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魏徵的名言: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魏徵的名言: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太宗問宰相魏徵:“我作爲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矇蔽呢?”魏徵回答說:“作爲國君,只聽一面之辭就會糊里糊塗,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採納正確的主張,您才能不受欺騙,下邊的情況您也就瞭解得一清二楚了。”

魏徵的名言: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從此,唐太宗很注意聽取下面的說不諫言,鼓勵大臣直言進諫。魏徵去世後,唐太宗悲痛地說:“用銅做鏡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齊,用歷史做鏡子,可以明白各個朝代爲什麼興起和沒落;用人做鏡子,可以清楚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徵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鏡子啊!”

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就是從魏徵勸太宗的話演變而來。

這個成語意思是廣泛地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作出正確的判斷,只聽信一方面的意見就會不瞭解真相,得出錯誤的結論。告誡人們辦事要廣泛聽取意見,不要聽信於一人,才能把事情辦好。

諫太宗十思疏魏徵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爲一體,傲物則骨肉爲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而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爲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爲之大道哉?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原是魏徵的話,唐太宗李世民常用此話告誡衆人,久之成了李世民的“名言”。這句話的含義就是把一個政權看作“舟”,而百姓“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意思,大致等同於“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不知道大大小小官吏們能不能讀懂這八個字的意義?如果不能,最好一個個都去從幼兒園開始直到小學二年級讓阿姨、老師們教一教!也不知道現在的中國民心是被狗(貪官污吏)吃了?還是被河蟹啃了?甚至是統統讓達官貴人妻兒子女移民順便“移心”夾帶出國享受美國綠卡去了?反正:失民心者失天下!是魏徵和唐太宗李世民說的;不是我說的!