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胡則:北宋清官,范仲淹曾爲他寫墓誌銘

胡則:北宋清官,范仲淹曾爲他寫墓誌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皇權統治下的官員儘管沒有今天公務員所要求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思想,但歷朝歷代,也有一些勤政愛民、造福一方的清官、好官。中國的老百姓是很善良、淳樸的,只要當官的真心爲百姓着想,老百姓就一定會記住他們、感激他們、歌頌他們。比如狄仁傑、包拯、于成龍、海瑞等等。

在北宋時期,有一位普通官員,爲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老百姓愛戴他、紀念他。老百姓建神廟祭拜他,把他奉爲神靈菩薩、胡公大帝,他就是北宋的清官胡則。

胡則,是浙江永康人,宋太宗時考入進士。他當官四十七載,勤政廉政,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事。特別是明道元年,江淮地區發生旱災,許多老百姓都餓死了。胡則直言上書,讓宋仁宗下旨免去江南各地的人頭稅,並永遠免去衢州、婺州兩地百姓的人頭稅,讓老百姓世代感激。

胡則:北宋清官,范仲淹曾爲他寫墓誌銘

宋仁宗執政時的1032年,本來一直是水鄉的長江、淮河流域竟然發生了十分罕見的大旱。老百姓流離失所、餓死了不少人,生活十分悽慘。而當地的官員卻依舊執行原來的稅收政策,激化了官民矛盾,有些老百姓已經到了快要揭竿而起的地步。

這時,胡則挺身而出,向宋仁宗稟明江南災區老百姓的實際生活狀況,並建議朝廷免除災區農業勞動者的人頭稅。好在宋仁宗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仁愛之君,他聽胡則慷慨陳詞災區旱災之嚴重和老百姓民不聊生之後,心情也很沉痛。

胡則:北宋清官,范仲淹曾爲他寫墓誌銘 第2張

在胡則的建議下,宋仁宗決定免去江南各地的人頭稅,並且永遠免去衢州、婺州兩地百姓的人頭稅。消息傳來,許多本來外出逃命的老百姓又回到了家鄉,那些準備聚衆起義的老百姓也解散回鄉了。當地老百姓把胡則和皇帝宋仁宗都當成了大聖人。

永遠免除人頭稅,這在主要依靠農業生產的古代,意義非常重大。衢、婺兩州的百姓率先爲胡則建立了神廟,來祭拜他們心中的神靈。

此外,胡則在杭州任官時,帶領百姓治理錢塘潮水,變潮患爲水利,爲幾十年後蘇東坡治理西湖水系打下了基礎。胡則任河北路貝州節度觀察判官時,朝廷下令修築該州的新樂、蒲陰兩縣城防,每縣抽調五萬民夫。老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胡則爲民請願,奮筆上書,力勸停工。皇上最終准奏,十萬民夫得以回家,農耕得以恢復。

胡則爲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七十七歲時再杭州西湖去世。范仲淹爲胡則作墓誌銘:“進以功,退以壽,義可書,石不朽,百年之爲兮千載後。”

公元1162年,宋高宗趙構應百姓之請求,用“赫靈”兩字作爲胡公的廟額。從此,胡公被百姓敬若神靈,並於每年家歷八月十三日胡則生日那天,舉辦各種民俗風情活動,以示祭拜。

隨着時間的推移,胡則也被傳頌得越來越神通廣大。明朝的時候,平民皇帝朱元璋爲了表示對胡則的讚賞,加封胡則爲“顯應正惠忠佑福德齊天大帝”。從此,胡則和關羽一樣,變成了帝,成爲胡公大帝。胡公廟的香火,也長盛不衰。

心中裝着老百姓的人,老百姓心裏也永遠裝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