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最淡定的皇帝:兵臨城下仍能忙着科舉考試

最淡定的皇帝:兵臨城下仍能忙着科舉考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匡胤和李煜是歷史上兩位大名鼎鼎的皇帝。在諸多戲說的電視劇裏,二人爲了女人鬥得天翻地覆,但真實的歷史中,那場發生在南京的決定二人命運的北宋滅南唐之戰究竟是怎樣的呢?

趙匡胤建立北宋之後,決不允許南唐存在下去,李煜早就知道趙匡胤的野心,但卻一直卑躬屈膝,他因何改變主意決心一戰?宋軍渡過長江時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一個創舉——架通浮橋,可是在李煜看來這是天方夜譚,但恰恰這給了李煜致命一擊,這個主意爲什麼會出自南唐一個內奸之口?南唐在北宋面前明明很乖,以至於趙匡胤竟然找不到攻打南唐的理由,他究竟想出了怎樣的霸王藉口?最後關頭,李煜的內心又經歷了怎樣痛苦的掙扎?各懷鬼胎 趙匡胤是“兩面派”

最淡定的皇帝:兵臨城下仍能忙着科舉考試

網絡配圖

一面採取安撫政策,一面進行戰略部署

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突然一病而死,宰相範質受顧命扶助柴榮的幼子柴宗訓繼立爲恭帝。960年,後周政權的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 ,和平地實現了“太祖代周”,建立了宋朝,史稱北宋。

隨後,趙匡胤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穩定了內部政局,但在宋的轄區外,北方有契丹族強大的遼國及其控制下的北漢政權;南方有佔據江漢一隅的南平、佔據湖南14州的武平、據有四川和漢中45州的後蜀、據有嶺南60州的南漢、據有江南地區的南唐、據有兩浙地區的吳越等割據政權。爲終結五代分裂局面,一統天下,趙匡胤必然要發動統一戰爭,逐個消滅各割據政權。爲此,他在採納諸文臣武將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先南後北,南攻北守”的戰略。963年到971年間,宋相繼消滅了南平、武平、後蜀、南漢。

南唐在南方各國中實力最強。不過,南唐事宋甚恭,使趙匡胤很難找到理由用兵。因此,趙匡胤先奪取其周邊諸國,形成對南唐的包圍態勢,然後尋找時機和藉口消滅南唐。在消滅南平、武平、後蜀、南漢諸政權之前,趙宋一直對南唐採取安撫政策:追諡李煜之父爲帝,撥糧救濟南唐災荒,斬殺叛唐降宋的將領,放歸南唐降卒數千人等,暫時籠絡和穩住了南唐。

最淡定的皇帝:兵臨城下仍能忙着科舉考試 第2張

網絡配圖

北宋伐南唐,核心是要攻克南唐首都金陵。趙匡胤這次進攻南唐的作戰部署是“東西對進,合擊金陵”。他任曹彬爲主帥,潘美爲副帥,曹翰爲先鋒,領兵10萬,水陸並進,圍攻金陵。曹彬親率荊湖水軍自荊南順長江而下,攻取池州(今安徽貴池)以東長江南岸要點;潘美率步騎集結於和州(今安徽和縣),準備自和州與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間渡江,會合曹彬軍東下直攻金陵;京師水軍自沛水而下,取道揚州入長江,會合吳越軍攻取潤州(今江蘇鎮江),而後與曹彬、潘美軍會攻金陵;以吳越王錢俶統率吳越軍5萬(由宋將丁德裕監軍),從東面攻取常州(今江蘇常州),配合宋水軍奪取潤州,會攻金陵;以黃州(今湖北黃岡)刺史王明向鄂州(今湖北武昌)方向進擊,牽制江西的南唐軍不得東下赴援。

趙匡胤的這一戰略部署,與當年晉滅吳、隋滅陳的軍事部署,幾乎又是同一個翻版。以金陵爲核心的江南地區,其防禦的軟肋就是長江中游之敵順江而下,再配合以長江下游當面之敵南渡,幾路會攻。

同時,趙匡胤囑曹彬嚴肅軍紀,用恩信爭取民衆,不要濫殺無辜、搶掠民財;並儘可能迫使南唐投降,不可急攻城,以減少傷亡。

李煜也做兩手準備 一面卑躬屈膝,一面暗中調兵

南唐後主李煜是個很不走運的君主。他即位之時,南唐正值淮南敗後,國庫空虛,朝廷內外驚慌失措。李煜性格文弱,但受命於危難之際,肩負收拾殘局的重任,自當義不容辭。

最淡定的皇帝:兵臨城下仍能忙着科舉考試 第3張

網絡配圖

李煜十分清楚,宋、唐之間早晚必有一戰,至於其勝敗結局,亦已在預料之中。但他仍然希望維持一段暫時的和平,至少使自己得以在有生之年免遭做俘虜的命運。李煜採納門下侍郎陳喬、內史舍人張洎的建議,奉行“外示威服,內繕甲兵”的策略。一方面,對宋廷恭禮有加,凡遣使入貢,不再自稱唐國主,而改稱江南國主,把唐國印改爲江南國主印,又上表請求宋廷下詔時宜呼李煜之名;在國內,貶損儀制,改詔爲教,官職名號亦加改易,避免與宋朝重名,宗室子弟降低封爵。另一方面,他也暗中募兵備戰。南唐水寨、戰船,佈列江岸,形成防線;內地城池,修繕加固;金陵城內,積聚大批糧草,以備堅守。爲解決軍費問題,他鼓勵豪民富商出錢買官,企圖以重兵屯守長江中下游南岸各戰略要點,準備以經年持久的堅守防禦把宋軍拖疲、拖垮,迫使宋朝默認南唐偏安一方的局面。

南唐還遣使致書吳越王錢俶,說“今日無我,明日豈有君?” 曉以脣亡齒寒之義,望能連兵拒宋。但錢俶認爲,眼下不能違背宋朝的旨意,才能避免宋朝找到藉口來攻滅吳越。因此錢俶拒絕了李煜的要求,並將此書呈報趙匡胤,表示與南唐劃清界限,配合宋軍進攻南唐腹地常州的決心不動搖。

974年秋,趙匡胤做好南伐準備以後,派合門使樑迥至金陵,對李煜說:“今歲國家有柴燎之禮,當入助祭。”實際上是示意李煜獻地入朝。李沒有明確表態。不久,趙匡胤又派中書舍人李穆攜詔書出使南唐,勸李煜降宋。

最淡定的皇帝:兵臨城下仍能忙着科舉考試 第4張

網絡配圖

李煜此時已準備認命臣於宋,但陳喬、張洎諸人竭力勸阻。陳喬說:“臣與陛下俱受元宗顧命,今往,必見留(一定被軟禁),其若社稷何(那麼國家怎麼辦)?臣雖死,無以見元宗於九泉矣!”李煜被陳喬激勵,便稱病拒絕入朝,李煜決心一戰。

出奇制勝 趙匡胤命人在長江上搭浮橋

李煜以生病爲由拒絕入朝,趙匡胤找到藉口,發軍10餘萬,戰船數千艘,聯合吳越國,進攻南唐。

974年九月,副帥潘美與都虞侯劉遇等先遣部隊出發,意在掃除主力前出的障礙,攻佔防禦要點。十月中旬,北宋大軍全線出動。根據主帥曹彬的命令,八作使(如同今工程兵司令)郝守將荊、湘、蜀等地製造的大小艦船全部駛往湖北境內的黃州、蘄州江段集結。曹彬親率水軍自荊南出發,沿長江北岸順流東下,八作使郝守率預作浮橋用的艦船和構件隨後跟進,順利通過南唐屯兵10 萬的戰略要地湖口。十月廿四日,宋軍襲佔峽口寨(今安徽貴池西),水陸並進,直取池州(今安徽貴池)。閏十月五日,曹彬率主力渡江南來,南唐池州守將戈彥棄城逃跑。曹彬揮軍順江繼進,在銅陵(今安徽銅陵)大破南唐水軍,後又連克蕪湖(今安徽蕪湖市)、當塗(今安徽當塗縣)等沿江重鎮,距金陵也不遠了。

閏十月十八日,宋軍水師攻克當塗,進抵採石磯,擬從這裏渡江。閏十月廿三日,曹彬率領的宋軍主力沿長江南岸水陸並進,擊敗2萬南唐軍,奪佔要隘採石磯,俘獲1000餘人,又獲戰馬300餘匹。捷報傳至汴京,趙匡胤命令將事先在石牌口構建好的浮橋順江東移至採石,以便駐屯在江北和州(今安徽和縣)的潘美先遣部隊步騎兵渡江,儘快與曹彬主力部隊會合。

李煜以爲搭浮橋是異想天開

宋軍在長江打造浮橋,實爲曠古未有之事。李煜聞訊,詢問張洎。張洎回答說:“載籍以來,長江無爲樑之事。”李煜心中稍安,說:“吾亦以爲兒戲耳。” 但南唐迷信老經驗,這回吃了大虧。

最淡定的皇帝:兵臨城下仍能忙着科舉考試 第5張

網絡配圖

說起來,事情敗在一個叫樊若水的考場失敗者身上,而且此人還是南唐人。樊若水因舉進士不第,心中懷恨。得知北宋將要南伐,預先扮作漁夫,來往於採石磯長江兩岸,測明江面寬度和水深、流速、地質等資料後,跑到汴梁,向趙匡胤獻造浮橋以渡大軍之計。趙匡胤依計而行,事先在江陵打造黃黑龍船數千艘,備齊竹木繩索和構件。到興師南伐,由曹彬水軍順流運往石牌口,構造成浮橋後,再整橋漂移至採石磯。時值初冬,長江水枯,水面較窄,宋軍在採石江面上用3天時間架設、固定好浮橋。潘美率領步騎自江北經浮橋過江,如履平地。

李煜聞悉,趕緊派鎮海節度使鄭彥華督水師萬人,都虞侯杜真領步騎萬人,前往採石磯,企圖奪佔毀壞浮橋。由於兵少力單又互不協同,鄭、杜兩部先後被宋軍擊敗。潘美率大隊步騎從江北由浮橋過江,與曹彬主力會合,合力進逼金陵。與此同時,吳越國亦出兵西向,進攻常州、宣城、潤州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