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他是功績卓越的帝王 爲何卻是個失敗的父親

他是功績卓越的帝王 爲何卻是個失敗的父親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一代帝王李世民,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這位功績卓著的帝王,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但他對於太子的教導卻屢遭失敗。

李世民登基當皇帝時年僅30歲,但依據皇帝的繼承製度,國要有儲君,因此,作爲嫡長子的李承乾被立爲了太子。面對八歲的太子的培養,李世民深知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未來“國之本”的培養真可謂是用心良苦。

他是功績卓越的帝王 爲何卻是個失敗的父親

網絡配圖

李世民很早就重視對承乾的教導,在承乾不足六歲時,就請有名的大儒陸德明做他的老師。立爲太子後,李世民指任頗具才華,德高望重的李綱爲太子少師,還有意識地培養他處理政事的能力。在李綱的教導下,十多歲的承乾態度謙恭,處理政事時,也能識大體,朝臣們也對他期望很高。

然而承乾必定生於深宮,長期與宮女婦人爲伴,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哪裏知道民間的疾苦。從老師們那裏聽來的見識,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必定是膚淺的,這就嚴重影響了他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加上他太子尊貴的地位,漸漸養成了講排場,尚奢華的習氣。

他是功績卓越的帝王 爲何卻是個失敗的父親 第2張

網絡配圖

爲了加強對承乾的教育,李綱死後,李世民又把他託付給了于志寧、李百藥二人。這時的李承乾已不是當年態度謙恭的小太子了,如今已變得固執己見,不聽勸告。李百藥經過兩年的努力,見無甚成效,便毅然辭職。

李世民找到敢於直諫的杜正倫,讓他來匡正太子的行爲。杜正倫想方設法,苦口婆心,多次勸導承乾,但均無效果。這時的承乾已發展到製造假象,愚弄朝臣的地步。更糟糕的是他竟然與偷盜之人爲伍,在東宮內設有大鍋,沸水中煮着從百姓家偷來的牛馬肉,與親信及臭味相投之人分食。他不僅以低俗的做法爲樂,還貪戀女色,寵幸一名女子,呼爲“稱心”,日夜與其尋歡作樂,太宗得知此事,又驚又怒,就處死了“稱心”。此後,承乾整日以淚洗面,在宮內立墳,設靈堂祭奠,發心中思念之情,表達對太宗的怨恨。

他是功績卓越的帝王 爲何卻是個失敗的父親 第3張

網絡配圖

李世民聞之,仍希望兒子迷途知返,挑選當代名儒孔穎達爲太子右庶子,來震懾其行爲。孔穎達不畏權勢,直指太子過失,但承乾惡習甚深,積弊難返,在墮落之路上,越滑越遠。李世民對培養太子這一“國之本”,不可謂不盡心竭力,所選太子之師無一不是名儒大賢,然而對太子的教育效果卻令人大跌眼鏡,最後父子二人竟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貞觀十七年,承乾的太子集團黨羽已成,密謀發動政變,弒殺太宗,後因變故,陰謀敗露,承乾集團瓦解。爲培養兒子費盡心血的李世民,竟然差點兒爲兒子所殺,這讓人痛心之餘,不能不引起思考。

作爲一位國君,李世民是一位成功的帝王;而作爲一個父親,李世民是失敗的。俗話說:知子莫如父。李世民應該讓承乾多到民間體察百姓疾苦,親身體會守江山的不易,而不是留在深宮大院,死學書本。我們平時教育孩子,應該結合孩子身處的家庭環境採取適合孩子身心發展的教育方法,而不能憑想當然來做,不顧實際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