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兩代帝師”溫葆深爲何無諡?左宗棠代遞遺折惹禍

“兩代帝師”溫葆深爲何無諡?左宗棠代遞遺折惹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若提起“兩代帝師”,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翁同龢。其實,我們南京也曾出過一位“兩代帝師”——溫葆深。

溫葆深,又名肇洋、葆淳,字明叔。不少文章都將其名誤作“溫葆琛”。要知道,溫葆深的兄長叫溫肇江,他們這一輩在取名時是有講究的,不管中間字是什麼,末字都必須帶三點水旁。明白這一點,就不會將溫葆深之名誤讀了。

溫葆深的生年不見於正史,好在其卒年是有記載的。據左宗棠《侍郎溫葆深在籍病故代遞遺折》,他是“於本年(光緒九年)十一月初七日病故”。光緒九年是1883年。而在作於光緒五年的《愚園壽白圖序》文後,作爲與會者的溫葆深題名時自署“年八十”。若此爲其足歲的話,可推知其生年爲嘉慶四年(1799)。

至於溫葆深的“兩代帝師”身份,是對咸豐、同治兩代皇帝而言。不過,正史中並無稱其爲帝師的記載。一般而言,帝師指太師、太傅以及皇帝承認者。而民間尊溫葆深爲“兩代帝師”,應當是因爲他曾擔任過經筵講官(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在筆者看來,也當是可以算作廣義的帝師了。

“兩代帝師”溫葆深爲何無諡?左宗棠代遞遺折惹禍

溫葆深身後還有一個遺憾,就是沒有得到諡號。南京還出過一位道光帝師,他就是秦大士的次子秦承業,其實他生前品級較低,本是無資格獲得官諡的,卻因道光皇帝承認的帝師身份,最終破格獲諡“文愨”。反觀溫葆深,雖只算是廣義的帝師,但其實他已夠三品以上可獲官諡的資格了,何至於會無諡呢?

這事壞在了左宗棠身上。據《翁同龢日記》(光緒九年),有兩條相關記載:“十二月十二日:左宗棠折,代遞籤戶部侍郎溫葆深遺折。”“十二月十三日,旨:左宗棠代遞溫葆深遺折,輒請予諡,且措辭失體,著交部議處。”

左宗棠代遞遺折,按我們今天看來,似無不妥。雖然咸豐、同治二帝都沒來得及認師,左宗棠可是認溫葆深這位恩師的,不僅在其去世後代遞遺折,還不忘爲老師請諡及卹典,可見作爲弟子的一份孝心。按理說,朝廷對此應予以撫慰纔對,怎會如此嚴厲批覆呢?因爲這樣做違反了朝廷規定。同治十二年朝廷曾有旨意,“易名之典,出自特恩,不準臣下奏請”。然而,時任兩江總督的左宗棠這一次是明知故犯,竟敢置皇恩浩蕩於不顧,公然宣揚溫葆深對他的知遇之恩。不管他是出於有意或無意,確有幾分挑釁朝廷的意思。此時光緒皇帝尚未親政,慈禧太后出於政治上的敏感性,不免拿處置左宗棠的摺子來立威。雖然最終左宗棠的公罪被“準其抵銷”,對溫葆深也“賜卹如例”,但隨着不久後左宗棠的去世,就再沒人提給溫葆深贈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