著名、最激烈的皇位之爭的有九位皇子。

那麼康熙朝爲什麼會出現“九子奪嫡”呢?

大清王朝雖然有祖制帝王生前不公開冊立太子,但是由於康熙初年的特殊時期,康熙皇帝不得不將祖制擱置一邊。康熙十四年,康熙皇帝公開冊立兩歲的嫡子二阿哥胤礽爲皇太子。那麼既然已經早立太子了,爲什麼還會有如此激烈的奪嫡之爭呢?原來,這也和大清祖制有莫大關係。康熙皇帝雖然早立了太子,但是他並沒有把太子作爲唯一接班人來培養,更沒有因爲立了太子就放鬆對其他皇子的教育與栽培。

漢族王朝的通常做法是立嫡之後,嫡庶之分立現,以三國時期曹操爲例,當他下定決心立長子曹丕爲嫡之後,就開始打壓老三曹植,曹操不喜歡曹植嗎?絕不是。但在曹操看來既然嫡庶以分,再對庶子過於關切必然無益於政局穩定。大明王朝的做法是,一旦嫡庶以定,庶子會被封王,然後立刻離京,在自己的封地被嚴加看管,然後就是混吃等死。

康熙早已冊立胤礽爲皇太子,爲何還會形成“九子奪嫡”的局面 第3張

這是漢族王朝的通常做法,但是大清王朝不是如此。大清王朝的王爺是沒有封地的,他們的居住地就在京城,而且由於大清王朝特殊的“家族創業”建立的王朝,所以很多宗室皇親都手握重權,在朝廷中甚至是身居要職,以康熙初年康親王傑書爲例,這位禮親王代善的後人就曾立下赫赫戰功,深受順治和康熙兩位皇帝賞識與重用。正是這種創業根本全賴愛新覺羅子孫之傑出的思想,所以即使在康熙皇帝早早確立太子之後,他也絲毫沒有懈怠對其他皇子們的培育工作。

不僅如此,在皇子們成年之後,康熙皇帝經常性的對其委以重任,培養他們的工作能力,以雍正皇帝(胤禛)爲例,在他還是皇子的時候,就曾多次隨同父皇外出巡查,沿途所觀察之官風民情,以及瞭解父皇處理政事之方式,無疑是對年輕皇子的一種歷練。受到康熙皇帝如此青睞的皇子又何止年輕的胤禛一人,相關史料記載,康熙皇帝每次出巡都會將一部分皇子攜帶身邊

康熙早已冊立胤礽爲皇太子,爲何還會形成“九子奪嫡”的局面 第4張

正是由於康熙皇帝對他的兒子們高標準、嚴要求,使得他的兒子們整體素質十分優秀。大清王朝對於皇子的教育標準就是始於康熙朝,康熙皇帝將其制定爲祖制,成爲大清王朝歷代皇子教育的準則與規範,這絕對是清朝皇子的素質高於其他王朝的主要原因。

康熙皇帝並非一枝獨秀之教育培養方式,使得各位皇子們能力超羣,隨着個人能力的不斷提高,再加之帝王之家這一最佳政治素養和覺悟之培養溫牀,使得一些能力更爲出衆的皇子們開始蠢蠢欲動。身處政治中心的皇子們對於朝政的“遊戲規則”都十分清楚,僅靠自己是很難有所作爲的,於是他們暗地裏四處網絡志同道合之人,所謂的“皇子黨派”就此形成。加入“皇子黨”的朝中大臣也心知肚明,這是一次政治投資,站隊的對錯與否將會與個人的政治生命有着必然結果般的關係,這絕對是一場賭局。

康熙早已冊立胤礽爲皇太子,爲何還會形成“九子奪嫡”的局面 第5張

那麼大臣們爲什麼會紛紛“投身於”這場賭局呢?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皇太子逐漸失寵了。康熙四十一年,皇太子胤礽的三姥爺,朝中權臣索額圖事發,康熙皇帝以迅雷之勢將索額圖打倒而將其囚禁,次年索額圖活活餓死在囚牢之中。這是明顯是皇帝開始打壓“太子黨”之信號,普通人的政治覺悟都能看出來,皇太子與皇帝之間矛盾加劇,太子之位恐怕不保,而那些政治嗅覺高於普通百姓十萬倍的朝臣們,早早就開始行動起來,行動方針更是驚人地“不謀而合”,一是幫助皇帝打壓太子,二是抓緊尋找和投靠新的“保護傘”。

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第一次被廢黜之際,奪嫡之爭開始浮出水面,滿朝文武的行動也開始逐步公開化。例如就在皇太子第一次被廢黜之後,在康熙皇帝的旨意之下,推舉皇儲之人。不料結果讓皇帝大跌眼鏡,竟然絕大多數的朝臣都推舉八阿哥胤禩。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皇帝之所以要廢黜太子,最主要的原因是太子對皇權之威脅,而此時滿朝文武都支持八阿哥胤禩,這胤禩豈不是比皇太子還要有威脅?因此康熙皇帝當即否決了投票結果,從此胤禩就成了康熙皇帝打擊制約的主要對象了。

康熙早已冊立胤礽爲皇太子,爲何還會形成“九子奪嫡”的局面 第6張

這只是“九子奪嫡”的一個縮影,奪嫡之勢已經形成且愈演愈烈,各位有能力的皇子們都是使盡渾身解數。爲了能夠最終御宇天下,他們早已不顧及手足之情,最終這奪嫡之爭演變爲一場兄弟相殘的嗜血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