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贄割完脖子竟然還在聊天:七十老翁何所求

李贄割完脖子竟然還在聊天:七十老翁何所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贄晚年在獄中,要侍者爲他剃頭,等侍者離開的間隙,李贄用剃刀割開了咽喉,但並沒有嚥氣,留下了一段對話。侍者問:和尚痛否?答:不痛。問:和尚何自割。答:七十老翁何所求!而據袁中郎記載,李贄在自刎後兩天,纔始得脫離苦海,爲他悲慘而激越的人生畫上了句號。

李贄割完脖子竟然還在聊天:七十老翁何所求

網絡配圖

李贄,號卓吾、溫陵、龍湖等等,是明朝著名的異端思想家。因其大膽,異端的思想,而被正統人士視爲“誑誕悖戾”,“惑亂人心”。其書籍被當局禁燬,本人也鋃鐺入獄。李贄的悲劇,不但在明史上,而且在中國歷史上,都是極著名的一個政治事件。

李贄母早逝,童年時隨父讀書。在十二歲時,就寫文章諷刺輕視農業的孔子,這爲他日後激進的思想埋下了伏筆。中舉後,擔任過多種官職,最後在雲南任姚安知府時辭職,後半生基本靠朋友資助,埋頭著書。留下了《焚書》,《續焚書》等著作,而正是因爲這些著作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

李贄晚年寓居湖北麻城,和湖北“公安三袁”氣味相投。三袁中的小弟袁中道爲他寫下了長達幾千言的《李溫陵傳》。稱他:“中燠外冷,風骨棱棱。性甚卞急;好面折人過,士非參其神契者不與言。”寥寥數語,便使李贄的性格躍然紙上。李贄是個內熱外冷,不講情面的讀書人。而李贄品格更是讓袁中道自嘆不如,認爲李贄爲官清正、不好色、見識深邃、精於讀書、剛烈正直。而這五種品格是自己學不來的。

李贄割完脖子竟然還在聊天:七十老翁何所求 第2張

網絡配圖

李贄之所以會引起士大夫的反感,和他無情地揭露道學的虛僞有關。在《焚書·與焦弱侯》中,他說:“彼以爲講周、程、張、朱者,皆口談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鉅富;而已得高官鉅富矣,仍講道德,說仁義自若也。”說的是以周敦頤、程朱理學爲一派的所謂正統人士嘴上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這種毫不客氣,幾近聲討的檄文,會讓僞善的道學家坐臥不安,必置於死地而後快。

而李贄罵虛僞的讀書人,同樣也是痛快淋漓:“幸而能詩,則自稱曰山人;不幸而不能詩,則辭卻山人而以聖人名。”能寫詩的誇耀自己是詩人,不會寫詩的,就以聖人標榜自己。又說:“今山人者,名之爲商賈,則其實不持一文;稱之爲山人,則非公卿之門不履,故可賤耳。”明着罵喜歡攀龍附鳳的僞隱士,假士人。

李贄這種一根筋式的性格,有點像《皇帝的新裝》中,那個敢於說出事實真相的小男孩。而這種不講情面的脾氣,在現實生活中,招人嫉恨,可謂“天地不容”。而李贄正是因爲這種不管不顧的直腸子性格,給他帶來了滅頂之災。他和學者耿定理比較投緣,寓居在他家中,但不幸的是耿定理去世的早,而李贄和他的哥哥耿定向本來就水火不相容,正是由於他和耿定向之間的矛盾衝突,導致了最後悲劇的產生。

李贄割完脖子竟然還在聊天:七十老翁何所求 第3張

網絡配圖

或許,用現代的眼光來看,李贄的異端只是揭露了一些事實的真相,他否定了聖人的權威。認爲“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並提出,不以孔子之是非爲是非等鮮明的學術觀點。但這種具有明顯反叛精神,對封建傳統價值觀質疑的反詰,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是絕對不被允許的,而他悲劇的命運正在於此。

他的好友焦竑在《焚書》序中,這樣說道:“宏甫(李贄字)快口直腸,目空一世,憤激過甚,不顧人有忤者。然猶慮人必忤而託言於焚,亦可悲矣!”知人莫如友,焦竑的話可謂一言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